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一年来,我们农业办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在各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党委、政府布置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以农业增效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按照坚持稳定面积,保证粮食总产;坚持面向市场,扩种经济作物;坚持依靠科技,推广优良品种的三个原则。压粮扩经,连片集中,规模种植,增加效益。以邱岭螃蟹生产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面积已达到500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带动了全镇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西官河沿线别洼、小埝、复兴3个村,成片造林606亩,占完成任务的121%,有效地带动了全镇的林业发展。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以来,我镇为加强别洼圩区改造,组织了7千多名劳力,挖土28万方,疏峻支龙渠8条。镇财政投入10万元,新建农用桥涵36座。三是加快科技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全镇推广稻、麦、油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100%,良种统供率达95%以上。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农业一条此文章来自于公文网余期,受培训达4000余人,及时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四是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加大沼气建设,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年内,全镇共建成沼气池55只,占完成任务的110%。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充分利用政策倾斜和南北扶持的契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计划地组织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年以来,我镇共实现转移劳动力9000人次,占完成任务的106%营造了劳动力转移、转业的良好氛围,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二是发展规模养殖,年内共发展10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5户,2000只以上家禽养殖户5户。完成了年初的工作任务。三、以农村稳定为目标,完善涉农体系,夯实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基础。一是完善涉农信访网络。建立涉农信访制度,严肃纪律,认真负责。以镇信访办为牵头单位,镇农经站建立完善涉农信访网络,及时反馈信访动态。村会计及农经站人员,及时调查,如实汇报,把问题最早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年内未发生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或其他严重事件。二是稳定和完公文写作首选网站--公文网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镇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发补发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到位,即:宣传到位,各村悬挂横幅2-3条,张贴标语80-100条,利用广播等大张旗鼓搞好宣传工作。统计到位,做到内容填写齐全,承包面积、实际面积、四至填写清楚。签字到位,做到户户签字,一户不漏。发放到位,在规定时间内发放到农户。全镇应发证6740户,共发证6589户,占应发证的98%。手续签订完备,台帐建立齐全,各项资料全部归档,发证工作全部结束,未发生突出的土地承包纠纷。三是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4月份将农民负担监督卡在全部发放到户,发放6740本,到户率达100%。卡内收费符合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要求(内含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无擅自增加项目,提高标准现象。四是积极做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减少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东胡集作为全市10家农业保险试点乡镇,2006年全镇三麦保险24695.12亩,水稻保险21680亩,按照市、县有关要求积极做好保费收缴、建立台帐等相关工作。由于三麦受到冬害影响,造成396.5亩减产达90%以上,水稻受病虫危害、台风影响和9.16龙卷风袭击,造成8854.8亩水稻减产90%以上,甚至绝收。农经站同志积极上报灾情,配合相关部门组织抗灾自救,并密切配合市、县农工部、农业局、华保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实地调查核实,逐地逐块丈量,直至群众签字认可。目前正积极做好灾情补偿金的发放和下一阶段保费缴纳等相关工作。在已经过去的2006年,我们农业办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我们将以镇党委、镇政府制定的总体工作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争取明年更进一步。2005年,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1万亩,比去年增长3.5万亩,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57元。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面积达到34.3万亩,比去年增长0.8万亩;谷子面积达到4.4万亩,比去年增长2万亩。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余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2.6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307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7%;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0%,农民人均可增收212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78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8000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提供人均纯收入400元。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5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猪饲养量达27万头,鸡饲养量达259万只,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羔羊育肥5万只。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年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总量累积达到6万亩;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新建逯村、源涡2个奶牛园区,加快万头奶牛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机、电、田、林、路、科技七大改造任务。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结合世行水保建设工程、涂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砖窑整顿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1.6万亩;实施“863”节水项目,新增节水面积2万亩,总量达到27.04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通过上述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今年我区还将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将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落户修文镇。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区乡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48.1万亩以上,比去年增长7.8%。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
本文标题:农村经济发展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