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By小虫扉儿旅游社会学期末复习一、概述1.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Cohen:旅游社会学主要研究旅游者、主客关系、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旅游的后果。(2)王宁等:由动机与体验系统、吸引物系统、支持系统、话语系统和关系系统五个部分组成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①动机与体验系统:a.探讨旅游动机与体验产生与形成的社会原因(发生学):社会失范是旅游动机形成的原因。旅游是寻求在现代社会中普遍缺失的本真性。b.旅游动机与体验是社会的一个功能子系统,起润滑作用(功能学):由于个人生活日渐程式化,对个人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旅游过程中,个人与不同寻常的吸引物接触,得到“精神充电”,再回到日常程式中,形成“体验循环”,有助于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旅游有助于修复或强化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在他者的环境中,旅游者更容易认同自己的身份,从而摆脱认同危机。②吸引物系统(旅游的“拉力”)的特征为:a.存于异地,与旅游者的居住地有空间距离。b.与旅游者身边的世界存在较大的视觉或感性特征差异。c.与旅游者身边世界的特征构成补偿关系。讨论:旅游吸引物是客观存在的吗?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否会变化?答:旅游吸引物是一个超现实的理想图景,往往是通过旅游者想象而构成的。因此是一个社会建构的产物,其吸引力会随着旅游者趣味的变化而变化。③支持系统:a.旅游服务系统着重对职业与劳动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际服务业中形成了职业道德。由于职业道德的内在约束,个人职业满意度的缺失通常不会反映在职业行为上,也就不会对服务对象产生影响。b.发展社会学重视对基础设施系统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往往因贫穷而无法独立投资基础设施,因而依托外来资本。但在投资、游客都由外部引入的情形下,旅游收益的绝大多数也漏损到境外,造成“旅游殖民主义”。④话语系统:话语是某种体系化的论述与语言,是一种社会权力。旅游中的话语包括:a.商业性话语(旅游广告)b.消费性话语(电视旅游专题片、旅游指南、旅游地图)c.专业性话语(旅游规划文本、关于旅游地的专著和专文)d.独立性话语(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游记或旅行图片)话语系统在旅游中的作用:a.对旅游动机起着建构作用。使潜在的旅游动机上升到现实层面。b.对旅游趣味起着建构作用。主导的旅游话语往往会引导主流旅游活动类型。c.对游吸引物起着建构作用。旅游话语对吸引物采取“扬长避短”的做法,使得吸引物被理想化。吸引游客的不是吸引物本身,而是其形象。d.对旅游者群体起着分化作用。多元的话语体系造成了不同的受众群体,也引起旅游者的分化。(接下文)By小虫扉儿e.对旅游体验起着建构作用。旅游话语以隐蔽的方式支配着旅游者的行动,而旅游者也会亲身验证、完善旅游话语。旅游话语系统本身的运作机制、形成和演变规律,都是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内容。讨论:旅游话语系统的制作和传输过程是怎样的?同一话语信息是否会造成旅游者不同的理解?其后果又如何?⑤关系系统:a.旅游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各方互动的过程。b.权力关系:一方使另一方服从自己的意愿。除高压权力外,权力关系主要来源于功能依赖,即因拥有他人所依赖的资源或功能而被赋予某种权力,如客源地与接待地的关系、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旅游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权力关系引发交换关系。交换的主体之间都互有权力,但并不平等,从而引发不平等交换。权力关系影响利益关系。弱势一方的利益损失最多,强势一方获益最大。权力关系影响合作关系。旅游中利益受损过多的一方合作意愿降低,从而阻碍当地旅游的正常发展。c.运行良好的关系系统必然是一个相对平衡、各方受益的协调系统。讨论:客源地与接待地的权力关系中,哪一方是主导方?这种主导关系会发生变化吗?旅游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中,强势一方有哪些?二、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旅游需要(1)旅游需要是潜在旅游者心理上出现的旅游价值与感知环境之间的不协调,这一状态容易诱发对旅游行为的选择性行为。(2)旅游需要不是与生俱来的。(3)旅游需要是一种层次较高的需要。(4)旅游需要在发达社会中较为普遍。①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批评:马斯洛提出的审美需要、认识和了解的需要没有被纳入模型中,而在旅游活动中这二者更为明显。讨论:旅行过程中对美食的追寻是什么需要?答:对美食的需要是一种文化审美需要,而不是生理需要。②皮尔斯需求层次理论:a.放松需要--刺激需要--人际交往需要--自尊与发展需要--自我实现需要b.随着旅行经验的丰富,人们会向旅游需要的更高层次迈进。有些游客会处于明显的上升阶梯中,另一些则因为某些限制因素(健康、收入等)停留在一定水平上不再向前。2.旅游动机(1)与旅游需要相比,旅游动机是一种更具体地指导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2)旅游动力包括:a.内动力(动机)b.中间条件(收入、闲暇和可达性)c.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作用:互补性、替代性)By小虫扉儿①麦金托什旅游动机理论a.身体健康(保健、娱乐、运动)b.文化(获取文化知识)c.人际(扩大或加深人际网络)d.地位与声望(继续受教育、获得好名声)②皮尔斯的旅行生涯模式(TCP)理论a.核心层包括新奇、逃避、加强联系等共同动机。中间层是由内在导向的动机(如自我实现)转向外部导向的动机(如体验自然和对当地社会的参与)。外层是较为次要的动机(如怀旧、孤立、社会地位)。b.旅游者在旅游生涯的各个阶段都会受到这三个层面的动机影响,但随着其旅游经验的丰富,中间层的动机会由内部导向转为外部导向。③推拉理论a.推动因素是引发旅行产生的愿望;拉动因素在目的地选择上起重要作用。b.Crompton提出9个推力因素,其中7个社会心理动机:逃离日常环境、探寻和评价自我、放松、声望、回归、加强亲情关系、促进社会互动;2个文化动机:新奇和受教育。c.社会失范和自我提高是最重要的推力,前者是“摆脱”的需要,后者是“认同”的需要。d.旅游动机属于“摆脱”的游客特征为:年轻、已婚、男性、较高社会地位的城市游客,和来自小城镇和乡村的重游游客;属于“认同”的特征为:女性、第一次来访者、处于社会经济较低层。④逃避—追寻理论a.个人回报:自决权、能力、挑战、学习、探索、放松;人际回报:社会互动。b.逃避:最佳唤醒水平,日常生活中的刺激低于期望值,则在旅游中寻求进一步刺激,即逃避个人环境;反之则相反。⑤家与到达:每一次离开都是期待,每一次到达又渴望返回。3.旅游动机的实证研究(1)利基旅游①残疾人旅游动机:希望参加体育运动。②节庆、事件旅游的动机:文化探索、新奇、恢复心理平衡、外部互动。③会展旅游的动机:活动与机会、建立人际网络、享受会展提供的便利、教育、产品和交易。③博彩游客的动机:赢钱、兴趣、刺激、社会化。④遗产旅游动机:追求休闲体验。(2)不同性别、年龄、阶层和国家的游客的旅游动机①性别:女性游客对于休闲需要的重视,可以借此摆脱社会限制。在旅游过程中,男性强调收入诱导;女性强调减少花费。女性更喜欢亲近自然;男性更偏好挑战自然。②年龄:a.台湾老年游客——推力:学习知识;拉力:干净和安全。b.中国大陆老年游客——改善生活状态;逃避常规生活;社交;对知识的追求;爱国主义;个人回报和怀旧。③阶层:经济和就业状况并不是划分社会阶层的唯一依据,文化品味和闲暇嗜好By小虫扉儿是阶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也决定了旅游动机的指向性。④国家:以色列背包客不是要寻求真实性或逃避日常社会,而是体现了集体主义的爱国精神,他们乐于和朋友出行而非独自出行。Kozak提出文化、寻求快乐、放松和身体锻炼四组动机。德国游客主要基于文化和自然的动机,英国游客寻求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讨论:哪些旅游动机是先天的,哪些是后天习得的?答:先天的:好奇心和体验需求;后天的:社会地位、个人成就。三、旅游者角色和分类1.旅游者的角色(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由文化所决定的一系列规范,即与既定社会地位相联系的权利、职责、期望和行为标准。游客社会角色是社会对游客的行为期望。外在表现: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2)角色距离游客的个人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游客角色距离决定了游客角色参与/体验程度不同。(3)角色互动与认知①镜中我:旅游地的从业者、当地居民都是游客反观自我形象的镜子,可以帮助游客不断进行角色认知和自我调整。②拟剧:游客=演员;其他人=观众;旅游场景和设施=舞台及道具。表演是为满足自我或他人对角色的期望。游客在旅游交往和互动中展现自我,并试图获得认同。讨论: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可以有多个社会角色吗?(4)角色冲突①自我角色冲突:社会角色与旅游角色混合;一人多角色。②人际角色冲突:游客与他人角色的行为规范和利益相矛盾,造成个体膨胀,违反伦理(游客就是上帝)。③角色失败:触犯法律或体验糟糕(黄赌)。2.旅游者类型(1)Cohen的结构化分类:①旅游者在熟悉与新奇的两端间游移。②制度化的旅游者与现代旅游产业相联系,非制度化旅游者则几乎不进入产业系统。③倾向于寻求陌生环境的旅游者可以突破环境罩的作用。环境罩:旅游者自身固有的文化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讨论:脱离旅游环境罩的现象真正存在吗?批判:①独立的旅游者也必须借助专业的旅游指南,也会选择大众惯常的路径进入旅游地。同时,一些景区将独立旅游者也纳入服务系统,为他们建设宿营地。因而,独立的旅游者也逐渐被制度化。②流浪者同样会受到“环境罩”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旅游地也正在逐渐现代化、全球化。③旅游者不会从属于某一固定类型,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某种类型。(2)Yiannakis&Gibson评点:①基于旅游者行为的结构化分类法,将旅游者看成类型看成是一个连续谱系,两端分别是大众旅游者与独立旅游者。②旅游是一个多维的过程,旅游者类型具有时空变化,不会处于一个固定的结构中。(3)基于人格的旅游者分类By小虫扉儿①随着目的地知名度的上升,往往也会由多中心的目的地转变为自我中心。②某人可以选择一个陌生的目的地度假,也会在周末去近郊森林公园重游。(5)由社会决定的旅游者分类①大众旅游者的三种解释a.作为消费者。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群体性地购买标准化旅游产品。b.旅游是平民的活动而非为特权阶级所独享。c.由于对目的地造成负面影响过多,而成为贬义词。是那些寻求和满足于低层次的旅游活动的群体的代称。②好旅游者是负责任的旅游者。他们对环境的敏感度高,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尽量在当地社区消费,以便社区受益。③后旅游者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后现代旅游者对旅游地信息和旅游系统已经了如指掌。他们熟悉旅游中的游戏规则,可以扮演任何一种类型的旅游者角色。他们购买和参与旅游,享受预期的体验和价值游活动,并一直处于自我掌控中。“明知是假也要去,玩的就是心跳”。④非旅游者a.有能力出游但却不出游者b.无能力出游者(低收入人群、病人、非法移民)3.旅游者与社会分层(Bourdieu提出社会分层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中所占有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差别,导致了社会分层。)(1)经济资本与旅游者分层①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②因经济资本不同,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支付能力、消费方式、旅游的行为和体验都有差异。(2)社会资本与旅游者分层①社会资本以社会声望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是个人通过社会网络而获取的资源。②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可以相互转化,但前者发挥更为主导的作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作为旅游者的分类标准时,一般称为“社会-经济资本”。③旅游者之间的交流,旅游者与目的地经营者和居民的交流,都是社会资本的积累方式。讨论:怎样积累社会资本?会不会出现旅游使社会资本减少的情况?答:社会资本不但是出游的重要动机,也直接影响旅游者的体验。探亲访友、驴友交流、网友出游等。(3)文化资本与旅游者分层①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态。②文化资本不同,导致旅游者的审美趣味有差异,并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身体化的形态表现出来,甚至形成一种符号化的身份。4.从旅行者(Traveler)到旅游者(Tourist)①旅行者是指出游时间很长的人,追求精神自由、探险和个性的特征。②旅游者基本上指参与
本文标题:旅游社会学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1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