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理性追寻者的福音10月5日查经内容:查经:罗马书1:18—321、你是否相信有神?你根据什么去建立你的信念?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样看,一个有限的人如何可以认识那位无限的神?2、如果我们遗失了物品,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是它回来找你?还是你要主动去寻找他?想过为什么吗?如果我们的孩子走失了,你会做什么?是你去寻找还是让孩子来找你?为什么?3、当神与人失去联系后,人如何才可以认识到神?究竟谁来寻找谁?为什么?请看罗1:18—32,看看神以什么方法让人认识他?4、罗1:18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可以证明这个世界有神?中国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不报,时辰未到。是否能证明神存在的有力证据?为什么?5、罗1:19告诉我们另一个神存在的根据,那是什么?你同意吗?为什么?6、罗1:20的证据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罗1:18-20所带出来的,是神的普遍启示,人籍着普通启示虽然可以得到:神有可能存在的结论,但是却没有绝对的把握,(康德)但神不是缄默的,祂是不断启示的神。10月13日查经内容:7、罗1:1-4告诉我们,神以什么方法让人认识祂?(14;18)按约1:18原文的意思,独生子应该翻译为独生的神,或独有的神。你觉得是否能够说明?为什么?保罗阐述的福音本质:1、福音的来源是神:罗马书是一卷关于神的书,基督教的好消息是指神的福音,这并不是使徒的发明,而是神亲自的启示,并且交付给使徒的。这是神自己为这个失丧的世界预备的好消息,这是一切宣教事工的核心。2、福音的证据是圣经:福音向使徒启示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神已经在旧约圣经中籍着众先知应许了福音,并且在新约中成就了,新旧约圣经有本质上的延续性。耶稣也曾明言:旧约为祂作见证。3、福音的内容是耶稣基督:神的好消息是关于耶稣的,保罗对于耶稣称号的描述不但代表了耶稣的本性:神性和人性,更是明确了耶稣事工的两个阶段:复活前和复活后,前者是脆弱的,后者因为圣灵的浇灌而大有能力,这两句话平衡了神子的卑微和高贵、软弱和大能。4、福音的范围是万国:福音是为所有人而设,具有普世性的范畴。这也是罗马书的主题之一。5、福音的宗旨是信心的服从:这是福音要求的回应。6、福音的目标是尊崇基督的名:传讲福音的目的不但是要让有信心的服从,更是最终要让耶稣基督的名得着更大的荣耀。这是一个至圣的真理,而表达的重要内容就是:属乎神、关乎神、根据圣经、给予万民、导致信心的服从、为了那名。8、查考罗1:21-25,人虽然有机会认识神,但是他们对神的态度及反应是如何的?你同意吗?神的回应是什么?人知道有神,但是我们并不尊重神和荣耀神,相反,我们常常希望利用神来得到各种的好处。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一般启示中,对神的荣耀和能力有所认识。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知道有神而愿意敬拜祂,人们更愿意崇尚财富、名誉、势力,用这些今世的好处来取代对神的敬拜,这是愚昧的、是可责的。人们常常自作聪明的不要全权的神,喜欢自己作主,甚至常常忽视神的存在。可能我们都会说:我凭良心做事。但是,我们的良心真的可靠吗?自以为可以凭良心做事的人,常常会被私欲所蒙蔽,做出对不起良心的事。9、人对神的不敬,也造成了人对人的不义,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在罗1:26—32,人的不道德跟着他们对神不敬产生罪?你同意这些作为是我们真实的写照吗?为什么?人会一再的犯罪,就好像好赌的人无法回头,拒绝接受神的人,神只有任凭他们。正人君子的标准是什么?你会发现,纵然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依然无法达到那个完美的标准,只要我们扪心自问,都会发现人内心深处有很多的欠缺、空虚或是孤独,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与神隔绝而产生的,只有耶稣基督能带给我们生命的平安和喜乐。25-27释经:一个取代是以偶像取代神的荣耀,另一个取代则是以虚谎取代神的真实。还有一种取代就是接下来的经文中所描述的:逆性取代顺性。顺性:自然的,合乎天性的。逆性:违反自然的。这段经文重点说明了女性和男性的同性行为,也是现代有关同性恋论战中的重要经文。反证的三个重要方面:1、本段的主旨不是教导伦理或揭露恶行,而是描绘神的愤怒。但是某种行为如果可以导致神愤怒的结果,当然是神所不喜悦的。2、保罗指的是当时罗马世界中的娈童和男男同性的行为,因为会让身处其中的儿童饱受凌辱和剥削。但是我们并不能明确保罗是指这种行为。3、保罗对于“自然”的含义,并不能让同性恋者认为他们的关系违反自然,他们认为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我们并没有权力将“天性”解释成为我的“天性”,如同将“自然”解释成为“我觉得自然的事”。“自然”乃是指神所创造的常规(创2:24—25),违反自然是违反神所设立的自然规律,顺乎自然是合乎造物主的用意,这些都是再清楚不过的真理28节--31:由于他们认为保罗对神的认识没有价值,神就任凭他们存着没有价值的心。“邪僻的心”导致的不是不道德,而是一连串不合理的反社会行为。这些行为让规范消失、社会崩溃,人类社会面临瓦解。保罗列出了有关恶行的21款。这些内容包含了人类的四大类的罪、五种的罪行。10、你觉得神希望人相信祂、跟从祂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你觉得有需要认识神、相信神吗?为什么?耶稣说:祂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祂就是门,只有通过祂我们才能够与神和好,才能够进入神的家中,我们唯有籍着耶稣基督才能认识神,否则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神是能满足我们一切里面属灵空虚的途径。如果我们接受了耶稣基督,神就会赦免我们的罪,赐给我们新的生命。世界上并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明白神的话语。作为一个初信的人,我们会对圣经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我们不应当灰心气馁,我们需要继续不断地努力向前,竭力追求更深的认识神。阿门!约1:12“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给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补充资料: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天主教属于基督教,而中国人所说的基督教实际上是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都信奉上帝。他们之间在信仰上有根本的区别:基督教由犹太人耶稣创立以后,作为犹太民族的宗教一直饱受当时的罗马帝国的迫害。后由保罗吸收了希腊哲学对基督教进行改造以后,才在罗马帝国中传播,变成世界性宗教,最终被罗马帝国立为国教。当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时,基督教会也随之分裂为两个部分。由于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会第一任教皇是彼得,而彼得在耶稣死前亲口说过,要把进入天堂的钥匙交给彼得掌管,因此西罗马的基督教会自称为正统。但东罗马的基督教会由于历史发展时间长,教徒众多,也自称为正统,并索性将名称改为“东正教”,即东方的正教。这个名称的汉语翻译意思和原来的本意是一致的。所以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主要在争议谁更正统。在教义和神学上没有根本的区别。当然由于两个教派分隔上千年,小的不同还是有的,但不是原则的区别。十六世纪天主教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宗教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产生了新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教会的作用上。按照天主教的说法,由于教皇掌管着到天堂的钥匙,所以基督徒要想死后到天堂,就必须经过教会,圣经也只有神职人员在教堂布道才是代表神的旨意。而新教则否认这些原则,认为圣经人人有权看,到达天堂是神的意思并不由教会批准与否。这是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么区别基督教(广义)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或称更正教、誓反教。国内称基督教)。天主教与新教的最大的也是根本的区别在于:1.天主教认为教会是绝对权威,是信徒与上帝间的中间人,是替上帝向人类传布教义的使者,是圣经在人间的唯一解释者,天主教则认为信徒离上帝甚远,中间不仅需有基督做中保(中间人),还需圣徒在上帝面前代求、尤其是圣母——玛利亚的代求、做中间人。2.新教认为圣经是绝对权威,认为人人都有出于对上帝的信仰,信徒可以通过圣经以及自己的忠诚信仰而与上帝直接沟通,人和上帝的中保只有耶稣基督。不承认玛利亚是信徒与基督的中保(中间人)。无需圣徒在上帝面前代求。玛利亚和使徒都只是人是受造之物而不是上帝。信徒只敬拜造物之主------上帝(或翻译做天主或神)。东正教(EastenOrthodox)是基督教三大派之一。基督教出现后不久,就逐渐分化成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大部分东派教会自称“正教”,意为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教会。因为地处东方,故又称“东正教”;因为宗教仪式使用希腊语,故又称“希腊正教”。第二课运途不得意者的福音10月19日查经内容经文:使徒行传16:16-341、你是否认为一个人快乐与否、幸福与否是命运的安排?为什么?在今天查看的经文中,你是否看到圣经的看法是如何的?2、分组查看这段经文,请每组介绍一下:在这段经文中曾经出现的人物,他们的身份是什么?你觉得经文的主角是谁?为什么?(可以列出两组对比)3、可以看到在这两组人物里面,主角都遭遇到了不幸:保罗和西拉遇到了什么?原因是什么?你是否也有类似的遭遇?禁卒又有什么不幸的遭遇?起因是什么?这样的情景你是否遇到过?4、如果你是保罗和西拉,遇到这样的事情(好心救人,反而被诬告、指控、剥光衣物,下在监牢等等)你会有何反应?5、如果你是禁卒,在这样的情形下,你又会有何反应?但事实是禁卒的反应,非常的想不通,他为什么会出此下策?6、将保罗和禁卒进行比较,你认为谁更不幸,更无辜?为什么?但是,保罗和西拉的反应是什么?7、为什么这两组不同人物在面对人生的不幸、逆境、灾难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和做法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是否也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下:为何信主的人和不信的人又这么大的区别?)8、当监狱的门敞开,铁链松了以后,保罗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不离开?9、禁卒为何会信主?他有什么样的改变?在神的旨意里,我们是可以经历环境的改变以及神拯救的神迹,但是,信靠主耶稣不一定
本文标题:一针见血的福音查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1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