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莆田市仙游县旅游资源评价仙游地处福建东部沿海,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县境东接莆田市区,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惠安、南安、泉州鲤城区,北介永泰,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接肖厝港口。县域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公里,海岸线长5公里,区域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折合272。2万亩),其中耕地35.5万亩,山地203万亩,有林地178万亩。从县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公里,至莆田市区42公里,至泉州85公里,至厦门192公里。仙游山川毓秀,气候宜人。县域整个地势顺趋木兰溪,西北高东南低,形成“马蹄状”,沿海、平原、山区层次分明。著名的东西乡平原是鱼米和蔗糖之乡,东北角的“兴泰里”和西北角的“仙游山”是著名的珍稀林区。全境分布着“七山一水二田”。夏无酷暑的亚热带海洋季风,这些良好的环境为山海发提供优越的条件。本县自然景观秀丽多彩,人文景观绚丽多姿,民俗风情浓郁独特,生态景观野趣天然,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县人民政府驻鲤城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街道、枫亭镇、榜头镇、郊尾镇、度尾镇、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园庄镇、大济镇、龙华镇、钟山镇、游洋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菜溪乡。县境依山面海,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崇山峻岭,东南为台地和平原。资源总体特征:1.旅游资源总量丰富仙游县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兼备,基本类型多,种类较齐全。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分类,全区共有44种,占总数量(75种)的58.6、。在自然资源方面,有流泉飞瀑、群峰绝壁、深涧幽洞、名花佳果和多种植物资源。在人文资源方面,有古刹丛林、古代建筑、摩崖题刻、民俗风情、名优特产等。拥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蕴涵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底蕴。2.自然景观秀丽多彩大自然的造化孕育了仙游县姿态各异的奇山怪石和山水互衬的自然景观,有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的九鲤湖,有以奇石、峭壁、洞怪闻名的麦斜岩,有以山青水秀、谷深径幽著称的菜溪岩!有状似天马飞霄的天马山,还有塔斗山及仙门洞、九龙岩、鸣峰岩、罗汉岩、狮子岩、天竺山、龙穿城和十八股头等众多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3.人文景观绚丽多姿仙游文化积淀深厚!曾出现“科甲冠八闽”“昆仲二宰相”的盛况!历史上共孕育了4名宰相、5名状元、13名尚书、28名侍郎,700多名进士。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我国有史可考的第一个武状元薛奕、晚唐著名诗人郑良士2等众多历史名人志士给仙游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好的传说。根据普查结果!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2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中万寿塔,影响不凡的蔡襄陵园、蔡京故里,还有东石土楼、鸡子城、东门古坊、龙华双塔、凤山无尘塔、九座寺、建省四大文庙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4.民俗文化浓郁独特莆仙文化自成体系,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武术文化等民俗文化皆独具特色。“莆仙戏“被誉为古代南戏的“活化石”,源远流长“蔡襄文化“也引起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更具特色的是九鲤湖的“梦文化”自宋以来极负盛名,至今在福建东南沿海及华侨中影响甚广。此外,还有颇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如节俗、穿戴俗、劳动俗、婚嫁习俗等。有出游、舞龙、游灯、车鼓和堪称民间奇葩的“十音八乐”、“大鼓吹”、“俚歌”等民间文化,这些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5.生态景观天然野趣仙游山地面积占76%,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沿海区县。土壤、气候条件有利于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达64.6%,林地面积大,环境保持较好。典型的生态景观有大蜚山森林公园、前山红豆杉林、木兰溪源头生态林等!特别是塔头顶万亩草山草坡。让游客在南方也能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的壮丽景象。一、仙游县旅游资源分类仙游为福建糖蔗、柑橘、龙眼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薯(枫亭薯著名),花生、黄麻、大豆、蔬菜、油菜籽,兴化桂圆、度尾无籽蜜柚,陈燮柿、云庄栗、蜜枣,宝坑番石榴、榜头梧店芒果、书峰青靛、龙华金沙薏米、古洋晒烟皆为特产,香蕉、枇杷、猕猴桃,油茶籽、油桐籽、山苍子、板栗、药材,蛏、牡蛎、蛤、马鲛、鲤鱼、鳗、蟹,家畜良种黑白奶牛、长莆猪。仙游是福建制糖工业中心之一,誉称“福建糖仓”,工业门类还有林产化工、食品、机械、制盐、造纸、皮革、日用品等,特产兴化米粉,工艺品有木漆碗、木雕、竹编、竹插、刺绣、抽纱。福泉高速公路境内3.8千米,以国道324线,省道212、213线为主干的公路通车512.5千米。木兰溪通航木船。海运由枫亭港出湄洲湾通沿海各主要口岸。主要城镇——鲤城:县人民政府驻地。榜头:侨乡,溪尾、紫洋工艺木雕、漆器著名。枫亭:侨区集镇。郊尾:公路国道324线和省道212线交汇处,侨乡。度尾:县茶叶、柑橘主产地。赖店:主要侨区,县华侨中学设此。盖尾:兴化桂圆主产地之一。游洋(旧县):宋代兴化县治,誉称“山中邹鲁”。城南虎啸山有烈士纪念碑,城区古迹有文庙、天地坛、雁塔、东门“乐善好施”坊,明代抗倭战场虎啸潭、九战尾、十八战。枫亭有宋端明殿学士、书法家蔡襄墓,宋代荔枝树、会元寺,明末所立戚继光纪念碑。钟山九鲤湖景区素以水胜名天下,飞瀑九祭,佳景各异。凤冠山危岩突兀,八峰环拱,有九座寺(太平院)、龙潭、无尘塔诸景。大济千年古刹三会寺面貌日新。盖尾差帽龙纪寺瓷塑罗汉群像精美生动,为国内所罕见。名胜古迹3还有游洋龙穿城,大济广化堂,榜头闽越王鸡子城遗迹、圆通寺(后坂寺)灵山寺、度尾南潮宫、杨泗宫,龙华狮子岩、仙门寺、龙化寺,鲤城金石山、九龙岩。根据仙游县旅游局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全县旅游资源共有6大类44种,其中,地文景观类4种、水域风观类2种、生物景观类4种、古建筑类27种、人文活动类5种、购物类2种。具体资源分类构成如下:仙游县旅游资源分类地文景观类菜溪岩风景区、济川风景区、麦斜岩风景区、莆田天马山风景区水域风观类木兰溪、九鲤湖风景区生物景观类大蜚山森林公园、前山红豆杉林、木兰溪源头生态林、兴秦观光果园古建筑类莆田三会寺、天中万寿塔、莆田仙游文庙、鲤城东门石坊、龙华寺与龙华双塔、九座寺与无尘塔、十八股头、东石土楼、大浦城、青龙寺、西国寺、云峰岩、望夫塔、圆通寺、鸡子城、出米岩、卓泉岩、仙水大厅、祭头宫、灵山寺、广华寺、正觉寺、东渡寺、石马桥、放光岩、云顶岩、妈祖宫人文活动类戚继光碑刻、蔡襄陵园、李御史史碑、郑纪府第、陈经邦墓购物类仙游工艺城、宋代古街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1.有利条件(1)区位条件优越仙游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中部,位于湄洲湾与泉州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毗邻,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2)交通便利仙游县是莆田市的南大门,交通发达,324国道,福泉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三郊路、濑榜路、仙庄路贯穿全县的西南和东北,全县拥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351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周边有三个机场,县城距福州长乐机场180公里!距厦门机场140公里,距泉州机场不到80公里(即将开通的福厦铁路穿越境内。(3)市场潜力大本县200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2万人次,以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游客为主。随着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客源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有着巨大潜力。就国内来看,本县依托的莆田市有300多万人口,闽南及北部的福州。闽东一直是稳定的客源地,4开发潜力大。就境外来看,莆田是重要的侨乡,东南亚、港澳台是本县主要的客源市场。近几年,回乡寻根、探亲、观光和宗教旅游的海外游客不断增加,形成稳定的客源。2.制约因素(1)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仙游县的经济综合实力较弱,2002年仙游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仅占莆田市的20.5%和15.1%主要人均指标低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区域经济薄弱制约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专业人才短缺旅游管理、促销、服务等各种人才缺乏。从学历结构看,从业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大专以下,毕业于旅游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更是寥寥无几。(2)与周边县市旅游竞争激烈本县周边的旅游景点,东有湄洲岛、瑞云山!北有石竹山、青云山,南有清源山、厦门海滨等,这些旅游景点与本县在气候、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比较相近,他们有的已深度开发,有的市场已形成规模。由于旅游产品可替代性强,仙游旅游产品开发同周边县市的竞争趋于激烈。三、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1.编制旅游规划组织专家编制仙游县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优势,突出特色,在充分体现地区文脉的基础上合理协调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组合开发明晰旅游产品,在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的框架和布局下编制各景区的开发建设规划确保每个景区能有鲜明的特色。2.突出重点,多层次开发(1)突出重点!时序开发等级比较高的,垄断性强的,能体现地区特色的资源,重点开发,那些客源层次多!吸引力和对外竞争力强的,既能满足本地居民休闲,游览的需求,又能满足区外游客需求的项目优先开发。(2)挖掘文化体现特色要重视发掘地方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使游客在游乐中受到地方特色文化的熏陶。(3)适应需求多层次立体开发目前,有的学者提出多层次资源开发模式。仙游县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一方面要从以一种资源为主体开发形式向多方位的资源开发转化,小区域内开发具有观光、游览、娱乐、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资源,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在同一旅游资源中开发出不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观光,修学,娱乐等多种需求。(4)优势互补,区域联合开发要有大旅游开发思路挖掘本县优势资源与区外形成互补,强化区际间的联5合,变竞争为联合,相互补充,促进走联合开发的道路。(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本县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但还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要加大全县和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6)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投资主体营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大众参与,的旅游开发格局。政府要制定优惠的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融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旅游,拓宽投资渠道。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重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扶持旅游重点项目的配套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项目引资力度,引进资金开发旅游项目,同时,要走全民开发旅游的路子,坚持,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引导全社会参与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7)搞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要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开发,又要保护防止造成开发性破坏和破坏性开发现象。对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应根据,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已遭到破坏的要组织抢救,年久失修、残缺不全的名胜古迹要组织修复,防止珍贵文物的破坏和丢失。自然景观区内禁止开采山石、砍伐树木、杜绝污染物排入水体,旅游区内建筑物的规模、风格、色彩、位置要符合规划要求,避免造成整体环境的不协调或对景区主要景点的遮挡,破坏景观的观赏效果。
本文标题:仙游县旅游资源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1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