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只手还是两只手?——《助推》读书报告【摘要】桑斯坦在其著作《助推》中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做出事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即通过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实现助推,帮助社会人减少犯错以及做出更好的决策。本文意在概括《助推》一书的大致内容,并试图理解“助推”的真正含义以及其在现实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将用辩证客观的精神看待桑斯坦的“助推”,并试图寻找能更好地实现积极有效意义的助推行为的方法。【关键词】助推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社会人行为经济学选择是每个人都无法在生活中避免的事情,面对选择,人一般会怎么做呢?如果是“经济人”的话,应该会凭借“理性思维系统”,经过精密的计算和审慎的思考,然后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吧。那么“社会人”呢?斯密等经济学家认为人是“经济人”,可以在自由的环境在做出理性的决策。可是泰勒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提出,人并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无法被完全的理性支配。那么,在“直觉思维系统”和“理性思维系统”间作斗争的“社会人”该如何避免错误,做出合理的决策呢?桑斯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路——助推。一、何为助推?助推(nudge),从字面理解,就是“为了帮助你而推你一把”。其英文的字面意思是“用胳膊肘等身体部位轻推或者轻戳别人的肋部,以提醒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从字面上理解似乎不难,但想要真正了解助推,还需要知道更多。这里我们需要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这个词看起来有些长,有些绕。我的理解是,在维护自由主义的前提下,利用温和的专制主义实现助推,帮助人们自由的做出最佳选择。也就是说,实施温和的专制主义,不是为了暴政和压迫,而是在维护自由的同时帮助绝对自由下不知所措的普通人。把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两个对立的词放在一个词里,难免有些奇怪,但这也提醒我们,有些时候这二者或许也可以共存,只是需要加以限制。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里,这个词或许难以接受,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我们似乎更能接受。更直接的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制度中,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实现市场决定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我们现在知道助推通过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实现,但我们仍然不清楚要如何去做。桑斯坦给出了很多现实的例子,我没法将它们一一列举出来,下面是我对这些例子的总结和粗略的理解。我认为助推有以下几种主要做法。人们无法做出选择的首要原因是对选项的不了解,那么首先可以做的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其次,社会人没有办法在大量的信息中做好筛选和计算,我们需要为其设计一个尽量合理的默认选项。,如果要实现助推,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利用广告进行潜在暗示。最后,我们没有信心相信每一次的助推都会受到好的效果,所以收集反馈是完成这一助推行为的最后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白,虽然是为了维护自由,但还是做出了干涉,不管是否强迫或妨碍到人们的选择,助推的做法毕竟是主动的改变。尽管,我们尽量去完善提供的信息,尽量去优化默认设计,尽量去改进选择环境,并且将成本降低,提供主动退出权利,并使退出权利的成本尽可能的低,可是,我们仍然不可能避免部分人的付出和损失。固然是为了帮你,但推你一把也确实会让你感到不爽,或许还会为此付出一些代价,这大概就是助推受到反对的原因了吧。二、我们为何需要助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人不应该被认为是“经济人”,我们有智慧,却不够理性。桑斯坦用了前面三章来告诉我们,我们在生活和选择中是如何被欺骗和诱惑的。我们的大脑常常在直觉思维系统和理性思维系统间挣扎;我们常常受到各种经验法则和定向思维的影响;在“损失厌恶”与“现状偏见”下无计可施;在信息、措辞和同侪压力等社会影响下放弃自我,在“集体保守主义”和“多数漠视”下随意地做出选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助推的原因,更多的原因还有待社会学和行为学,甚至人类学的学者们来发掘,但我总结了以下三种常见的需要助推的场合。第一个就是当直觉与理性背道而驰之时。现在排除你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的可能性,就假设你是一个正常人,你觉得在你的生活中,想法和行动同步的频率有多大。想想你早上起床时,通常实在第几次闹铃响时才真正坐起?又或者直到所有闹铃响完都没有起床?想想你每一次的减肥、戒烟、戒酒,你是否总是违背自己的理性意愿,直到再次回归不良品的怀抱?想想你的旅行计划、省钱计划、运动和学习计划等等,是否都完美执行了呢?当直觉违背理性之时,借助外界力量的助推,我们能更好地实现目标。第二个就是当信息繁杂、选项太多而难以抉择之时。每个在中国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报志愿是一种怎样混乱又令人困惑的场面。有多少人因为志愿没报好而耽误终身,又有多少人报完志愿后表现出高度的不满,然而报志愿却并不是什么难事,那么为何我们做不出简单合理的选择呢?就是因为报志愿时各种学校、政策的信息庞大而繁杂,我们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筛选比较。对于排名靠前和排名靠后的同学来说,缩小选择范围后信息变少,更容易选择,但对于分数处于中间的同学来说,就不得不好好思考一番了。第三个就是当我们的选择涉及精英领域而我们自己的水平不够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保险是怎么发生作用的,不是每个人都熟悉理财产品的优劣性,不是每个人都明白信贷和投资中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当我们遇到的选择涉及到经济,财经,商业,法律,生化知识等专业性强的精英领域时,我们仅依靠自己的水平去做出选择无疑是困难的。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并相信专家的原因。三、我们何时不需要助推?在桑斯坦的热情介绍和精准解释下,我几乎相信助推是无所不能的,然而我依然发现在某些时候,助推受到种种限制,甚至于会带来更多的反作用。我总结了三种常见的不需要助推的场景。第一是当默认选项的设计不可信时。在发现助推的基本实现模式之后,我清晰地认识到,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设计默认选项。如果政府并没有切实的为民众考虑,只是随意设计了一个不好也不坏的默认选项,那么他就不该期盼民众相信政府并选择默认选择,尽管民众自己的选择可能比默认的更差劲。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专家要学会为自己在公众前说出的话负责,如果在专家建议下依然出现影响民众健康的产品时,谁来给民众勇气去相信专家呢?信任建立失败,默认选项不被信任时,政府就该及时停止这些无意义的助推了。比起私人的设计,更危险的是公共的设计,阳光下的政府究竟能把默认选项的设计做到怎样公开透明、合情合理呢?不管怎样,我们至少要给政府一次机会,给专家一次机会,这样助推的计划才能顺利开展下去。第二是当主动退出权利的成本不够低时。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之所以可以说是自由的,即在于它给予人们主动退出的权利,但如果主动退出权利的实现成本过高时,其自由的说法就该大打折扣了。就拿摩托车头盔的例子来说,人们不想戴头盔的驾驶员还需要另外参加驾驶课程并提供身体健康说明,不免过于麻烦,人们会为了避免这个麻烦而选择戴上头盔,但这一助推方式的自由度是值得怀疑的。我们之所以需要主动退出权利,就在于认识复杂的,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政府或其他助推者无法明确什么对人们来说一定是好事,什么一定是坏事。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公益广告等手段进行合理适度的暗示,但需要人们另考证书,另开证明的复杂、高成本的退出权利,实在不怎么自由。也许桑斯坦并不觉得另考证件和另开证明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谁知道呢?第三是当过度的助推使我们丧失自制时。如果每天起床我们都依赖三四个闹铃或者朋友的叫喊,那么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做到早起了;如果我们的学习需要靠家长老师的督促和同学每天的相互提醒,那么我们便会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律自学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每天在借助外界力量达成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便会失去自己努力和奋斗的初心,成为一个丧失自制力的懦弱自私的人。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需要助推来帮助我们,但内因是根本,我们不能沉溺在助推带来的更加轻易的成就感中。毕竟当真正的人生抉择来临时,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四、如何更好地发挥助推的作用?“对助推的评价取决于助推的效果,即它给人带来的是帮助还是伤害”。书本的最后一章中,桑斯坦终于承认了这一点,助推并非是万全之策,其带来的效果仍有待反馈,究竟是好是坏,还需要实践来检验。所以,在助推的实践中,我们仍有努力的空间,去更好地发挥助推的作用。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平衡两只手的作用。什么时候该用助推,什么时候该放任自由,助推的力度该如何掌握,这些都是我们该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如何去实施温和的专制,更应该考虑如何把政府的服务于民众的自由相结合,使两只手都各尽其能。自由的言论、自由的市场、自由的政治,自由仍发挥重要作用,而在这其中,总有一些领域,绝对的自由会威胁到公共的利益,例如教育、医疗和公共安全,在这些地方,政府要提高服务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应用在中国当下的国家治理中,更加符合政治的发展,加大市场的决定作用与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其次从小的方面来说,设计更完善的默认选项,优化选择环境,遵守公开性和透明性,降低助推成本和主动退出成本......有很多很多的细小的方面可以去完善,而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做,并不是现在的纸上谈兵能解决的。但对于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答案。两只手我们都需要,并且要好好平衡两只手的作用。读完《助推》,即使你不能赞同桑斯坦给出的所有助推案例,你依然惊喜的发现,你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并在生活中找到书中案例的影子。每当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离助推更近了一步。于是,我同所有读过的人一样,真心的推荐这本书。
本文标题:《助推》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2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