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散文考题类型及答题技巧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1、语句作用题2、段落结构作用题3、艺术技巧作用题4、人称作用题5、标题作用题6、景物描写的作用7、写作内容作用题常见提问方式(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知识模式(储备)(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作用;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三)、人称作用题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四)、标题作用1、线索作用。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五)、景物描写作用题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④象征、暗示作用。(六)、写作内容作用题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贯穿全文的线索。5、照应(呼应)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第二节:原因概括题(就近原则)1、分条列出依据题2、由果溯因题3、简述概括题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①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②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③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其他提问方式: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③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回答。第三节:体会含意题1、语句的理解题2、语句意蕴对这种题型: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要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②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④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⑤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第四节:鉴赏表达特色题1、列出技巧题2、鉴赏技巧题3、技巧作用题4、语言特色题A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B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C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D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E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F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二)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第五节:结构思路题1、文章结构题2、内容思路题3、情感变化题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第二,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第三,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第六节:探究题(一)探究范围1、语句探究题2、段落结构探究题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1)、探究题的主要特点①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②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③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④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2)、探究题的主要题型①探究赏析题。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②探究评价题。该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某一疑点或难点,在对文本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经历③探究拓展型。该题型是对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的探究。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
本文标题:散文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3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