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注意停顿,特别是“之”和“而”的作用。1.了解新的题材——“歌”(乐府诗)。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注意停顿,特别是“之”和“而”的作用。2.了解新的题材——“歌”(乐府诗)。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1.背诵诗歌2.查一查“幽州台”的历史典故?第一课时教学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学生活动预设导入让同学背诵《敕勒歌》和《登幽州台歌》。复习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等,问同学,《敕》和《登》属于什么题材?你根据什么判断。板书:登幽___台歌1.复习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2.“歌”属于古体诗中的乐府诗。(适当介绍乐府诗: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题解1.让学生补全板书上的题目。并辨析“州”和“洲”的区别。设计问题:中国又叫___州?这里的“州”是什么意思。现在中国又几个省?“州”和“省”有什么相似之处?2.介绍“幽州台”的历史背景。1.比较“州”“洲”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中国的别称是九州。如: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青州、梁州。再如:兰州、杭州、广州。洲——①水中的陆地如:橘子洲天兴洲珠江三角洲②大陆如:亚洲、欧洲2.了解“幽州台”的由来,便于理解作者以此为题目的意图所在,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洲”和“州”是学生在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如“鹦鹉洲”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一位同学背诵诗,注意停顿。(如果去掉“之”和“而”,会有什么影响?)2.想象你是诗人,站在幽州台上,你所看到的景象是如何的。3.介绍诗人写作背景。结合诗人背景,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是怎样的。1.检查背诵,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体会“之”和“而”在朗读中的作用。2.让学生想象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的景象。3.写作背景:陈子昂的政治主张常不君主采纳,并一度因为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他写诗之时,正逢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悲愤之极)1.注意“怆”读音2.心旷神怡、豪气、空旷等再读课文,重点赏析1.找出交代时间的词。2.并说说“古人”和“来着”是谁?3.找出空间的词语。4.第4句描绘了作者怎样的感受?1.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2.贤明君主3.登楼远眺,写出空间辽阔。4.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板书幽州台,又称蓟北楼,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有个智者郭隗(kuí)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yǎn),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作业1.结合陈子昂的身世遭遇,反复诵读诗句,写下当时陈子昂的心理感受。150字2.《点击》3.预习作业:(1)背诵《黄鹤楼》(2)预习本作业:①《黄鹤楼》属于近体诗/古体诗中的哪一类?②“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崔颢何时何因在黄鹤楼写下这首诗?③选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试做分析。
本文标题:《登幽州台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3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