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_二元经济结构(PPT30页)
经济结构理论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一、刘易斯模型(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劳动力的无限供给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刘易斯看来,在那些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小或等于零,甚至为负数的部门,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存在的。比如,农业部门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许多临时性职业的存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其他来源是妇女、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效率提高所引起的失业者。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一、刘易斯模型(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刘易斯根据利润的情况把整个经济分为两个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资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计部门或称生存部门,是不使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人均产量比资本主义部门低,因为它的产品不是用资本生产出来的。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一、刘易斯模型(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3、工资水平扩大的资本主义部门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取决于人们在这一部门以外所能赚得的收入。古典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工资决定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在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中,工资水平是由农民的平均产量决定的。如果工资低于人们留在土地上能达到的消费水平,他们就不会离开家庭农场去找工作。3、工资水平因此,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决定于生存部门的收入。但生存部门的收入只是决定资本主义部门工资水平的下限,工资必须高于这一水平。按刘易斯的说法,通常资本主义工资与生存收入之间的差额为30%或50%左右。之所以有这个差额,原因是:一是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用比较高;二是劳动力从熟悉的生存部门转移到资本主义部门这一陌生环境,是有心理费用的;三是工人在资本主义部门中的生产力水平可能较高;此外,资本主义部门中工会的力量也是一个原因。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4、经济发展的过程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先前储蓄和投资占国民收入的4%或5%(甚至更少)的社会如何转变为自愿储蓄达到国民收入的12%或15%或更多的经济。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中心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是快速的资本积累。”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开始,国民收入几乎完全由生存部门的收入组成。不考虑人口增长,并假定劳动的边际产品量为0,那么,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生存收入保持不变。因为根据定义,劳动力能够转移到扩张的资本主义部门,而同时不减少生存部门的产量。既然假定实际工资不变,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全部剩余都成为资本家的利润。工人在其中得到的全部好处是他们之中有更多的人按高于生存部门收入的工资水平就业。资本主义部门将剩余用于再投资——增加资本存量,吸收更多的人到资本主义部门就业。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5、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刘易斯模型的第二种形态假定:(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如换取食物、原料,等等。即使劳动力蓄水池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张也可能会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受到遏制。如果资本主义部门不生产食物,则它的扩大增加了对食物的需求,并提高了食物价格,因此减少了利润。要想使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业生产必须与需求同步增长,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率要提高。5、刘易斯的其他两种模型刘易斯模型的第三种形态假定:(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这样,资本主义部门可以通过从外部世界进口来免受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停滞之累。但因此产生过多的进口会使增长放慢速度,或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资本输出是另一条出路,但输出资本将减少国内固定资本的形成,并因此减少对国内劳动力的需求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一、刘易斯模型(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刘易斯认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或途径使传统部门受益,而每一种方式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第一种方式是就业。现代部门雇佣从传统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这些人在现代部门可获得更高的收入,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其子女也有更好的机会。然而,如果一个国家人口不足,现代部门对劳动力的吸收可能是掠夺性的,这会对传统部门造成破坏。(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第二个途径是分享物质设施。现代部门为它自身建立了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码头、医院、供水、供电等等),传统部门只需支付边际成本或更低的费用,也可以使用这些设施。第三种途径是现代部门的发展促进传统部门的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新技术提高产量,女孩被允许上学,土地耕作制度被改良,农民进入合作社,等等。现代部门的发展对传统部门的最后一种影响是与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有关。如果现代部门必需品部分依赖于传统部门,那么,现代部门的扩张就依赖于传统部门的类似扩张,否则,贸易条件就会不利于现代部门。然而,传统部门生产力的上升对现代部门的影响也可能是反方向的。(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例如,在经济进入转折点之前实际工资就可能已经上升而不是保持不变。这可能是最低工资法、政府干预或工会活动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生存部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第二,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门,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只能由工业部门吸收,这可能会对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产生不利影响。(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第三,许多人指出,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点很难令人接受。许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正数。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剩余。然而,就业不一定会随着这种再投资而增加。如果再投资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就业可能不会增加。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二、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明确地将二元结构归结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并存(这与刘易斯有所不同)。按照他们的说法,从农业社会到二元经济再到成熟经济是一种重要的增长类型。按照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经济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这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因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当隐蔽性失业的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时,农业的总产量不受任何影响。当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完毕,经济发展就进入了第二阶段。(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第二阶段,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是一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大于零,当他们转移出去以后,农业总产量就会下降,而剩下的农业劳动力仍和以前同样消费,所以,提供给工业部门的农产品就不足以按平均消费水平来供应工业部门的劳动力。这样,经济中开始出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短缺,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开始上升。(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第三阶段,当农业中全部的剩余劳动力都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就业以后,经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隐蔽性失业人口全部转移到工业中去。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提供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它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需求,劳动力的转移就会受到阻碍。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二、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二)乔根森模型乔根森像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一样,假定不发达国家存在剩余劳动,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不为零。分析框架仍然是二元的,包括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乔根森模型与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相比,更强调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二、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三)迈因特模型1985年迈因特在《亚洲发展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组织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论文,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在迈因特看来,二元现象首先是一种不发达组织框架的产物,不仅市场网络发育不全,而且政府行政制度和财政制度也不健全。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间的松散联系大致有四个方面,相应地,也就有四种类型的二元性。四种类型的二元性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在所有不发达国家,最终产品市场可能较生产要素市场更为健全。市场体系中最薄弱的部分是传统部门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二元性。资本市场二元性的表现是:利率在有组织的资本市场上和在无组织的资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工资较高,传统部门的收入比较低。最后是政府行政和财政机构的二元性。政府总部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层次机构才能与村落里的小规模经济单位建立联系。从总部到边远地区,政府管理的有效性似乎是递减的。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三、几点一般性评论综述各种不同的二元经济模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准确地把握两个部门的本质规定性仍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现代部门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而传统部门则是贫穷落后的载体,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当现代部门自身力量尚不够强大时,它通常需要从传统部门输入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不同的二元经济模型第三,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现代部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的改造。这两条引线的交织构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定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个重要维度。经济发展本身也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制度选择和制度建设应构成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不论何种形态的二元结构理论,都是对不发达经济的一种抽象概括,它只能揭示经济现实中最引人注目的轮廓,却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现实的多样化特征。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四、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四、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基本国情。(1)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典型的劳动无限供给经济。(2)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城市居民受国家保护,不但享受低价粮油、副食品的供应,而且在上学、招工方面有优先权,国家为市民提供低租金住房等各种福利待遇和补贴)农民则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流动,除非遇到自然灾害,生产生活一切都由农民自主或农村集体来解决。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3)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4)乡镇企业的发展改革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分工格局,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统。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裂变为城市工业,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三元经济结构。(5)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四、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二)城乡分割的危害城乡分割造成了城市化滞后、现代化受阻和农村贫困化等多种危害。危害之一是城市化滞后,农村经济结构转换和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危害之二,加剧了国有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程度,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下降。危害之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人口的流动。危害之四,造成农村贫困化,引发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前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地矛盾激化,农村普遍贫困化。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1978年城乡居民收
本文标题: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_二元经济结构(PPT30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