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
第一章1.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2.环境监测的分类(2)按监测目的分类①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批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②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1)污染事故监测(2)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士壤监测、固体版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澜、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监测等。3.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4.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死量(LD50)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对一定体重和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的最小细菌数和毒素量。第二章1.水体和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污)水及其他废物排人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型污染系指排人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人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污染物进人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2.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p37要有实践能力,可以判断出哪种物质属于第一类)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第二类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氨、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彩色显影剂、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元素磷、有机磷农药、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五氧酚及五氯酚钠、可吸附有机卤化物、三氧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氧苯、对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苯酚、间甲酚、2,4一二氧酚、2,4,6-三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丙烯腈、总硒、粪大肠菌群。总余氯、总有机碳。3.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p42断面名词解释、应用)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成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如饮用水源地及与其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风景游览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湖泊、水库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4.水样类型瞬时水样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混合水样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前者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这种水样在观察某一时段平均浓度时非常有用,但不适用于被测组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的水样;后者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这种水样适用于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不稳定的水样。综合水样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称为综合水样,这种水样在某些情况下更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当为几条排污河、渠建立综合处理厂时,以综合水样取得的水质参数作为设计的依据更为合理。5.物理指标检验1)水温:水温计法、颠倒温度计法。2)臭和味:定性描述法、臭阈值法(一般用自来水通过颗粒状活性炭吸附制取无臭水。自来水中含有余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脱除,也可将蒸馏水煮沸除臭后作无臭水。)3)色度:水的色度一般是指真色。常用以下方法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稀释倍数法。4)浊度:反映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通常仅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而沸水中不溶性物质含量高一般要求测定悬浮物。测量方法有目視比浊法和分光光度法,浊度仪法等。5)透明度:6)固体物:包括总固体物(包括溶解固体物和悬浮物)、溶解固体物(过滤之后的水漾蒸发烘干的剩余物质)、悬浮物(SS)。7)电导率:8)氧化还原电位ORP必须现场测定。6.有机污染物测定的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①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一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毫克每升为单位表示。——有四种方法测定,分别是:重铬酸钾法。恒电流库仑滴定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氯气矫正法。②高锰酸盐指数Imn: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③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有三种方法测定:稀释与接种法。也叫五日培养法;微生物电极法;其他方法。④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他比bod或COD更能反映有机物的总量。⑤挥发酚:根据分类物质能否与水蒸气一起蒸出分为挥发分与不挥发分。沸点在230℃以下的为挥发酚。⑥油类:水中的油类物质可分为矿物油和动植物油两大类。主要会影响空气与水的氧交换。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是水质恶化。课后10:说明浊度、透明度、色度的含义及区别。答:色度:一般是指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即真色。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容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透明度:垂直向下观察,刚好能看清底部的水的高度课后40: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容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答:污泥沉降比的测定: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入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分钟,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用于控制污泥排放,它的变化还可以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污泥容积指数的。污泥容积指数指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分钟沉降后1g污泥所占体积()混合液经沉降后干污泥体积混合液污泥浓度污泥容积指数可说明污泥是否膨胀与其沉淀难易程度。第三章(二)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方法监测区域内的监测站(点)总数确定后,可采用经验法、统计法、模拟法等进行监测站(点)布设。经验法是常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尚未建立监测网或监测数据积累少的地区,需要凭借经验确定监测站(点)的位置。其具体方法有:1、功能区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先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和居民混合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等,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各功能区的采样点数量不要求平均,在污染源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居民区多设采样点。2、网格布点法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网格中心处或网格中心(见图3-1)。网格大小根据污染源强度、人口分布及人力、物力条件等确定。若主导风向明显应多一些,一般约占采样点总数的60%。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常采用这种布点方法。它能较好地反映污染物的空用分布;如将网格划分得足够小,则可将监测结果的制成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图,对指导城市环境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3、同心圆布点法这种万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先找出污染群的中心,以此为圆心作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图心作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见图3-2)。不同圆周上的采样点数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布,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比上风向多设一此采样点。例如:同心圈半径分别取4km、10km、20km、40km,从里向外各圆周上分别设4、8、8、4个采样点。4、扇形布点法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以点源所在位置为顶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区城作出一个扇形区作为布点范围。扇形区的顶角角度一般为450,也可更大些,但不能超过900。采样点设在扇形区内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上(见图3-3)。每条弧线上设3~~4个采样点,相邻两点与扇形顶点连线的夹角一般取10o~~20o。在上风向应设对照点。采用同心圆布点法和扇形布点法时,应考虑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的扩散特点。在不计污染物本底浓度时,点源正下方的污染物浓度为零,随着距离的增加,很快出现浓度最大值,然后按指数规律下降。因此,同心圆或扇形弧线不宜等距离划分,而是靠近浓度最大值的地方密一些,以免漏测污染物最大浓度的位置。至于污染物最大浓度出现的位置,与污染源高度、气象条件和地面状况密切相关。例如:对平坦地面上50m高的烟囱,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列于表3-6。随着烟囱高度的增加,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随之增大,如在大气稳定时,高度为100m的烟囱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约在烟囱高度的100倍处。在实际工作中,为做到因地制宜,使采样点布设完善合理,往往采用以一种统计法布点方法为主,兼用其他方法的综合布点法。适用于已积累了多年监测数据的地区。根据城市空气污染物分布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化的相关性,通过对监测费数据的统计处理,对现有监测站(点)进行调整,删除监测信息重复的监测(点)。例如:如果监测网中某些监测站(点)历年取得的监测数据较近似,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法将结果相近的监测站(点)聚为一类,从中选择少数代表性监测站(点)。模拟法是根据监测区域污染源的分布、排放特征、气象资料,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布设监测站(点)。第四章二、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工业固体废物中危险废物量占总量的5%~~10%,并以3%的年增长率发展。因此,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环境管理问题之一。我国于2008年公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中包括49个类别,133种行业来源和约498种常见危害组分或废物名称。凡《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废物直接属于危险废物,其他废物可按下列鉴别标准予以鉴别。一种废物是否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可用下列四点来鉴别:①是否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和动、植物死亡率增加;②是否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③是否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④在贮存、运输、处理、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成环境会造成现实成或潜在的危害。我国对危险度物有害特性的定义如下,(1)急性毒性:能引起小鼠(或大鼠)48h内死亡半数以上的固体废物,国有制定的有害物质卫生标准的试验方法,进行半数效死量(LD50)试验,评定毒性大小。(2)易燃性:经摩擦或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废物(含闪点低于60oC的液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3)腐蚀性:含水固体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其浸出液的pH≤
本文标题: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4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