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试论合浦南珠文化-邱群淋
试论合浦南珠文化来自广西教育学院——邱群淋摘要:合浦珍珠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着它的重要地位,它的存在也成就了一个与别的文化不一样的地方。在很多人的眼里,合浦珍珠被称为“南珠”,而南珠也因为它的“掌握之内,价盈兼金”“凝重结实、玉润浑圆”而在珍珠界中有了它独特的风格文化。所以它又以细腻器重、玉润浑圆,粒大凝重、瑰丽多彩、晶莹圆润、皎洁艳丽、光泽经久不变等优点让人们一直关注它。因而明末清初的名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称“合浦珠名曰南珠”,“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此说法就足以奠定了合浦南珠的重要地位了。关键词:合浦南珠文化引言听村里的老人家说我们合浦的养珠有很久的历史了,他们只是依稀记得是老祖宗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时候的就没有确切时间记载,不过老人家们说、在亘古的时候或者更远、天地存在的时候就有了南珠的存在了。但是后面翻阅一些资料普遍认为合浦的珍珠应该在周朝开始采珠的,据《后汉书·孟尝传》所载,合浦采珠业始于周朝,早在汉以前,合浦采珠业便相当兴盛。周朝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不过由于当时的政治很严酷,由朝廷一手把持,就形成了禁止民间的百性私下采珠,但它还是形成了它的独特文化“南珠文化”。1.南珠的采珠历史不过采珠的人确实过得很苦的,其中《合浦志》当中有这样一段说到:“合浦南部地脊人贫,不种粮食,耕海采珠,易珠易米。”由此可知养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养珠也很危险,因为当时的海下设施并没有像现在好,当时下海采珠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命丧大海,因为如果下去时间太短会采不到珍珠,如果下去的太久就会有可能缺氧而死,更有甚者会遇到鲨鱼或者其他吃人的海洋的动物。而且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遇到暴风雨也会随时死在海里面的。1.1周朝、战国、先秦的采珠关于合浦采珠的历史历来就有所记载的,在历史的各个朝代都是有不同的表现的,都是可以总的来说在周朝、战国、先秦的时候珍珠的采珠还没有那么被摧残的,就像《崖州志》记载:“适秦开疆百越,尉屠睢采南海之珠以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采珠情况。1.2汉朝以后的采珠有了前面的采珠情况,汉代以后的采珠就更加往枯竭方向去,以前的人根本就不懂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所以采珠的情况可谓是糟糕透顶,就好像唐朝的大诗人元稹《采珠行》中写道:“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得一珠,斛量买婢人何在?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珠为海物海为神,神今自采何况人。”可见采珠的情况是非常恶劣,也如大诗人李白所说的一样:“相逢问疾苦,泪尽曰南珠”。由于这些的悲惨情况也有了“鱼目混珠”的事情发生了,据民间的传闻说,当时的政治真的压迫人民没有办法了,人民只好将采捕到的珠贝放在池中管养,珠贝长大后,将鱼目以投入,两年后得鱼目珍珠,进献给官府,以此来保住性命。据史料记载明朝当时有朝廷的官员上书给皇帝中提到:嘉靖五年,采珠之役,珠民死亡可达万计、、、而在《合浦县志•事纪》中也提到过这样一句话:道稀,人谓珠去矣。”这些记载都说明了当时南珠已经受到无可言语的破坏。到了民国时期,据说南珠一年的采集不如以前一天的采集数量,可见南珠的枯竭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只是当时没有平静的社会条件,南珠的问题也一直拖着没人管,而百姓们想恢复祖宗留下了的遗产,也没有办法。当时合浦的科学技术还是很落后,老百姓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南珠一天天的枯败,看着这一片大海而无能为力。但是新中国的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合浦的南珠的发展是相当关注的,不仅号召老百姓们要坚持发展好合浦的特色南珠,而且还要做到最好,让南珠的光彩闪亮。在1957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指示到:要把合浦的南珠搞上去,改变这几千年的自然采珠,把自然采珠变为人工养殖。也因此从1958年试验第一颗人工养殖珍珠成功到现在,合浦的珍珠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了,人工养殖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着,而南珠作为一个特色的产业也在逐步运转中,从深海珍珠到淡水珍珠的养殖成功并一举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就可以看出南珠的进步了。2.南珠的传说典故南珠的传说典故一直在民间流传,而对于南珠的传说一直有不少的版本,当然我不能说哪个版本的传说是正确的,哪个版本又是错的.至于是对是错我想我们这一代后一代代人会自己明白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传说就是对南珠最大的尊敬和喜爱,我个人对于我们南珠的文化是非常喜欢的,下面介绍几个传说典故.2.1珍珠的由来很久以前,大海刚形成时候,那个时候是没有南珠的,住在海边的人生活艰苦,海边种不了庄稼只有靠捕鱼为生,日子过得很难。掌管这一片海域的海神非常同情这些渔民,但是她又不能违背天帝的懿旨出手帮忙,她常常望着艰苦的渔民而落泪,她的眼泪掉在海里就成了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了,渔民出海捕鱼的时候发现这些珠子那么美丽,心想一定可以买个好价钱的,但是又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好,其中一个渔夫拿珠子回家给他的妻子儿女看,他的小儿子说珠子剔透漂亮,小泪珠一样,不如就叫珍珠吧,之后珍珠就一直流传下来了。很多人认为珍珠是海神恩赐给渔民的珍宝,它不仅漂亮,而且还是海神保佑渔民的护身符。2.2人鱼公主泣泪成珠相传很久的时候,在合浦县有一个捕鱼的青年名唤海生。父母早亡,但是海生是一个很热心帮助人青年,村里面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去帮忙。有一天,海生出海打鱼,突然遭遇海怪袭击,差点命丧海怪的嘴,幸好碰到白龙珠宫美丽的人鱼公主,人鱼公主看到这样子的情况用其夜明珠救了海生,并把海生带回来白龙珠宫。在白龙宫,海生很快养好了伤。但是在这段相处的日子里,海生与公主彼此都产生了爱意。于是人鱼公主舍弃海里面的高贵生活随海生回到陆地,他们回到白龙村结为夫妻,海生出海捕鱼,而人鱼公主在家织布。知府知道后,想得到夜明珠便想了一个毒辣的诡计陷害海生以此来杀害海生得到人鱼公主和夜明珠,海生奋力保护公主但却不幸死了。人鱼公主知道海生死了,伤心失望。于是人鱼公主去找那个知府报仇,然后就带着夜明珠回白龙珠宫里。但是相传每逢月圆的时候人鱼公主便会游到岸上的石头对着月亮流泪思念丈夫海生,而人鱼公主的眼泪落下来就变成了珍珠,而一些海贝同情人鱼公主的遭遇把她的眼泪吃下去,最后也孕育成了珍珠。这也许就是小时候那些老人家说的珍珠很美的原因,因为它有一个这么美丽的爱情故事。2.3碧奴赠珠传说在很久时候,皇帝派人来合浦看管珍珠的生产,但是来到合浦的官吏都是一些贪官,他们无法无天,逼迫珠民大力加紧采珠,导致珍珠到了竭尽的地步,但这些贪官还是不满意,直至到了有一天有一个青年人去采珠不小心被海里面的鱼咬伤了,一下子血把那一片海水染红了,这时候刚好龙宫的一位碧奴的丫头救了这位青年,青年告诉了碧奴村里面的情况,碧奴可怜这位青年,就私自把龙宫的夜明珠给了这位青年人,青年人把这个夜明珠交给官吏了,官吏就打算回京,但是当他们回到一半路的时候,夜明珠从匣子里不翼而飞了,这时候天空出现了一大片乌云,原来是龙王出来寻找龙宫珍宝夜明珠,刚好看见在一些贪官手里,就施法把夜明珠拿了回去,因此也把道路阻断,让他们困在一个地方,以此来惩戒这些贪官。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段传说就做碧奴赠珠。2.4珠还合浦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意外得一夜明珠,把它放在饭桌上,晚上吃饭不用点油灯,他妻子补衣也比油灯亮堂。这件事情不巧被当地的一个地主知道,地主为了讨好当地的官吏,就把夜明珠送到府衙。官吏得到夜明珠后非常高兴,就叫人马上向朝廷报告。官吏把它放在一个精致的匣子里还把夜明珠足足用了九层上等的丝绸包好,外面在加以一个大的铁箱子锁住还用了九个铁锁锁住,由士兵押送赶赴京城。官兵刚到达梅岭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这时候夜明珠便化作一道弧光,飞回合浦掉到海里面了。官兵们顺着夜明珠飞回的方向看见就是合浦方向,当时合浦是一片光霞。士兵无可奈何,只能回合浦海里面采捞,幸好这一次可以打捞到夜明珠。这一次官吏自作聪明,叫士兵把大腿割开把夜明珠藏着大腿里再上绑带。他们这样做,以为万无一失了。但是当到达梅岭的时候,天空再一次乌云密布,再飞沙走石,夜明珠还是飞回到合浦的海里面去了。这就是著名的珠还合浦的传说了。3.历代名人对南珠的描写的诗篇和以南珠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或感叹世间万物都有它的美丽给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自然而然的,美丽的南珠也给了许多的文人们一些表达的感情,或是悲伤的或是喜欢的,也或许是感叹的,但是都为南珠的存在留下了它的笔墨、、、3.1唐朝诗人对南珠描写的诗篇3.1.1唐朝李峤唐代诗人李峤在《珠诗》中写道:“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迥。”诗句中描写的南珠尽是美丽的,灿烂的,为合浦增添了奇异的光环。3.1.2唐朝李白在《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八中写到李白的《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第一首中描写有这样的情况:“湖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相逢问愁苦,泪尽曰南珠。”诗中的“曰南珠”是神话故事中所描写的事物。而在《洞冥记》里也说到这样状况,离长安九千里的曰南之地,“人长七尺,披发至踵,乘犀象之车。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南珠是神话中的泪珠,很难得。从诗中我们可以得知诗人李白对当时合浦南珠的描写。从中明白当时南珠的情况,在社会的地位如何,自然的我们也可以知道当时为了采珠,珠民的生活情况,诗人作此诗也是为了描写珠民的艰难生活状况。3.1.3唐朝杜甫在《全唐诗》(上)·卷二百二十三中杜甫的《客从》中描写到,“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就今征敛无。”说明了当时的朝廷为了逼那些珠民增大采珠的力度居然税赋那么重,搞得珠民们有苦不能说,只能全部寄托在珍珠里面罢了。3.1.4唐朝王建唐朝的诗人王建的《海人谣》中写到:“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诗句中无不透露出当时珠民为采珠进贡朝廷而辛苦劳累,但是当朝的统治者竟然全不理会珠民的死活,要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海里面采珠,致使珠民们民怨哀哉,采珠的赋税又那么严苛,珠民真的苦不堪言啊。3.1.5唐朝元稹著名的唐代大诗人元稹的一首《采珠行》道出古代珠民冒死下海采珠的悲惨命运。那些珠民明知下海采珠是九死一生,但他们为了活命,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从元稹的《采珠行》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珠为海物海为神,神今自采何况人。”从元稹的诗句中我们得知在当时的社会朝政下,珠民的生活是艰辛悲苦。当朝的官员不顾珠民的死活,短短的几行诗句却道尽了珠民的辛酸泪,可是那些珠民却不能怎么样,他们只能一天天的挨着,直至死亡的那一天罢了而已。同时在翻阅一些史书,上面记载了一些这样子的史实,说到这样一个情况,也就是在大概公元1526年一次采珠,就死去了上万的珠民,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悲剧啊!但是这段史实也为我们了解到了这不仅是古代珠民悲惨命运的见证,同时也是在封建社会里面珠民们的血泪史料。3.1.6唐朝江妃在《全唐诗》(上)·卷五中江妃的《谢赐珍珠》中也描写到南珠的一些情况:“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3.2宋朝陶弼宋代的陶弼的《海角亭怀古》当中提到:“骑马客来惊路断,泛舟民去喜帆轻。虽然地远轻无益,幸得珠还古有名。”从宋代陶弼初这一首一首诗中不仅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合浦南珠和合浦几千年的牵连和关系,而且也说明了合浦的名字是因南珠而起的,合浦这个地方也是因为南珠而著名的,可以说这样的一句话:合浦因为有南珠而灿烂,没有南珠的存在就没有现在的美丽的合浦。3.3明朝诗人对南珠的赞美3.3.1明朝林锦明朝诗人林锦《还珠亭》一诗,说明了还珠亭的变迁和人民群众对孟尝太守的感恩。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合浦还珠世所称,危亭移建事更新。若将物理论孚感,一代恩波一代人。”据《汉书·孟尝传》载,东汉时,合浦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郡换取粮食,当时的珠民生活很艰苦,他们生活艰辛。但是到了汉顺帝刘保继位后,他派出了一位叫孟尝的人到合浦当太守,孟尝到了合浦很快就找出来合浦珠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他就马上实施措施来拯救珠民。珠民为了感激孟尝的施救
本文标题:试论合浦南珠文化-邱群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6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