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北车集团发展战略文本编写提纲
北车集团发展战略编写提纲(初步建议)1问题的提出:1.1解放以来,我国机车车辆行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在我国铁路交通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1.2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进入21世纪的机车车辆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3我国机车车辆行业被迫分拆为南北两大集团,相互竞争,独立寻求发展(27号文件)1.4作为我国机车车辆骨干企业,北车的未来发展备受行业内外关注1.5从现实出发,新组建的北车集团必须认真审视自己当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重点解决以下战略问题:1.5.1一、面对南北对峙、外资竞入的竞争格局,如何巩固既有市场,强化其在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1.5.2二、面对增长不大的传统铁路市场,企业如何定位,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1.5.3三、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如何快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生产科研为导向的传统企业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1.5.4四、面对集团各自为阵、散兵游勇式的产业布局,如何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与能力,构建面向市场的联合舰队,提升集团整体实力,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1.5.5五、从行业管理机构脱胎出来的集团公司,如何从行业管理中心转向企业化的集团管理机构,实现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以适应未来发展?2外部环境分析PEST(机车车辆行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2.1铁路运输业的发展2.1.1交通运输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2.1.2目前铁路运输业在我国运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1.3我国铁路建设速度很快,铁路运输业发展势头很猛2.1.4但是,铁路运输仍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1.5从我国现实出发,未来铁路运输仍将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处于主导地位2.1.62.1.7从市场需求出发,未业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__2.1.8无论从长远经济发展出发,还是从当前拉动内需、刺激经济需求考虑,国家极为重视铁路运输行业发展,并加大了对铁路行业的投入(我国十五规划与基础建设政策)2.1.9铁道部对我国铁路十五期发展作出了大的规划部署,期望铁路运输行业能够实现大的发展2.1.10面向未来,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呈现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给机车车辆行业带来了较大的生存空间2.2城市交通运输2.2.1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2.2.2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最佳选择2.2.3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上了日程,这将给机车车辆企业带来新的机遇2.3铁道系统改革2.3.1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2.3.2国务院关于铁路系统改革的政策2.3.3铁道部关于铁路运输业改革的政策2.42.5政策分析2.5.1国家关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国家十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展望)2.5.2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政策(铁道部十五规划)2.5.3我国发展城轨交通的政策(地方)2.5.4我国铁路运运输业的发展2.5.5企业上市相关政策法规(大连、长客、齐车等龙头企业上市及其对集团的影响)2.5.6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国务院关于铁路企业改革的政策)2.5.7铁道部关于铁路运输业、制造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十五规划、领导讲话、原属企业脱钩改革方案、成立货车租赁公司的可能性、网运分离、各路局改革方向)2.5.82.6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机车车辆行业的影响2.6.1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对铁路运输业、制造业的影响2.6.2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跨区域经济交流2.6.3工商企业的变化对铁路运输的要求2.6.4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变化2.7加入WTO的要求2.7.1WTO相关政策2.7.2国外公司进入的可能性与可能途径2.7.3对中国铁路运输业、制造业的影响3机车车辆行业分析3.1我国机车车辆行业现状综合分析3.1.1行业布局3.2客车3.3城轨3.4货车3.5机车业务分析框架:1国内市场状况分析1.1市场需求分析(容量、增长、技术或品质要求)1.1.1历史分析(历年销售量、销售额的增长,产品结构及各产品所占比例,增长的趋动因素分析)1.1.1.1.1996年-2000年新造机车产销量分析1996年-2000年新造机车产销量统计表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路内市场内燃机车750718555492482电力机车157180243268288路外市场内燃机车142138142179142电力机车01612277合计10491052952966919上表为中国铁道机车车辆制造系统1996年-2000年新造机车产销量统计数据,从上表可以看出:·新造机车总量呈缓慢的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稳定在900-1000台之间·部购机车占新造机车销量的80%以上·部购内燃机车在新造机车中所占比重较大,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较大·路外市场仍以内燃机车为主,且需求量基本稳定·电力机车主要销往国家铁路市场,且需求上升很快1.1.1.2.1996年-2000年铁道部购新造机车分析1996年-2000年铁道部购新造机车统计表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内燃机车750718555492482电力机车157180243268288新造合计90789879876077002004006008001000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电力机车内燃机车1996年-2000年部购新造机车销售收入:内燃机车电力机车1996年3000211117641997年3450861116411998年2937931296871999年2602761337942000年277798181242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部购新造机车在“九五”期间仍以内燃机车为主,但逐年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电力机车增长较快,到2000年末,其产量和销售收入已上升至路内市场的四成左右·内燃与电力已成此消彼长之势,内电抗衡的格局初见端倪1.1.1.3.2000年-2001年新造机车产品结构及产量分析2000年新造机车产品结构及产量分析北方集团快速机车内燃机车140电力机车0普通机车内燃机车85电力机车140南方集团快速机车内燃机车75电力机车74普通机车内燃机车182电力机车752001年新造机车产品结构及产量分析北方集团快速机车内燃机车98电力机车5普通机车内燃机车91电力机车153南方集团快速机车内燃机车76电力机车26普通机车内燃机车170电力机车171南北集团分拆后,双方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南北开始实施分拆方案的2000年,虽然南北双方在快速机车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基本相当,但北方集团为铁路提速提供的新造机车全部为内燃机车,快速电力机车是一片空白;而南方集团提供的快速机车内燃和电力各占一半,内燃和电力机车的生产能力比较均衡。南北分拆一年后,2001年,北方集团在快速电力机车的生产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快速内燃机车的生产上仍占据优势,但南方集团在内燃机车的生产上却跨上了一个台阶,在快速内燃机车的生产上已能与北方相抗衡,而北方集团在电力机车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上仍远远落后于南方集团。1.1.1.4.结论:·国内机车市场市场化程度较低路内市场仍以计划性导向为主·新造机车市场稳中有降,总体容量在900-1000台左右·路内市场仍一枝独秀,但总量萎缩的趋势十分明显路外市场仍以内燃机车为主,且需求量基本稳定·内燃机车仍是市场主流,但已成下降趋势电力机车增长很快,已占路内市场的四成左右内电抗衡的格局正在形成·快速机车需求旺盛普通机车需求不足·北方集团在内燃机车市场上暂时领先,但优势不明显在电力机车市场上处于劣势,快速机车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南方集团在电力机车市场上优势明显在内燃机车市场上上升很快,已成与北方抗衡之势在内燃机车生产上北方集团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削弱1.1.2未来需求量预测(需求量、需求增长率,产品结构及产品重点)1.1.2.1.影响未来机车需求的因素·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十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在铁路建设上将投入3500亿元建设资金,其中,机车车辆购置及更新约800亿元。·铁路的发展计划:“十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约达到75000公里,其中,提速线路里程约14000公里,电气化铁路里程约20000公里,主要繁忙干线电气化比重有较大提高;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4000-16000公里左右;客运专线的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繁忙干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普遍达到时速160公里,部分干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时速120公里及以上;铁路提速计划包括京九、京广等28条总里程为21500公里左右的既有线和新建线路,初步形成由“四纵二横”为骨架的14000-16000公里的快速客运网。根据“十五”铁路提速计划实施意见和各铁路局提出的增开旅客列车数量及开行方案,估算“十五”期间需增加的提速机车数量如下:2003年(含2001年),需增配提速机车约120台,其中电力机车约80台,内燃机车约40台;2005年,需增配提速机车约80台,其中电力机车约50台,内燃机车约30台;·技术进步和机车的寿命周期:电力机车平均寿命为30-40年内燃机车平均寿命约为20-30年“十五”期间,蒸汽机车将全部退出国家铁路运营,一批在70年代-80年代投入运营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也将陆续退出国家铁路运营,需要更新一批新的机车·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自营铁路约20000多公里的工矿企业由于生产发展对扩大运能的需要,对大功率机车的需求将逐年增加,部分小功率调车机车亦需更新换代1.1.2.2.未来机车市场需求预测由于未来经济和国内机车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定量地对未来市场作出需求预测比较困难,可靠性也不大,但根据以上对影响机车未来需求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造机车总体需求稳中有降·路内市场仍将在新造机车市场上独领风骚路外市场有很大发展潜力,尤其应当关注工矿企业机车需求变化·国家铁路对大功率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需求旺盛普通机车需求呈下降趋势·工矿企业对大功率内燃机车有一定需求,但数量不大考虑到机车购置和运用费用,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仍将成为其首选车型电力机车进入工矿企业市场还有待时日·内燃机车需求将进一步下降,但在普通机车中仍占据优势电力机车需求稳中有升,大功率电力机车将成为快速机车和高速机车中的主流机车1.1.3未来机车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1.1.3.1国内机车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机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发展、整体性推进、突破性跨越、革命性剧变的突出特点。50多年来,机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里程,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重大技术突破,引起了三次大的铁路牵引动力变革。——第一个里程(50-60年代):由仿制到自行研制出第一代内电机车,主要代表性车型有直流电传动1800马力东风型内燃机车液力传动2000马力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和采用有级调压交直流传动技术的韶山1型电力机车。——第二个里程(70-80年代):实现机车更新换代,结束蒸汽机车为主历史,进入牵引动力内、电化的新时代内燃机车相继开发出东风4型(3300马力)及其系列产品东风4B型、东风4C型(3600马力)、东风4E型(双节重载)和东风6型(4000马力)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研制成功了采用级间相控调压、交直流传动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采用相控无级调速技术的韶山4型及其改进型的电力机车系列,内、电机车形成各种功率等级、各种用途的干线货运、客运机车和调车、工矿机车系列。——第三个里程(90年代):机车产品开发进入高科技领域,开始步入当代以高速机车为标志的新进程针对铁路“客运提速、货运重载”的运营目标,积极开展提速、
本文标题:北车集团发展战略文本编写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