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区域经济背景下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1区域经济背景下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前言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提出也就是在2006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发展到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服务业的开放,大量国外的物流公司涌入国内市场,这些物流公司凭借着强大的资源、技术、管理优势,以及多年的运作经验,已经并将持续对我国的物流市场产生冲击,进一步抢占我国物流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竞争的格局将会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型物流企业由于拥有优势的资源,能够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而众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发展危机。目前,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的现实课题。对于区域经济最早可追溯到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但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而后,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前,西方区域经济学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对企业、产业和城市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至今仍有较大影响的区位理论,如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勒施的市场区位理论等。在中小型物流企业方面,我国学者认为中小型企业具有灵活性,可以作出快速反应。而差异化,灵活性和快速反应都是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高低。现代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增值效应,并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是要在区域经济背景下研究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问题。本文首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2先阐述了区域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理论,然后分析了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并通过与区域经济产业模式相结合,以及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式同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中小型物流企业融入区域经济的方式,提出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1区域经济的涵义及基本理论1.1区域经济的涵义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联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空间上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加快。区域经济可以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体,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逐步发展的过程。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任何国家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中心与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区域分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某些区域的空间集聚形成累积性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的中心;而外围地区也不能完全被动地依赖于中心的扩散作用,可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缩小差距,推动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充分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原理能够使我国各地区发展得更好。1.2主要区域经济理论1.2.1梯度推移理论梯度推移理论是把工业的生命循环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认为产业结构、新技术与生产力等遵循由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在世界和国家范围内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这种变化与推移样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践的证明。我国一般把全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看成三个不同的梯度区,通过梯度推移,西部地带在产业技术加速转移中会逐渐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梯度推移理论强调不同的区域存在技术等差距,按综合经济实力选择与自己相适合的产业,而且不同区域之间通过分工与合作,使区域共同发展。1.2.2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罗克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3其要观点是:①在高度工业化的背景下,社会生产集聚是在经济发展冲动的地点首先实现的。因借喻磁场内部运动在磁极为最强这一规律,称经济发展的这种区域“极化”为“增长极”;②作为“增长极”发展及作用基础的产业被称为关键产业,它的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有很强的增长推动力并且与其他产业有广泛的关联。当关键产业开始增长时,该企业所在区域的其他产业也开始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逐步扩散,最终波及整个地区;③“增长极”在两个方向作用于周围地区。一是“极化过程”,即增长极以其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优越条件将周围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潜力吸引过来,如矿产资源、原材料、劳动力、投资、地方工业或企业;二是扩散过程,即增长极对周围地区投资及其他经济技术支援,形成附属企业或子公司,为周围地区初级产品提供市场,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等;④在“增长极”发展演化的中后期,以扩散作用为主,在这阶段,给予多于吸取,区域发展水平趋于均衡。1.2.3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有时简称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以及物流服务提供商等。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在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区域核心竟争力。集群理论强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区域在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一些区域成为某个产业的创新中心,集聚了大量相关技术的教育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发部门,掌握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另一区域则成为生产和加工制造的基地,其技术力量依赖创新中心的扩散。2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特点2.1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目前我国从事物流行业的公司已有数万家,它们中既有大型物流企业又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4有中小型物流企业。但总体来说大型物流企业较少,大多数物流企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大多从传统的专业性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运代理企业等转变而来。它们大多数提供区域性物流服务,服务范围较窄、功能单一,形成了以轻资产为优势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阵营。尽管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各具产业和地方特色,但无论从物流服务提供的角度,还是从资产规模和服务地域角度都明显不如大型物流企业。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多是粗放式竞争,在全程物流独立承担和质量保证方面存在着竞争劣势。一方面,它们只能承担单一性的物流服务,面临着大型物流企业综合服务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缺乏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相应的物流成本较高,一般只提供单一或低端的物流服务,增值项目很少,企业内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彼此的经营能力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因此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规模的大小、服务覆盖地域的大小与服务种类的多少上面,这种以粗放式为主要增长方式的竞争格局,使得中小型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模仿相对容易。竞争手段往往集中于加大设备投资、价格竞争,造成过度竞争。因此,多数物流企业盈利状况并不理想,2006年,我国物流企业仅6.8%盈利水平较高,而59.4%为微利,15.6%持平,21.9%甚至处于亏损状态1。最近几年我国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又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它们似乎只是运输加仓储的简单组合,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系统的物流企业。但是,这又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的。在经济快速增长,物流业刚发展起来的今天,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来包容这种简单的组合。而企业物流,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简单组合。比如说贸易公司,就是将贸易与物流相结合,构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笔者认为,这种贸易与物流相结合的企业物流是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都是以自营物流模式为主的,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现状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就必须从降低企业内物流成本抓起,特别是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技术和硬件现代1丁俊发,2007:《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中国物资出版社。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5化的角度。然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需求的扩大,逐步加强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将企业的自营物流业务外包出去。随着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群的崛起,协同合作、细化物流市场并做强做大,不失为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的好方法。2.2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特点具体来说,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特点2有:1.服务能力低,市场辐射小。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除少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初步具备了专业化物流机能和柔性化的综合物流能力外,大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偏小而服务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提供大批量、多批次、跨地区的物流服务,有的甚至只能在城市等小区域范围内活动,很难实现向周边地区的辐射。2.服务功能单一,竞争力低。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仍以局部的、分段的物流服务为主,不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一站式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加之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规程和服务规范,在服务质量上比较欠缺,在市场声誉方面缺乏可信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与大企业抗衡。3.各自为政,布局不合理。各个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开辟渠道,出于自身利益和方便的考虑,纷纷建立自己的物流网络,拥有自己的物流设施。这样一来,在用户集中的地区,往往因为有利可图而建有多家物流企业,造成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使设施过剩、资源浪费;而在用户较少的地区则无人问津,设施投资不足,用户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4.运营效率低,运营成本高。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加之规模小,在实际运作中业务量少,资产利用率不高,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物流成本过高。据近年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我国物流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仍高达为18.3%,大大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10%以下3。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尤其是2005年以后,随着我国物流服务领域的全面开放,国外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已经并2王鹏姬,2003:《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行业定位策略》,《铁道物资科学管理》,03年05期。3致远,2005:《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过高》,《中国远洋航务公告》,01期。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6将持续进入中国市场,跨国企业的参与竞争,将使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面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的急速扩张,中小型物流企业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和战略,以增强竞争力,提升竞争水平。3区域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模式区域物流企业的特点与区域经济的产业形态密切相关,与区域市场的规模和特点也密切相关。由于不同经济区域其所处的区位、物流设施条件、产业结构与规模、产业组织及其间的关联程度、产业布局、区际产业之间的联系及原材料输入地和产品输出地、区域市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而中小型物流企业应该融入其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物流系统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模式下,根据区域的区位、产业活动、流通活动等的特点,开展有效物流活动,因而也就应该采取具有区域特性的模式。3.1基于产业集聚区的区域综合物流模式4基于产业集聚区的区域综合物流模式,是以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区各产业组织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了产业组织供应链物流活动终端物流配送服务和区域性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模式。在这些区域中,产业组织之间的关联程度有强有弱,在产业组织关联度强的产业集聚区中,物流业的基本模式更多地表现为供应链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背景下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