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区域规划与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分析与规划1任课教师:李娜复习与思考1、何为城市?2、中国大陆城市行政级别分为几级?能否各举一例?3、什么是区域?区域的类型有哪些?4、区域系统的特征中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开放?5、区域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什么?1、何为城市?“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我国《城市规划法》中的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1、何为城市?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返回2、中国大陆城市行政级别分为几级?能否各举一例?城市行政级别是讲综合实力的,单讲GDP数量,不是衡量城市行政级别的唯一标准。资源环保、地理区位、科教文卫、建城历史、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及GDP产业结构、GDP质量和总量。1级:正省级:4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级:副省级省会: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包括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济南,杭州,成都,西安)3级:副省级非省会(也称为:计划单列市):5个(包括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4级:地厅级省会:(包括除副省级省会城市外的所有省会城市)5级:地厅级非省会:一般地级市6级:县处级:一般县级市及县城。返回3、什么是区域?区域的类型有哪些?是指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分类1——按照物质内容划分:自然区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将一定范围的区域划分为一定的等级系统。如:流域、山区、平原区、高原区、南极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区域:经济区域:eg:东北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都是由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构成的生产地域综合体。社会、文化区域:受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形态,eg: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广西壮族自治区.按内在结构(形态特征)分均质区和结节区(枢纽区)均质区:有单一的面貌,内部结构均一,要素分布相对均衡,其特征在区内各个部分都同样表现出来,如:气候区(南北极、热带地区)、农业区结节区:由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中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即环绕中心的地域)所组成。如城市经济区。吸引区和结节点的组合结节点(中心):在一定地域范围中某些地段对人口、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换多产生聚焦性能的特殊地段。吸引区(腹地):服务于结节点周围的区域空间。如:东北经济区、深圳经济特区、港口经济区他们都是由中心与腹地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能量聚散所致。返回4、区域系统的特征中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开放?区域系统的开放性:信息开放:思想意识的开放——区域开放的基本前提、促进其区域开放的强大动力。物质开放:原材料、能源、产品等的输入输出,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交通、商业和贸易就是从事物质开放的产业部门。技术开放:前两者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扩大技术开放的程度、抓住技术革命的机会,可以使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人员开放:人是区域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迁移、劳动力流动、技术人才流动将是人力资源同物质最有利的配合起来,对于落后地区,技术人才奇缺,引进一个或数个人才就可搞活一个厂,带动一大片、繁荣一个地区。返回5、区域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之所以会出现地域空间上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专业化产业、经济结构和水平相异的区域,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原因,区域经济学和区域规划其产生和发展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是如下三大基石:1、自然禀赋的差异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磨灭性1、自然禀赋的差异人类的经济活动总要落脚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而这个地域空间经过亿万年的沧海桑田的变迁,自然条件总有差别。Eg;适合与不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区的自然条件;一些地区适合粮棉油农业生产,另一些则适于矿业开发。由于区域差异、区位优势或区位不同,形成“级差地租”。1、自然禀赋的差异此外,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产生了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生产布局理论,倘若资源不稀缺,区域优势和差异消失,区域经济成为无本之源。同样,生产要素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若不存在也不会有交换和要素价格,经济活动停滞死亡。因此,自然禀赋的差异是区域经济活力的所在,是区域经济多样性、互补性和区域分工基础。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经济从来不是完全在自然力下产生的,区域经济的差异实际上有更深刻的因素发挥作用,自然因素毕竟是客观条件,它需要人类的主观活动才会发挥作用。否认这一点就会陷入“地理环境决定论”。经济规律作用下,要素流向趋于增值或效率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一个企业生产规模在增大,一般可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集聚经济——若干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使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集结在一定空间上,不断壮大、发展、强化,从而形成城市为极化中心的区域经济。3、空间距离的不可磨灭性距离因子是区位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现代科技、交通、通信使世界变小为“地球村”,使空间距离对人类的限制越来越少。但只要距离存在,经济活动就要支付距离成本,就要占用时间,这些距离成本对区域自然禀赋优势的发挥和空间集聚经济的实现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使经济活动局限于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eg:新疆哈密瓜和鲜牛奶的运输城市与区域规划任课教师:李娜三)、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区域系统结构分析:空间结构城镇结构资源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积累结构进出口结构2、分析方法:比例关系1)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整个生活消费的百分比来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恩格尔定律: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总额也在不断提高,但食品消费在整个生活消费中的比例却在减少。三)、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注意事项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统计数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中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练习北京市2005年的消费支出情况,恩格尔系数是多少?生活水平如何?(参考书p14表1-2)2009年25%内地菜价节节攀高家庭恩格尔系数“变贫”多数网友表示,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恩格尔系数变高了,在参与讨论的30多名居民中,逾一半称自家的恩格尔系数处于贫困水平。“肯定有投机分子在兴风作浪,一些蔬菜的价格‘呼呼上涨’,供需变化也没这么大,比股票涨得还疯狂,肯定有问题。”不少网友认为有投机成分,政府应出台政策予以打击,稳定物价。记账簿-2009年10月1日哈密瓜、面包17.50元3日啤酒丸子、牛奶12.50元5日茶叶30.00元6日咸水鸡20.00元8日馒头、鸡蛋、西红柿9.00元……食品消费:509.71元生活开支:共计1676.85元(含医药费735.44元)记账簿-2010年10月2日花生米、玉米、麻酱、木耳、大饼、豆丝39.60元5日牛奶、花生酱14.20元7日牛奶、油条、青菜9.20元10日玉米、葡萄、枣、葱20.10元11日鸡蛋、桃、菜花9.40元……食品消费:688.29元生活开支:共计4914.09元(含医药费3500元)样本来源:体育馆路街道71岁的常秀云(上)和老伴陈俊发2、分析方法:2)区位商: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Q=(N1/A1)/(N0/A0)含义:Q值越大、该地区这个部门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在考察确定主导产业时,一般只有区位商大于1的部门才能构成该地区的基础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Q1表示产业在某地区属于劣势产业,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其规模具有比较弱势。Q值越小,比较弱势越明显。Q=1表示该产业为一般水平。练习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采掘业0.0691.0241.1890.8421.8080.0445制造业0.90880.7590.7560.4730.8540.956电力、煤气、水生产供应0.54030.70120.7151.51891.68341.0016建筑业1.51570.77380.98810.68270.99730.9062、分析方法:3)多样化指数:多样化指数用来研究区域内各部门发展是否均衡,常用的是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G.M,一般其介于0和1之间。含义:G.M越大,地区部门越均衡,趋向于1,所有部门均衡发展;趋向于0,集中在一个部门。对于较大的区域G.M小时产业结构太单一的表现,容易导致不稳定,遇到外界环境干扰易出现经济动荡。Eg:金融危机对众多国家的冲击。3、系统功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划分,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地区之间等,都是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功能地区进行划分的。3、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区域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也对结构有反作用。Eg:上海——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代表,凭借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各产业部门形成物质交流和技术协作联系——具备了强大的加工能力、进出口、引进外资、消化国外最先进技术的能力。深圳——国家赋予它开放窗口的功能要求,并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使其躬耕逐渐完善,这种功能反过来促使其外经、外贸业的发展和涉外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结构在功能的诱导下逐渐完善。四)、区域系统的演化1.演化方向区域系统的演化是由无序到有序的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演化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结构日趋复杂、功能日趋多样,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日趋增强。2.地域演化:遵循“点—线—面—网”的空间布局模式Eg:上海——沪宁铁路沿线——苏、锡、通河杭嘉地区在轴线城市的作用下快速发展起来,整个区域经济达到极大发展。3.演化模式:渐变模式和突变模式渐变型模式指的是区域系统演化是逐步展开的,缺乏中断或跳跃。四)、区域系统的演化日本城市地理学家山鹿城次在研究日本大城市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很好地解释了这种模式。他把日本大城市郊区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农业从普通农业向近郊农业过渡,经营大田作物改为经营蔬菜、瓜果、花卉、草坪、庭院林木等农副产品和观赏植物。这个阶段可称为作物的商品化。(2)务农家庭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家中的青壮年渐渐转向市区求职而且由季节短工不断向
本文标题:区域规划与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