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挑刺疗法是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具,刺入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挑破皮表,或挑断一定部位的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或挤出一些液体、血液,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消除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为“针挑疗法”、“截根疗法”。挑刺疗法是在古代“九针”中的“毛刺”、“扬刺”、“浮刺”、“半刺”,以及“络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如《灵枢&S226;官针》所述“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博大者也”,“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挑刺原理就在于其有宣导经络,通调气血,助其荣卫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祛邪扶正,治愈疾病的目的。(基本内容)1.挑刺部位与选穴挑刺疗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病位,以做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和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或部位。(1)循经取穴:按循经取穴原则选择与疾病有关的经络穴位进行挑刺。临床可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现象,以此分析、判断属于某一经的疾病。如痔疮挑大肠俞、小肠俞、八醪、长强、委中等穴;前列腺炎选择膀胱俞、长强;急性结膜炎选大椎等等。从临床经验上看,常被选择的穴位多是背俞穴和华佗夹脊穴,如治疗头面、颈项部疾病时常选颈1~7、胸腔脏器及上肢疾病选颈3~7、上腹部内脏疾患选胸8~12、腰部及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10~腰2、肛门及下肢疾病选腰2~骶4的背俞穴及夹脊穴等。(2)寻找反应点: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有关部位上出现的反应点,如压敏点、疹点、皮下结节、颗粒点等进行挑刺,或在相应经络附近,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临床治疗头面、颊、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1至7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颈3至胸7椎夹脊穴;治上腹部内脏疾患,取胸8至12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10至腰2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2至骶4椎夹脊穴等。如肩痛多在肩胛冈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痛点;腿痛多在腰骶关节表面找到痛点,即可在该痛点处挑刺。疹点选择时应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其特征似丘疹广稍突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棕褐或浅红色,压之不褪色。找点困难时,可用手摩擦相应部位皮肤后,再仔细寻找。(3)体表病变区:多是根据民间传统经验选择与疾病有关的部位,区域来进行挑刺,常用的如;1)颞额:颞额部为胆经、胃经分布区,主治偏正头痛、感冒、头眩、神经衰弱、结膜炎、一切热性病变。2)颞顶:耳前直上发际处为三焦经分布区,主治偏正头痛、头晕、头胀、热病。3)额上:眉头直上发际处,为胃经分布区,主治前额头痛、感冒、目疾、热病。4)顶环:头顶百会穴四周环形,为督脉,膀胱经分布区,主治头痛目眩、癫狂惊痫、脱肛阴挺、中风卒倒等。5)枕下:枕骨下方处,为胆经分布区,主治头痛、头眩、神经衰弱。6)额横:前额发际,两眉平行线之中横线处,为胃经、督脉、膀胱经分布区,主治前额头痛、感冒、目眶痛、近视、痛经等。7)眉间:两眉间处,为督脉分布区,主治头痛目疾、发热、小儿惊痫。8)耳下:耳垂后陷相当于翳风穴处,为三焦经分布区,主治目疾、耳聋耳鸣、中耳炎、热性头痛。9)口环:口唇周围处,为胃经、任脉、督脉分布区,主治口噤、口僻、不省人事、癫痫卒倒。10)喉咽:喉结上凹陷中,天突穴及人迎穴处,为任脉、胃经分布区,主治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喘息、甲状腺肿大等。11)胸区:胸骨柄上,即从天突穴到剑突连成一线,向两旁旁开2寸、4寸处,共成5条直线,为任脉、肾经、胃经分布区,主治胸痛、咳嗽、喘息、乳少等。12)腹区:腹正中线旁开0.5寸、2寸、4寸的纵行线上,为任脉、肾经、胃经、脾经分布区,主治各种心区痛、呃逆、呕哕、积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急慢性肠炎、膀胱炎、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13)脐环:脐周围,为任脉、肾经、胃经分布区,主治腹泻肠鸣、经脐疝痛。14)督脉:腰背部正中线,为督脉分布区,主治腰背痛、内脏病、眼病、颈淋巴结病(结核)、癫痫、小儿高热、面部痤疮等。15)膀胱经:背正中线旁开1.5寸、3寸处,:为膀胱经分布区,主治眼病、颈淋巴结核、内脏病、疔毒疮疡、面部痤疮、半身不遂、赤白带下、遗精、遗尿、阳痿、内痔、脱肛等。16)四肢乙,上、下肢手、足六经线上,为手、足三阴三阳经分布区,主治相应部位的神经痛、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疼痛等。17)鱼际:鱼际穴挑刺主治小儿疳积、喘;息、胃痉挛等。18)四缝:四缝穴挑刺主治小儿疳积、纳;呆、缺钙、贫血、百日咳等。2.针具三棱针、圆利针、大号注射针头、钩状挑治针。3.操作方法挑刺治疗前,患者必须选取适宜的体位以便针刺和防止晕针,挑刺部位、医者手指、针具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1)一般挑刺法:挑刺部位确定后,常规消毒,用左手按压挑点的局部周围,使其皮肤固定和绷紧,右手持针横刺刺入该点皮肤,纵行挑破2~3毫米,然后将针深入表皮下挑,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挑尽为止。术后再行碘酒消毒,盖上敷料,胶布固定。也可先用0.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一皮丘,用手术刀在皮丘上切一小口,再将挑针刺入,挑出皮下白色纤维样物,用刀割断,术后处置同上。(2)特殊挑刺法①挑刮法:先在预定的皮肤上压刮皮肤,使其充血而露出隐伏着的痧斑,然后改用挑法,把痧斑挑破出血。②钳痧法:与挑刮法相似,但钳痧法是用钳拧法使皮肤充血透痧,钳痧的手势是以右手的中指、食指构成一个蟹钳形状,蘸些盐水或开水,对准要钳的皮肤顺序而钳。一拉一放,反复几次,皮肤局部便有充血发瘀现象。热毒越重,皮肤越易瘀黑,非属瘀斑热毒证则不易发斑,见图72。③挑筋法:是将穴位局部、周围的胶性纤维拔出切断。挑刺时,在针刺到一定深度(0.2~0.3厘米)后,即可将针尖做左右摆摇动作,可以把一种白色纤维样物拉拔而出,直到再没有纤维拉出为止,此时可有血珠流出,如纤维虽拉出但没有挑断,可用剪刀将其纤维剪断。本法操作较重,常用于急性或慢性顽固性疾病,如痹证、痿证等,具有疏通经络、宣导气血、解除筋缩的作用,见图73。④挑血法:是以挑被挑经络、穴位等处的浅层静脉、动脉,然后用拇食指脐压数次,使之出血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实证、热性疾患。⑤挑液法:是将针挑点或经穴(如四缝穴,大骨空穴),用针挑破,然后用拇食指挤压数次,使之局部渗出一些无色的或黄色透明液体来。多用于小儿疳积、虫痛、消化不良诸种疾患。⑥挑羊毛疗法:对羊毛疔(毛孔凹陷,周边有一红圈,红圈多有一缺口,压之褪色,点中毫毛竖立挺直,有如钉子钉在皮孔上,如果把毛轻轻拔起,毛的根部常有一条粘性似羊毛状的细丝,同时被拔引出来)局部消毒后,用中、小号缝衣针作针具,用针尖横斜刺入挑点的毛囊根部(注意不要过浅过深),用柔力挑起毛根。这时,便会有一条带粘性的线状物随毛根而出。如果一次未成功,可如法再施之。如无毛丝样物,则须在毛根下做破坏性挑刺,挤出毒血,方能奏效。7)截根法:用挑筋法从浅到深将皮内或皮下筋膜的纤维挑起,并用小刀割断或用力挑断。挑割后的残端不必拔出,挑后消毒伤口,敷料保护,见图74。8)挑挤法:用针挑破皮肤后,再加挤压,颜面危险三角区禁用此法,见图75。9)挑提法:根据挑点部位皮肤深浅,选取一根长短适宜的三棱针。用慢进针法深入皮下,继而进行挑提,一提一放,从轻到重逐步加重力量,每点约20~30分钟,无须挑断皮肤。挑毕2针,整复针口,消毒并保护伤口。10)挑拉法:挑拉法与挑提法相似,挑提法是垂直用力向上提,挑拉法是斜着用力向侧拉,牵拉方向与病位相反。11)挑摆法:选点消毒后,用大号三棱针刺入皮下,挑起皮肤做有节奏的不断摇摆,每分钟40,《80次,如同扯住皮肤按摩。摇摆幅度视挑点皮肤的松紧程度而定,若皮肤松弛,则摇摆度可大些,反之要小些。挑摆时间10~30分钟,摆力分强、中、弱三等,视患者病情而施,出针后,按常规处理针口。12)挑痕法:是在一定经穴或病变局部,以挑刺针轻轻挑划皮表,使之排出少许血液,并留有针挑痕迹的一种方法。常用于皮癣、面瘫等证,有止痒散风、清热解毒的作用。13)挑罐法:按病情需要选择某一种挑法,挑后以针口为中心,用闪火罐加拔一火罐。起罐后,常规处理伤口,常用于痹证、风湿腰痛、肌肉劳损、胃寒腹痛等,有疏通经络、祛除瘀滞的作用,见图76。14)挑灸法:按病情需要进行针挑,挑毕,再在针口上放一如绿豆大小的艾炷,点燃作灸,灸至痛甚时,即可灭其火,不必烧尽艾炷,壮数视病情而定,灸后包扎好针口即可,见图77。15)挑药法:又名挑贴法。按病情需要进行针挑,挑毕视病情取一些药物敷贴在针口上,以加强其作用,放药后用胶布固定,保护伤口,防止感染,见图78。16)捉懔蛇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捉拿患者肌肉丰满的部位,如立即隆起一条蛇形样物者,即称傈蛇。出现■蛇,应立即改用钳痧的手法,捉住其“蛇头”,把它拉起来,拉到一定程度时,再让它从手钳中滑脱,从蛇头钳捉至蛇尾(先露者为头,后露者为尾)。这样钳捉几次,直到被钳处不再有傈蛇隆起为止。如此按顺序一处一处地捉拿,这种方法就称“捉■蛇法”,(3)疗程:一般挑治1次即可,1次不愈者可在2—3周后再行挑刺,挑刺部位可在原位,也可另行选择,或在原挑部位的附近。慢性疾病可每周1次,5~10次为1疗程。(适用范围)挑刺疗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不同病证,多用于治疗某些急证、热证、痛证及部分顽证久病等。(注意事项)(1)患者应取适当的体位,一般取卧位,以便操作和防止晕针。(2)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嘱病人注意局部清洁,3~5日内不可用水洗,防止感染。治疗需要,按压的力量有强有弱,按压的面积有大有小,按压的时间有长有短。着力深度可至皮肤肌肉等组织表层,也可至骨骼、关节、脏腑等深层组织,本法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脉、诱导止痛、松解拘挛、整骨理节、矫正畸形、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的作用。操作前首先要选择针挑点。1.选点挑治即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一般可在上起第七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三骶椎平面,两侧至腋后皱壁的范围内找点。食道静脉曲张则在胸部两侧都有;甲亢的反应点多在锁骨上窝区域内。反应点的特点是:形似丘疹,稍突起于表皮,针帽大小,浅红色,压之不退色,应注意与痣、毛囊炎、色斑等区别。选点困难时,可用两手磨擦病人背部即可出现。可能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点,应选用其中最明显的。根据病情,每次选取1-5处反应点挑治。2.穴位挑治根据病情需要,选取与各种疾病关系密切的穴位进行挑治。如痔疮可选大肠俞、竹杖(于背部正中第三腰椎棘突上方)、长强;结膜炎可选大椎;麦粒肿可选取大椎旁开0.5分处;前列腺炎可选膀胱俞或阿是穴。3.区域挑治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选用与疾病有关的部位进行挑治,疗效也很好。如头痛,头晕,发热,小儿抽搐及眼病在眉间挑治;胸痛,肋间神经痛,感冒一切热症等在胸腹正中线上选刺激点挑治;肛门和会阴部疾患在越靠近脊柱,越靠近下腰部选点施行挑治效果越好。因此,为了减少找反应点的困难,可在第三腰椎第三散椎之间左右旁开3-5cm的线上,任选一点施行挑治。三、挑治的操作方法暴露腰背部,选定挑治点,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消毒的粗针将选点部位的表皮纵行挑破0.2-0.3cm(最好先用1%的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然后深入皮下挑,拉断或割断白色纤维,反复挑割,将皮下白色纤维(如羊毛状)挑尽为度,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挑尽后填入生盐一粒或用碘酒消毒,贴以胶布即可。一次不愈者,可于二、三周后再施行挑治,其挑治点可以另选。四、适应症如何施治?1,痔疮:在病员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退。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条,但很少出血。挑尽后,涂碘酒消毒。适当休息。2,麦粒肿:在病员肩胛区内,可找到粟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的小皮疹,挑法如挑痔点一样。左挑右,右挑左。一般挑后一日即可痊愈。3,颈淋巴结核:在脊柱两侧、肩胛骨下角以上,可找到结核点,挑法同上。左挑右,右挑左。一般挑后30-40日内可以消散。五、施治注意事项①水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注意局部清洗,
本文标题:挑刺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9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