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经济学题库答案(简答题和辨析题答案)一、简答题1、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5)根据市场失效的状况,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表现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个方面。2、什么是外部性?公共部门在促进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8)外部性,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公共部门在促进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上,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三个方面:第一,对带来外部成本的一方征税,即“庇古税”使得其边际私人成本加上庇古税等于边际社会成本;第二,补助带来外部收益的一方,使得其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第三,对负外部性行为进行规制。3、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义。(23)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是指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经发生了的经济4、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33)逆向选择是因为信息的事前不对称引起的,即在签订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瞒,所导致的相关经济主体作出的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道德风险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才发生的,它所对应的是隐藏行为,即在合同签订之后的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同样是合同另一方所不愿看到的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5、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8)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6、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什么是转移性支出?(92)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经常性商品和服务、资本品和服务等的支出,是公共部门为了获得经济资源的所有权而安排的支出,一旦公共部门使用了这些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这部分资源的可能性。这类支出有一个共同点,政府支出获得了等价性补偿。转移性支出是政府部门无偿的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移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的支付,政府未获得等价性的补偿。例如财政安排的养老金支出、补贴支出、失业救济金支出等。7、试述公共投资的特点。(125)公共投资与私人部门投资相比,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从投资目标来看,私人部门投资多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公共投资的出发点正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实施和良好的外部条件,追求社会效益是政府投资的重要目标。第二,从投资领域来看,经济利益目标使得私人部门倾向于投资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期短,收益快的项目;而政府投资则更多涉及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如自然垄断行业、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农业等,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第三,从投资资金来源看,私人部门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及贷款、发行股票等各种社会筹资;而政府投资一般可有财政拨款进行投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多渠道筹资。8、试述公共教育支出的必要性(120)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特征很强的典型的准公共产品。第二,教育是“德优产品”第三,教育是特殊产品。第四,教育贷款市场失效。9、什么是社会保障支出?(133)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公共部门为了维持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所提供保障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各国公共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财政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提供财力保障。10、中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39)中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住房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11、怎样理解税收的固定性?(163)政府征税之前,法律就规定了税收制度,规定了各项税制要素和征税标准,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根据预定标准进行,不得随意变化。税法一旦公布施行,征纳双方就必须严格遵守。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不得逃税、欠税和抗税;税务机关也必须依法征税,不得擅自减免,不得超越法律授权擅自取予。现代社会中,税法通过政治程序由立法部门制定。税收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不仅有约束强制企业和个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一面,也有约束政府,正常有度征税的另一面。12、怎样理解税本、税源、税收之间的关系(165)税本是税收来源的根本,税源是税本产生是收益,税收则来自于税源。若将税本比喻为果树,那么果树产生的果实就是税源,从果实中取出一部分交给国家,即为税收,有税本才有税源,有税源才有税收。13、什么是税收负担?有哪些衡量指标?(178-179)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和法人)承受税款的轻重。依据考察层次的不同,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主要衡量一定时期内税收总额与一国的社会总产出或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比关系。主要指标是:国民(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即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与国民(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微观税收负担主要衡量单个纳税人(单个企业、个人或家庭)的税负水平。通常采用企业税收总负担率指标,即各种纳税总额与同期销售收入之比,来反映企业整体税负率。14、简述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173-174)所谓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必须符合经济效率要求,尽可能少地损害经济效率的原则。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税收总量应体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2)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损失应当最小。(3)税收的征收成本最小化,即税收的行政效率最高。15、何谓商品税?商品税包括哪些税种?商品税有哪些特点?(196)所谓商品税(货物和劳务税,也称流转税),是指对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课征的各税种的统称。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都属于商品税。商品税具有税收负担的间接性、对市场活动影响直接、具有累退性、征管相对简便、收入较为稳定等特点。16、简述公共规制的定义及原因。(268)公共规制,一般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为了实现市场的效率和公平,依照法律法规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导致公共规制的原因即是产生市场失灵的三个原因:垄断与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17、什么是经济性规制?什么是社会性规制?(269)根据其活动的领域不同,公共规制可以大致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所谓经济性规制,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价格、产量、进入与退出等方面的规定对企业等经济利益主体的决策所实施的各种强制性约束。经济性规制的领域主要包括自然垄断领域和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领域。所谓社会性规制,是指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18、简述政府预算制度编制的原则(298)市场经济国家现代政府预算编制原则:(1)公开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年度性原则(5)统一性原则19、什么是单一预算?什么是复式预算?各有什么优缺点?中国目前实行哪一种形式的预算,包括哪些组成部分?(300-301)单一预算又称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政府全部收支编入一个预算。单一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具有较强的综合功能,能全面反映当年财政收入的总体情况,有利于全面掌握政府财政状况,但不能有效地反映财政收支结构和经济项目的效益,也不利于年度间和部门间的比较。复式预算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分类,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二者形成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形式的预算对总体情况的反映功能较弱,但能明确揭示财政收支的分类实况,反应财政收支结构和经济建设项目的效益,较为接近商业会记原则。在制定长期计划时,资本预算能对长期公共投资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从1992年起,中国开始试编复式预算,现在正在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建立起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在内的复式预算体系。20、简述公债的含义。(318)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公债有以下几个含义:(1)公债是一种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体现着有借有还的信用特征;(2)公债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一种重要的信用形式;(3)公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2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由是什么?目前中国的转移支付体系包括哪些形式?第一,政府间收入的划分,通常无法保证地方政府得到充分的收入以满足自身支出的需要。第二,能促进地方财政均等化目标的实现。第三,可以保证一些具有外部性的地方公共项目的完成。第四,转移支付是中央调控地方的一种办法。目前,中国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有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21题)()1、负外部性的存在会使企业的产量不足。错。对于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来说,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由于企业的成本低于应有水准,产品的提供规模将大于应有的规模。()2、社会保障的项目越多越好,受益程度越高越好。错。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水平,包括社会保障的项目和收益程度,受到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保障水平过低,不能有效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不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相反,社会保障项目过多、过滥或受益水平过高会影响效率和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也不利于公平和为社会成员创造相对平等的机会。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3、供给富有弹性时,所征税收更多地通过价格提高向前转嫁给购买者。(183)对。供给富有弹性时,生产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税收易于更多地向前转嫁给买者。某种产品的供给弹性越高,意味着该产品的生产者越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调整生产结构。这样,它在与原材料厂商及消费者的关系上,将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越容易把税负转嫁出处。相反,供给弹性越低,则越不容易将税负转嫁出处。()4、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加快固定资产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对。因为消费型增值税将购进固定资产价值中的所含税款全部扣除,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加速折旧,加快固定资产更新,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5、规制机构可能被受规制企业所俘虏,从而使政策发生偏离,损害公众利益。对。规制总是有特定的规制者,而规制者可能被利益集团所“俘获”,按照利益集团的要求进行规制。各种利益集团都会对公共规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定价方面,垄断企业形成的利益集团要求规制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而消费者要求较低的价格,最终结果可能是较高的价格出台。许多规制者的权限没有得到或无法得到清晰的界定,这就使得它们拥有相当大的决定权,从而为各种利益集团进行游说活动提供了机会。规制机构最终为其所服务的行业所俘获。()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错。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7、所得税在收入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优于商品税。(170)对。所得税能够充分地体现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原则,所得课税通常以纳税人的纯所得为征税对象,可以选择比例税率,也可以选择累计税率,有利于实现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对无收入者不征税的量能课税原则。商品税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商品课税具有累退性,不利于贯彻税收的公平原则。()8、征税对象的起征点就是免征额。(167)错。起征点和免征额含义不同,不可误用。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
本文标题:公共经济学题库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0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