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标利润的管理学习要点第一节利润的概述第二节利润分配管理本章小结学习要点.利润的概念及其构成和利润管理的意义。.目标利润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利润分配的的内容、原则和分配顺序。.股利政策及其相关知识。第一节利润的概述一、利润的概念及构成二、利润管理的意义三、利润管理的要求四、目标利润规划五、目标利润的管理六、增加利润的途径课堂讨论一、利润的概念及构成1.利润的概念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经济指标,反映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利润的构成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部分。(1)营业利润(2)利润总额(3)净利润(1)营业利润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十其他业务利润一营业费用一财务费用一管理费用。式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的计算如下: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成本一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1)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2)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是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补助,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助。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3)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二、利润管理的意义1.利润是企业营业净现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利润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3.利润是对企业股东回报的源泉4.利润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物质基础三、利润管理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盈利观,不断提高盈利水平2.实行利润目标分管责任制,保证目标利润的完成3.严格执行有关财政法规,正确进行利润分配四、目标利润规划1.目标利润的概念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争取达到的利润目标。2.目标利润管理的内容(1)确定目标利润。(2)组织目标利润的实现。(3)加强目标利润考核分析。3.目标利润的制定方法(1)目标利润法(2)比例测算法(3)利润增长比率法(1)目标利润法目标利润法就是利用商品销售额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应在充分进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商品销售量(销售额);其次,进行边际利润率、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预测分析,最后,利用下列公式进行测算、确定目标利润。这种方法适合于产品成本按变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目标利润=销售收入*(1一变动成本率)一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一固定成本总额(2)比例测算法比例测算法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利润率指标来预测销售利润率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利润率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产值利润率等。比例测算法简便易行,所以在企业预测利润时得到广泛使用。这种方法适合于产品销售结构简单、销售价格和成本比较稳定即利润率变动不大的企业使用。其测算公式为:营业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收入*资本金利润率(3)利润增长比率法利润增长比率法是企业根据上年度达到的利润水平,以及近两年利润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与幅度,并结合预测期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确定预计利润增长率,然后求得目标利润。这种方法适合于利润发展比较稳定的企业使用。其计算公式为:目标利润=基期利润额*(1十利润增长率)五、目标利润的管理企业利润的管理工作,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预算管理2.目标利润管理3.分类管理4.分级管理1.预算管理利润的预算管理,就是通过利润预算的编制、分解、组织实施、检查、反馈、修订等一系列工作,把预算管理的任务、原则、目标和要求贯彻下去,使企业的各方面、各环节都为实现利润预算而努力。具体来讲主要内容有:(1)利润预算的编制(2)利润预算的分解落实(3)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4)定期检查、考核预算完成情况2.目标利润管理目标利润管理是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利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要求企业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利润额,并根据目标利润的要求,确定各项经营收支目标,并逐级进行分解、落实,保证目标利润实施。具体步聚包括:目标利润的确定以及各项经营收支目标的测算、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考核等。与传统的计划管理方法比较,目标利润管理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目标利润管理运用了系统工程的原理。通过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纵横交错的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从而把利润管理纳入系统管理的轨道。(2)在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方法上,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参与企业利润目标的制定。(3)目标的执行过程主要是靠执行者自己管理,独立自主地选择完成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实行最佳的自我控制。(4)在目标考核上,重视成果的评定工作,奖惩的主要依据就是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状况。如果没有成果的评价与考核,将影响目标利润管理的效果。3.分类管理企业利润是由各类商品的利润综合而成的,分类管理就是按照商品大类或主要品种的毛利或经营利润实行分类控制。其基本要求是:(1)分类核算商品经营利润。(2)定期检查、考核各类商品经营利润的实现情况,分别不同商品实施不同的控制措施,针对经营过程中利润变化情况,采取改进措施。(3)对盈利商品和亏损商品进行重点控制。对盈利较大的商品要加强生产和经营,对亏损商品要分析主客观原因,努力减少亏损。4.分级管理利润的分级管理是指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实行责任制,分级控制、分级考核的一种管理方法。基本内容是:(1)实行分级核算盈亏。(2)逐级分解以利润为核心的各项经营指标。(3)责、权、利密切结合。根据各单位承担的责任和利润任务,与奖惩挂钩。(4)定期考核,奖罚兑现。六、增加利润的途径企业的利润主要是营业利润,增加营业利润是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其途径主要有:1.提高服务质量,扩大营业收入2.挖掘企业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3.合理运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课堂讨论为什么要对企业的利润进行管理?企业要增加利润应采取哪些管理方法?第二节利润分配管理课程讨论一、利润分配概述二、股利政策一、利润分配概述1.利润分配的原则2.利润分配的项目3.利润分配的顺序1.利润分配的原则利润分配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必须处理好企业与各方面的关系。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如下:(1)兼顾原则。我国有关政策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在确定投资者、企业和职工三者分配利润的比例时,要把握一个适度的比例,做到相互兼顾,我国对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的提取比例作了规定,而对于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分配利润的比例未作出具体规定,可由投资者根据情况自定。(2)合法性原则。企业在利润分配以前,应该根据国家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正确计算与交纳企业所得税,然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3)弥补亏损原则。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经营亏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以后年度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我国税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亏损,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下一年度税前利润不能弥补亏损,企业可以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继续弥补亏损,但连续期限不得超过5年。(4)资本保全原则。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在企业得以保全。2.利润分配的项目按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用于弥补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增公司资本。盈余公积金分为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按照10%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当盈余公积金累计金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不能再继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由股东大会根据需要决定。(2)公益金。公益金也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建设。公益金按照税后利润的5%-10%的比例提取。(3)股利(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要在提取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之后。每一股东取得的股利与其持有的股份数(投资额)成正比。股份公司原则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所谓“不盈不分”的原则。但若公司用盈余公积金抵补亏损以后,为维护其信誉,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也可用盈余公积金支付股利,但支付股利后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3.利润分配的顺序公司向股东(投资者)分派股利(分配利润),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我国《公司法》规定,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则可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负数,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2)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司应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3)计提公益金。公司应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公益金。(4)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5)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二、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为指导企业股利分配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策略,主要包括股利支付程序以及股利分配方案等内容。1.影响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2.股利政策的类型3.股利支付程序1.影响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1)法律因素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和《税法》等中关于股利分配方案的规定,都对公司股利政策起着限制作用,目的是保护债权人和所有者的利益。(2)股东因素股东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于公司的股利分配往往要考虑如下影响。(3)公司的因素(4)其他因素。主要包括:①债务合同约束;②通货膨胀③公司的经营情况;④股息支付次数。(1)法律因素(a)资本保全限制。规定公司不能以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金)发放股利。(b)资本积累限制。为了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规定公司在分配股利以前,必须先提取各种公积金。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股份公司应当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没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c)净利润限制。规定公司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是盈利,才可以发放股利。(2)股东因素(a)稳定的收入和避税。有些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利;如果公司留存较多的利润,这部分股东会反对。此外,一些高股利收入的股东出于避税的考虑,通常也会反对公司发放较多的股利。(b)控制权的稀释。如果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留存收益相应减少,将来依靠发行新股票筹集资金的可能性增大,新股尤其是普通股意味着企业控制权有旁落他人的可能,相反,降低股利发放率可以避免这种所有权的稀释,但可能会引起一些股东不满。(3)公司的因素(a)盈余的稳定性。公司能否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决策的重要基础。盈余比较稳定的公司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有可能支付比盈余不稳定的公司更高的股利;而盈余不稳的公司通常采用低股利政策,从而减少因盈余下降带来的股利无法支付、股利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把更多的盈余转作投资,以提高公司权益资本比重,减少财务风险。(b)资产的流动性。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较多,会减少现金的持有量,降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反之,应该采用低股利率。(c)举债能力。具有较强举债能力的公司,因能及时筹措到所需的现金,有可能采取比较宽松的股利政策,反之,则不得不多滞留盈余,采取较紧的股利政策。(d)投资机会。股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投资机会的左右。如果公司有较多的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往往采用低股利、高保留盈余的政策;反之,如果它的投资机会较少,就可以采用高股利政策。因此,处于成长中的公司多采用低股利政策,而投资于盈利高的项目,从长远来看对股东是有利的,收缩的公司多采用高股利政策。(e)资本成本。与举借新债、发行新股比保留盈余不需要支付筹资费用,资本成本低,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因此,
本文标题:目标利润的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0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