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苏教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二册简答题
一、我的母亲1、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3、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4、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二、多年父子成兄弟1、文章前几自然段,写的只是父亲的事情,并没有涉及父与子两方面,这是否与文章的主题不符?文章前几自然段写了父亲是个聪明、重情义、随和的人。正因为父亲聪明,多才多艺,他才能知道孩子的心理,为孩子做各种各样的玩具,从而得到孩子的喜爱;也正因为父亲是个重情义的人,那重子女情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这些虽然没有正面写父子成兄弟,但刻画了父亲的形象,揭示了父子成兄弟的基础。2、文章在具体写两代父子的兄弟般的情谊时,着笔的角度有什么不同?(1)写作者的父亲和孩子的关系时,多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而到了作者与孩子的关系时,则多了社会与政治的味道。(2)写作者的父亲和孩子的关系时,多写父亲对孩子的关心,而到了作者与孩子的关系时,则多写孩子对父亲的爱、理解与同情。(3)写作者的父亲和孩子的关系时,多正面落笔,而到了作者与孩子的关系时,则多了反写的手法。3、你认为“多年父子成兄弟”写了两对父子是否多余?写一对父子的表现固然可以,但从本文来看,写两对并不多余。因为前一对父子的表现在下一对父子身上得到延续和发展,更能表现作者的愿望,更能深化主题。4、为什么说“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我”的名言并亲身实践呢?(1)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鲜明独特的父亲形象。这一位父亲形象可亲可近可爱,身上有着吸引孩子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而父亲对孩子的平等、尊重、理解、包容和友善的态度,消除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距离。这种感情使得父亲的形象格外亲切,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这无疑是做为父亲的最大成功。(2)作者笔下的父亲这么有才、这么好,人生本该很丰富,很成功,但其对自己的儿女怎么就不强求?那样的年代的家庭可能是民主的吗?其实这些问题都出在作者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与话语方式、性格、处世方式上,作者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纯属人的天性的自然,且需要把它代代相传的审美化的人生理想。个中流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三化装舞会1、作者为什么称那妇女为“良心雕像”?明确:因为这件事让作者看到了社会中底层人的生活,看到了贫富对比,学会了同情,还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补偿。2、怎么理解“施蒂娜是个很好的演员,她演出了她自己导演的一幕悲剧”。明确:施蒂娜导演的这一出戏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富家子弟第一次目睹了社会的真相,感受到穷人的生活,知道了世界的不平等,这对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大影响。3、阅读文章最后一节,回答问题:(1)如果没有人挨饿,如果没有打碎盘子,施蒂娜的导演是否有必要?(2)文章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明确:(1)即使没有人挨饿,没有打碎盘子,施蒂娜的导演也是必要的,她利用这个机会让“我”懂得了世上既有富人,也有穷人。富人不屑一顾的东西,对于穷人也许是非常必要的。(2)文章最后一句话说明这件童年的往事对作者人生的意义。4、找出渲染化装舞会高贵与奢华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明确:句子:“大厅里的舞会莫名其妙……温暖的香气。”“我看见了被柔和的灯光……毫不疲倦地旋转着。”原因:突出的表现出贫富差距,为下文自己打碎一个穷人的盘子而深感愧疚埋下伏笔。四、过去的年1、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这些众多材料的?为什么?明确:全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过去的年。因为“年”是一个时间概念,过去的年也与现在的年有些差别,要想把过去的年写清楚,时间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是有程序的,所以要想把这个节日说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节日客观的进程。2、大人与孩子对待过年的态度有何不同?明确:孩子们对于过年是喜欢的,向往的,所以在等待过年的日子里心态是焦急的,而等到真正过年了,则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过年不但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地玩,还可以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迈进;大人们对于过年是不喜欢,甚至是惧怕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巨大的压力,意味着他们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3、作者童年时为什么向往“施粥的盛典”?明确:幼年时的作者,还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没有意识到解放前庙里或慈善大户的施粥行为是为了解决穷人们的温饱问题,只想到用巨大无比的锅去熬腊八粥,众人饿着肚子,冒着寒风,排队焦急等待是一个盛况,所以幻想自己也能加入盛典中,可以暂时忘却饥饿和寒冷,但内心却是欢乐的。五虞美人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4、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六雨霖铃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晚上,陈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几句为全词渲染了凄凉的氛围。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和上阙哪些语句相应?本句的作用是什么?“冷落清秋节”与上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相呼应本句既承上又启下,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所设想的“今宵”和“此去经年”将面对怎样的情景。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写的是眼前真实的景色吗?从那个字可以看出来?“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去去”二字连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精妙之处何在?运用融情入景的写法,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成一幅鲜明的画面,用几个名词连缀而成,描绘出冷落的客情,清幽的风景。画面充满凄清的气氛,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七念奴娇赤壁怀古1、诗人怎样描写赤壁景物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波澜壮阔、汹涌奔流的图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雄奇险要、惊心动魄的地势这样的景物描写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地杰人灵,正因为有如此雄浑壮阔的环境,才孕育出周瑜那样大器的英雄。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作者的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3、作者怎样刻画周瑜?(1)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初嫁”表现周瑜的似锦年华、年轻有为;(2)直接描写风度气概(“雄姿英发”),表现其风度翩翩、志气昂扬;(3)直接写功绩韬略,表现其胸有成竹、指挥若定。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5、豪放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教师明确:豪放风格首先体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诗歌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广阔的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诗不仅写出长江非凡的气象,而且表现了词人对千古英雄的向往。然后正面描写赤壁景物,突出其险要的地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让人想象当年赤壁之战的激烈壮阔。豪放风格还体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上。上片将“周郎”“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风采才华和历史功勋。历史功勋一项尤其令人景仰。面对强敌,周瑜镇定自若,他全如没事人一般,谈笑之间,就把敌人的战船烧成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度和韬略啊。词人这样赞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如此推崇孙权?明确:①京口是孙权开创基业的地盘;②孙权的东吴与当时的南宋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位于东南一隅,同样面对强大的北方入侵之敌,同样有长江天堑但是,孙权打败了曹操,并且开疆拓土,最终促成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但南宋王朝却不思进取,偏安苟且,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于是坐在才会发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样的感慨,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谴责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中的“望”字用得妙在哪里?明确:串联典故,增强意蕴词的标题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因此所用典故应该和北固亭有关;但五个典故中,只有两个与北固亭有关一个“望”字,首先使得作者的视野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小小的北固亭,而是远眺而且,这一“望”,使得作者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也想到了命途多舛的廉颇“望”字,使得全词境界全开3、作者运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有何深刻寓意?明确:①希望像廉颇一样,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②廉颇终究因为谗言而未被启用,作者也一样,因此又用廉颇自况,暗示了自己的处境。4、辛弃疾词好用典故,那么这首词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请各用6个字概括出来①孙权坐断江南;②寄奴成功北伐;③元嘉仓皇北顾;④佛狸神鸦社鼓;⑤廉颇忠勇遭弃九雷雨1、以《雷雨》为标题有什么意义?《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
本文标题:苏教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二册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3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