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县域经济发展及评价研究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县域经济发展及评价研究姓名:万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杨锡怀20060201县域经济发展及评价研究作者:万军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参考文献(40条)1.朱舜县域经济学通论20012.王盛章.赵桂溟中国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战略20023.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0034.陈栋生中国区域经济新论20045.王松华依靠产业集群战略发展县域经济[期刊论文]-领导科学2004(20)6.郝国彩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期刊论文]-城市开发2004(7)7.宋建华.拜黑提亚·阿不都秀库尔县域经济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探讨[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技2004(4)8.闫恩虎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思路探索[期刊论文]-嘉应学院学报2004(4)9.刘小龙中国县域经济论纲2003(06)10.胡恩生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模式刍议[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王安岭县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叶普万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研究[期刊论文]-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吕先真磐安县绿色食品粮油产业开发浅析[期刊论文]-江西农业科技2004(7)14.戴锦.张晓燕论中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期刊论文]-求索2004(5)15.赵建芳论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2004(6)16.罗崇开放型经济--县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期刊论文]-求实2004(1)17.罗海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4(01)18.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措施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2004(14)19.刘奇中集群经济: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期刊论文]-科技和产业2004(7)20.王灵敏.章忠诚.林学斌关于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若干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西安金融2004(6)21.李黎明发展县域外向型经济要坚持科学发展观2004(07)22.李光富发展璧山县民营经济的基本经验及新思路2004(05)23.唐锦虹.叶菱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思考2004(04)24.李庆东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2005(3)25.黄燎隆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初探2004(11)26.高炜.石茂君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2004(09)27.侯琦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访辽宁省本溪市副市长王祖申[期刊论文]-党政干部学刊2005(2)28.陈允友.陆德艳.王淑侠.程大勇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4)29.贾红军.徐慈贤加快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经济论坛2005(10)30.云淮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05(06)31.徐培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2004(10)32.陈志德论县域经济工业化中的政府机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2004(4)33.孙积港构筑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期刊论文]-领导科学2005(12)34.查看详情35.查看详情36.仇保兴:小城镇十种发展模式[期刊论文]-建设科技2004(19)37.冯忠宏创新领导方式发展县域经济[期刊论文]-大庆社会科学2004(4)38.米文通从金融功能观点看县域金融体系的完善2004(07)39.刘卫东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新思路[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0.马青.徐波发展我国县域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2004(5)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高改英.王青浅析跨县域经济下的农业产业化——以陕西红枣产业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分析了县城经济条件下陕西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跨县域经济内涵和及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提出了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2.期刊论文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三峡分行课题组.TheresearchgroupofAgriculturalofbankSanxiaBranch农业银行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5)文章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分析了县域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农业银行在这方面发展的对策建议.3.学位论文卢妍妍赤峰市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2008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县域经济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走农村(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同县域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和领域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县域经济发展体现在“三化”、农民增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都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必然联系。赤峰市一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图在农业产业化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赤峰市整体社会快速发展。本文分析农业产业化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对赤峰市l2个旗县经济发展进行横向评价,阐述了农业产业化同赤峰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构建指标体系对主导产业进行评价,并提出赤峰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4.期刊论文农业产业化--发展江西县域经济的关键-党史文苑(学术版)2005,(10)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分析了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农业产业化的对策.5.期刊论文宋建华.SongJianhua县域经济中农业产业化发展之研究-新疆农垦经济2006,(9)农业产业化是振兴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达坂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农业产业化的战略定位和运行机制,提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对策措施.6.期刊论文高改英.王青.GAOGai-ying.WANGQing发展跨县域经济加快陕西红枣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3)红枣产业是陕西省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已成为陕西省基地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但目前,在县域分割下陕西红枣产业的发展却存在生产结构小而全、市场上恶性竞争、资源不能优化利用等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本文提出了跨县域进行资源配置、建立跨县域大龙头企业、创立跨县域大品牌等措施,以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陕西红枣产业的发展.7.学位论文罗筱德惠市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2007本文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探讨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为以农业型县域为主的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县域经济的相关理论综述。主要概述了县域经济的内涵、特征、运行规律,归纳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总结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第三部分是德惠市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案例研究。首先,分析了德惠县域经济的演化特征,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然后从区位、资源、经济、空间布局和生态五个方面分析了德惠市发展现状;最后深入研究了德惠市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第四部分是德惠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别对德惠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纵向和横向评价。构建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确立了德惠市在全国和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地位,找出其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德惠市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财政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方面所呈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8.期刊论文陈丽平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6)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发展模式的优势以及运行保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9.期刊论文李恩广.LiEnguang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壮大县域经济,把农业培育成为黑龙江省新的支柱产业-大庆社会科学2007,(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业产业化建设,壮大农村县域经济,把农业培育成我省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建议省里:一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二是集中财力支持收益高的产业;三是拓宽投资渠道;四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五是加速推广良种良法;六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七是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10.学位论文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2007“郡县治,则天下安”,壮大县域经济是富民固本之方,治国安邦之策。本文以现代区域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将科学发展观引入县域经济研究之中,重点阐述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科学发展路径及相关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以东北县域经济为实证对象,研究探讨了东北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论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着重阐述了县域经济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县域经济“三元性”等七个方面特征及演化规律;从产业、空间及经济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县域经济系统结构及功能特性;从县域空间结构与空间模式选择上,探讨了县域空间结构的内在规律。县域各种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县域耦合机制,不断提升着县域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第二章,提出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理论构架,论述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一般机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是指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以及在县域经济系统外部环境的作用之下产生的内在机能、内在规定性和有效调控方式。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复杂关系的整体协调,要求揭示“整体、内生、系统”的本质内涵,遵循“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运行规律,反映“动力、质量、公平”三大本质要素。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必须处于生态响应(自然)、经济响应(财富)和社会响应(人文)的三维作用之下。分析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三章,探索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评价问题。通过“发展度”、“公平度”、和“协调度”三个方面的因子,构造出具有三个层次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第四章,重点论述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路径构成及其本质内涵。提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路径,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和实现途径。在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其发展路径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发展道路上看,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农村城镇化道路、民营经济主体化道路及县域经济特色化道路,是现阶段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制度变迁上论,实施县域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城乡良性互动制度创新和县域管理体制创新,是高效率组织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从支撑体系上讲,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来支撑,积极建立和完善县域金融体系、县域科技服务体系、县域中介组织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也是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第五章,运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对东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了东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区域背景状况及其对东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剖析了东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针对东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实施东北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性路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民营经济主体化进程,深化县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域生态安全保障措施建设,即通过实施“四化一改一安全”,战略,来实现东北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链接:
本文标题:县域经济发展及评价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