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急件国质检办〔2011〕379号关于印发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监委、标准委,总局各司局,各直属挂靠单位:7月21日至23日,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支树平局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现将支树平局长讲话印发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总结研究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全系统做好今后一个时期质检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2—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支树平局长的讲话,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以此动员全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推动工作。二、要结合实际,勇于探索。支树平局长的报告,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在认真总结上半年质检工作的基础上,从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如何真正体现质量工作的成效,如何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如何对质量安全工作从严监管、如何对质量安全事件科学处置,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转型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推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如何提升质检系统履职能力、如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等12个问题。全系统要紧密围绕这四个方面12个题目,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组织相关力量,深入思考,共同探讨,改革创新,促进质检事业科学发展。三、要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各地两局要根据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抓好工作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狠抓任务落实。全系统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更加坚定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把质检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3—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7月23日)支树平这次全系统半年总结抓得比较扎实。总局党组提前部署,早作安排,从总局机关、两委、直属挂靠单位到各地两局都进行了认真总结,书面总结材料印了厚厚四本。7月17日至18日,我们先在北京召开了总局机关半年工作总结会。在此基础上,又在四川成都召开全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安排了参观考察、座谈交流,既促进学习,又促进工作。这种上下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应当说富有特色。我们这次半年总结的一个重要思想武器,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总书记的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什么、维护什么、捍卫什么、发展什么,教给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联系质检工作实际,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质检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从更高层次—4—上讲,我们这次会议既是工作总结会,更是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学习研讨会。在年初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总体要求。这四句话,是质检工作的总结,是质检职能的定位,是质检特色的诠释,凝结了几代质检人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坚守与开拓、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半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家对这四句话方针是认同的,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我们应该坚持这四句话方针,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实践探索,进一步创新发展。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代表总局党组,再着重讲讲这四个方面问题,与同志们共同思考,共同探讨。一、关于抓质量质检部门是质量综合管理部门。抓质量是我们的首要职责,也是我们的基础性工作。上半年,全系统按照总局年初关于抓质量的总体部署,认真谋划质量发展,大力夯实质量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大力推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总局提出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建议后,全系统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汇报,努力做相关部门的工作,大力向社会各界宣传。半年来,质量强国战略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响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155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15件关于质量强国的建议、提案。全国政协白立忱副主席还以个人名义提交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提案。有的代表、委员还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呼吁。二是积极促进地方政府加强质量工作。上半年,有17个省(区、市)政府召开了质量工作会—5—议。其中,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甘肃等6个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又有黑龙江、上海、福建和重庆4个省市实施质量兴省(市)战略,实施质量兴省(市)战略的省市总数已达到25个,工业产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基本都提出了质量兴省战略。河北、内蒙古、江苏等13个省(区、市)政府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或绩效考核,浙江、河南、湖南和四川省政府正在制订质量发展规划。很多省还颁发了质量奖,大多是由省政府颁发,比如辽宁省政府质量奖每年奖励1000万元,力度很大。三是努力探索质量管理新举措。总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在浙江开展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把试点范围扩大到湖北、广东、四川、云南、厦门、深圳等6个省市,调查范围扩大到222个小类行业、2709家企业。不少省市政府主动要求纳入试点范围。从总局到各地两局以及131家质检系统所属的国家质检中心,按季度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其中8个省(区、市)领导对质量分析报告作出批示,陕西省政府领导明确批示把质量分析情况向社会通报。总局会同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国资委、国家旅游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6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由质检部门负责推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总局还部署开展了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试点,启动了品牌价值测算试点工作。四是有效维护进出口商品质量。加严监管措施,对重点进出口商品和重点地区进行摸底清查,严格查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共抽查大宗出口商品17434批、货值4.7亿美元。特别是对输非产品进行口岸查验34987批、22.17亿美元,—6—查验比例达72%,其中检出质量不合格242批次、1627.47万美元。对埃及方面提供的3252份装运前检验证书进行核查,查获假证书1614份,占49.63%,维护了我国输非工业产品质量信誉。五是切实加强质量标准、计量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上半年加大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力度,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446项、备案行业标准1470项、备案地方标准1085项。前不久我国顺利当选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成员,这是我国继2008年成功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成员之后,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又一重要任职。计量基准、标准研究得到加强,量传溯源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中国计量院积极开展高、精、尖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得到王岐山副总理的充分肯定。认证认可领域有了新拓展,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收到成效,18个行业88家企业建立起能源管理体系。总局、认监委和上海市政府认真筹备,共同举办了“世界认可中国日”主题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和示范促进作用。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促进了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上半年,对4488家企业生产的48种4815批次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平均合格率达到90.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我国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增长了16.9%,但不合格通报率明显下降,其中欧盟下降45%,美国下降8%。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系统对抓质量的认识越来越统一,抓质量的措施也越来越有力。但总体的感觉,全社会对质量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对质量的舆论宣传氛围还不够浓,抓质量的各种手段还没有充分地运用起来,抓质量的整体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如何抓好—7—质量,我认为有三个紧要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第一,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抓质量。质量工作是全社会工程,单靠我们质检部门孤军作战、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必须形成抓质量的整体合力。这也是王勇同志在总局时大力倡导大质量工作机制、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初衷所在。要抓好质量,必须把质检系统的共识变为全社会的共识,把质检系统的行动变为全社会的行动。首先,要让决策层面更加重视质量。决策层是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是各项社会管理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决策层面重视质量,质量才能摆到应有的位置。我们要想方设法,以科学的观点、充足的论据和有力的宣传去影响各级领导干部,让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质量,负起抓质量安全的总体责任。一要继续强烈地呼吁质量强国战略。把质量强国与质量振兴、质量发展、以质取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持续行动、逻辑体系,成为质量工作的总纲领、总抓手,以此树立旗帜、凝聚人心,对内统领质检工作,对外整合质量工作资源,促进质量总体水平提升。二要加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继续深入推进总局、省、市、县四级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的落实,作为硬性任务,没有搞的都必须搞,年底前形成统一制度。要把分析报告及时送到领导干部的案头,让他们了解质量动态,准确把握质量状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的有关情况可以公布出去,通报政府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监局的同志们体会,以前召开经济形势发展研究会,质监部门说不上话;今年上半年对棉花检测,我们及时拿出质量分析报告,有数据说话,发改委—8—就很重视。对于这项工作,总局要促进,横向要比较,看谁抓得更好、做得更实。三要推动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监察部正在实施绩效考核试点,质检总局被确定为试点的中央6个部委之一。监察部表示,明年将把质量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之中。全系统要注意这个动向。总局要继续抓好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扩大试点工作,年底前一定要见到成效。四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品牌建设,地方政府很关心品牌建设。对于质检部门来讲,抓品牌就是抓质量,抓品牌就能抓住决策者的关注点。最近达芬奇家具事件发生后,网上许多人呼吁,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不要迷信洋品牌,要给消费者以品质导向。质检部门要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反复论证,科学推进,找到新的突破口和载体。五要建立健全质量激励机制。总局将继续推进设立国家质量奖,指导各省(区、市)政府规范质量奖评奖办法。各地两局要联合推动各级政府开展政府奖励工作,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和配套政策。还要强调的是,促进决策层面重视质量、负起总责,必须让领导干部学习质量、了解质量。前不久我到武汉大学调研,了解到广东和黑龙江组织分管质量工作的市(县)长到该校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进行培训。广东省有150多名市、县(区)分管领导参加培训,分管副省长亲自带队。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其次,要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质量。近年来,我们加大了质检工作的开放力度和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质量提升、“质量月”、3·15质量维权、实验室开放日、“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邀请驻华使节和有关媒体参观出口企业等一系列活动,扩大了质量工—9—作的社会影响。但还远远不够,需要再下功夫、做好功课。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的研究和宣传。我们首先要在系统内鼓励探索研究质量,下决心培养一批我们自己的质量专家,形成一批质量研究成果,包括拿出一批有深度的重头文章,让我们在质量领域的话语有份量、有影响。同时,我们要动员社会有识之士加大中国质量问题的研究力度。通过开辟园地、开设论坛、举办讲座、组织研讨等方式,为有志于中国质量研究的同志提供一个平台、设立一块阵地,汇集关于质量工作的真知灼见,发出质检部门权威、前卫的质量之声。要采取系列访谈、制作宣传片、策划广告片等方式,加强对质量工作的深度宣传报道。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在向党委政府报送的同时,也要以多种方式包括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向全社会发布,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二要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要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质量教育培训,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实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如质量工程师制度。要继续鼓励支持QC小组活动,发动广大职工参与质量管理。要帮助企业建立质
本文标题: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4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