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2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心理发展理论各派别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事实,并能对之作出简略评价;•2、了解不同心理发展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并能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解决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一节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913年发表的《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是这一学派诞生的标志,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占了半个多世纪的统治地位,号称心理学的第二势力。第一节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一)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1.否认遗传的价值首先,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S-R)。其次,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第三,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则越大。2.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首先,华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即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其次,他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第三,华生学习理论的基础是条件反射。二、评价与启示(一)对环境决定论的评价1、过分夸大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完全否认遗传的影响,将儿童的个体差异完全归因于他们所生长的环境。2、完全将儿童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加以教育,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3、在方法上,使用了很多实验室实验的结果来证明他的理论。而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各种复杂影响是很难通过实验来证明的。4、很少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二)环境决定论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一)意识和无意识•意识与无意识都对人的行为都起支配作用。–意识–无意识(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人格的结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Id)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潜意识”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自我(ego)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人格的执法者遵循现实原则二级思维过程自我与本我的形象比喻:骑手与马的关系。超我(superego)人格中的仲裁者理想我:积极的志向,追求完美的动力良心:惩罚性、负面和批判性的成分(三)心理发展阶段论口唇期(出生-1岁)肛门期(1-3岁)潜伏期(6-11岁)生殖器期(12岁以后)性器期(3-6岁)按照性本能的能量力比多的位置将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腔期(0-1岁)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2)肛门期(1-3岁)训练大小便。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3)性器期(3-6岁)•恋母情结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4)潜伏期(6-11岁)此阶段性器官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back(5)两性期(青春期)•女孩从11岁开始•男孩从13岁开始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二、评价与启示(一)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缺陷:1、将一些只存在于个别或少数精神病人身上的现象错误地上升为人类心理发展的普遍现象和本质。2、弗的很多理论概念模糊,不具有可操作性定义,难以使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证明和评价。更不能科学地预测可能出现的行为和结果。贡献:1、提出了潜意识动机的概念。2、关注个体的早期经历,提出了早期经历影响日后发展的理论。3、关注爱、恐惧、焦虑等强烈情感。(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第三节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论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艾里克森(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基本观点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适应环境并希望控制环境,只有了解现实世界,才能成功适应,进而发展出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人格特征是人类发展应追求的目标。人格的发展是终其一生的。心理社会阶段论信任对不信任(0-1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1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65岁以后)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40-65岁)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20-40岁)二、评价与启示评价贡献发展弗的精神分析学说不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1896-1980)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心理发展的本质与原因•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的本质是适应,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本质取得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发展的本质•图式--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同化--是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新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吻合时,需要对认知结构进行修改•平衡--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平衡,否则就感到失衡。儿童第一次看到马时形成马的图式当他再次看见这幅图中马时,将其纳入已有图式。同化:会把新信息加入到已有的图式中不断同化、学习WHAT???????顺应CowsHorses物理环境平衡过程社会环境成熟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认知特点Ø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Ø根本的自身中心化Ø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如看到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逐渐形成了物体永存性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特点Ø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Ø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还不能形成正确概念Ø没有运算的可逆性和守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特点Ø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Ø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给一切物质都赋予了生命的色彩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直观思维-知觉集中倾向认知特点Ø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Ø假设演绎推理、命题运算Ø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15)•“妈妈,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儿子边玩边想,突然说:“我明白了,妈妈,因为小树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包子为什么流油呢?”“对不起,是我把它咬痛了,它哭了。”禾禾3岁泛灵论YearMonthComment21Moonrunning(followingthechild).25Therearen'tanyboatsonthelake;they'reasleep.25(onawintermorning)Ohgood!Thesun'scometomaketheradiatorswarm.26Thesungoestobedbecauseitssad.210(lookingatblowingleaves)Dotheylikedancing?29(lookingatahollowinatree)Didn'titcrywhentheholewasmade?29(watchingastonerolldownabank)Lookatthestone.Itsafraidofthegrass.back三座大山实验儿童自我中心的实验研究三座大山实验儿童的自我中心对话直观思维-知觉集中倾向儿童面对问题时,只凭知觉所及,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向度或层面,忽略事物的其他向度或层面,顾此失彼,导致对问题的错误解释。守恒实验守恒实验到底哪杯水多一些呢?守恒实验小石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面积守恒面积守恒Cutitintoalotofslices,MomI’mreallyhungry.物质守恒形状不同的橡胶泥,影响婴儿的判断。back例如4岁儿童的对话:问:你有兄弟吗?答:有问:他叫什么名字?答:吉姆问:吉姆有兄弟吗?答:没有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思考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考历程,可逆性。而不可逆性可用下例说明。获得守恒概念的年龄数量守恒6岁物质和长度守恒6-7岁面积和重量守恒在9岁体积守恒11-12岁儿童获得守恒概念的年龄存在文化差异,但获得不同类型守恒概念的发展顺序没有明显差异。认知特点Ø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Ø形式运算的标志是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思维Ø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是什么影响钟摆的次数?长度还是重量?钟摆二、评价与启示(一)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思维的发展阶段作固定划分,过分强调天生的作用,而忽视语言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皮亚杰没有认识到,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及顺序虽不可改变,但通过正确的教育和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上述发展阶段有可能大大压缩和提前,而非一成不变。如果我们用皮亚杰划定的固定年龄段来看待儿童思维的发展,将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教育造成很大的束缚与限制。•(二)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要重视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2.在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性教学。到高年级,要注意帮助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摆脱以对具体事物的依赖。•3.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加他们学习活动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第五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论二、发展的实质三、语言与认知四、教育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简介◎维果斯基(Lev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20世纪20年代中期~30年代初期,提出并形成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1931年撰写了《思维和言语》及《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62年,由维果斯基、鲁利亚和列昂捷夫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诞生。■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所谓是指,人类心理的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制约,而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一、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论维果斯基强调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机能的中介结构——历史文化工具①人与自然交往中的工具,即物质生产的工具②人与人交往中的工具,即精神生产的工具(人类语言)心理机能低级机能高级机能生物进化的结果历史发展的结果心理工具(一)心理机能转化环境及教育心理的发展——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二)心理发展的实质★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和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③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机能发展标志★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①受社会规律所制约;②语言是中介;③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
本文标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