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知识点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一、培养优良学风,应养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好品质P41、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2、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3、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4、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二、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P6-P7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德智体美——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美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2用。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5-P17理想:(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概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特征: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3、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4、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信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3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稳定性2、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二、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0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在新的起点继往开来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三、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29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1、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P302、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P30四、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3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执着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和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4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38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应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4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献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4A.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B.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的心不应该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P46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3.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P485A.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B.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P51A.时代精神的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P64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有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6二、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特征及分析P72-P74(1)拜金主义的人生观(2)享乐主义的人生观(3)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共同特征:1.都表达了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对人生目的的主张,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腐朽观念,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2.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利。3.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三、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P75-P76标准:劳动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评价:1.坚持能力的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7四、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P82-P84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原则(前提)、诚信原则(保证)、宽容原则(必不可少的条件)、互助原则(必然要求)。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4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一、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P91-P92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P91(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和调节功能P92(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作用P92: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3.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8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二、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07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一、法律的一般含义P119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P120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P120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法律制定P128(立法)、法律执行P129(执法)、法律适用P129(司法)、法律遵守P130(守法)等环节。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P136-P140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与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制定主体权利。9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P144-P145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P154-P156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P161-P162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权利与权利的关系10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P173-P174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律。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三、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P192恋爱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家庭的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1备注: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什么?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成为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4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