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成人发展-----老年退休心理一、老年人退休心理在中国历史上,老年人享有崇高的地位.在家庭中具有强烈的权威;我国优良的尊老传统也由此形成,家庭养老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和照料更是天经地义的。在孝顺道德的作用下.成年子女要与父母同住,不仅供奉父母,而且绝对恭顺父母;只要父母在世,成年子女便不能远行。所谓“养儿防老”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写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年轻人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掌握了更多的技能,因而在社会上口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得老年人的绝对权威受到挑战,虽然老年人仍是受到尊重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巾.随着独生子女的成年及其父母的老龄化,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即过去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复存在,一对老年夫妇、若干对成年子女夫妇、众多的孙子--孙女的三角形式的家庭结构已成历史。代之以四个老人、二个成年子女、一个孙子或孙女的倒三角形式家庭结构;更为严峻的现实是:由于成年子女倾向于独立或在异地工作.老人夫妇相伴的家庭结构、甚至孤寡老人独守空巢的家庭结构比比皆是。随着我国老年化时代的到来,对于老年人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亟待我们去进行研究和加以重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老年人愉快幸福地安度晚年。参考文献1谢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变化趋势及特点统计研究,2004.(8):50—532卢家轩.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农村老年保障浅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l,(5):63—643刘宝驹现代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变化研究社会学研究,2000,二、关注退休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真像这句话所说,人一旦进入老年,反倒会变得像小孩一样任性、固执、暴怒和健忘,这样在心理医生眼里就可能成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开始逐渐地重视,然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下面就如何针对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进入老年期的人,大多属于离退休老人,由于角色的转变或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其在躯体和心理上都面对不同的新情况,容易出现心理的困惑,和及时有效的心理调整,因此如何做好老年人心理卫生与心理保障显得至关重要。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则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他们常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此时,通过一些类似书法绘画比赛的活动,可以让他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到艺术创作赋予他们的激情。另外也可以组织一些棋牌类比赛,来维持老年人的脑力活动。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对于这类老年人,在平时细心地嘘寒问暖的同时,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和兴趣,适当地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性质的活动,例如登山,植树,歌舞比赛等等,让他们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心态变得更加积极。趋向保守,固执己见。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特别是进入老年后对于自己已经长年积累下来的做事风格和生活习性更是难以去纠正和改变。那么,我们可以针对每位老人的特点和习性来制定相应的对策。让他们通过报纸、电视新闻、摄影比赛、钓鱼活动等,了解目前社会的最新动态,学习新技能,结交更多的老年朋友。统觉发达,判断准确大部分老年人都统觉发达,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于这个特点,我们应该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一些资深的老教授,在他们身体和心理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安排一些教学工作,组织和学生一起座谈和研讨,在发挥余热贡献社会的同时,也能够增加与不同年龄、层次人群交流的机会,从而可以接触到一些新的事物。安静、惧怕孤独,不耐寂寞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为老年人们设置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和健身室。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场所去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能够避免老人之间的不和谐。当然,除了要从老人自身特点上来有的放矢地安排好各种活动内容之外,老年人身边的生活环境同样地不容忽视。首先,是退休老人的社会角色的改变,会引起他们的心理不适反应。一般来说,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才稳定下来。第一个阶段是期待期。自愿退休或是急切盼望退休的老人常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等待退休,他们大多已经在工作中充分获得了满足实现了自我价值或是厌倦了工作因而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退休:而不愿意者的心理则十分矛盾,他们往往担心因丧失工作导致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失去现有的一切。第二个阶段是退休期。也就是正式退休那一天,有的老人想到退休后的生活十分可怕,天天无所事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啊!而有的老人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想着:终于可以出门转转了,是先去荷兰还是先去巴黎?”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第三个阶段是适应期。从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退到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生活内容和生活的节律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很大的不同。这时,老年人就会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第四个阶段是稳定期。“既退之,则安之”,老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心理挣扎后,认识到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目前状况时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渐渐习惯下来把注意力移到家庭圈子里,或是寻找人生的第二个别样的春天。其次,家庭和家庭关系导致的心理不适。家庭是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的生活及其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家庭中的地位等的影响。一是夫妻关系。老年人夫妇间的恩爱程度如何、丧偶老人能否再婚及再婚后的夫妻的关系是否融洽等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二,是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年人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值得关注。晚年丧子或子女患病,或是子女为争财产而不顾骨肉手足之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还有就是子女不孝或是婆媳关系紧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三是与孙辈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老年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但由于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思想观念上很容易与孙辈们发生分歧。有些老人看不惯孙辈们的骄生惯养,看不惯孙辈们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往往会产生不悦的情绪。第三,衰老、疾病及其心理反应首先,衰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听觉迟钝、动作反应缓慢、与社会接触减少。再次,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有的疾病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如患脑动脉硬化症,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能引起老年人记忆减退,严重的甚至造成痴呆。有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常出现心情急躁不安。关注老年人退休心理作者:张华平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四川,400053刊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REVIEW年,卷(期):2009(34)三,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圆满完成任务为第一要务的职业习惯,处事果断、勇敢坚强的军人性格,长期紧张而有序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较窄的工作环境,人地生疏的离休住所,导致了军队离退休干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四项因子分高于一般老人。有关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L,国内已有50.8%的老年人存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本研究至少存在一项以上阳性因子的老人46例,占61.7%,这与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戎马一生,饱经艰辛,人人皆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相关。影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的因素:老年人离退休后老伴成了他们最亲密的人,老年配偶间相互照顾,能够使彼此产生安全感,较好的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疾病困扰程度的高低或多少,明显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经济收入的高低又会间接提高客观社会支持程度,两者呈负相关。参考文献[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张明岛,陈福国.医学心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2000:133·139.[3]李桂兰,魏淑靖.影响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335-336.[4]孟卫平,谭平.军队离退休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1):663665.[5]邢建丽.何跃,贺听.军队离退休干部抑郁状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5,9(36):56-57.四,锻炼对退休老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20世纪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迅速增高,我国自1999年10月已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人口老龄化更呈猛增态势现今人均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5岁。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到29.7%。社会老年人的健康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状况、自身价值和社会角色重要性不断下降,出现了抑郁症、焦虑症、空巢综合证、心因性精神障碍、痴呆等诸多心理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70%有心理问题.27%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度和重度痴呆患病率,在80岁以上的老人中高达10%,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有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极其明显的积极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另有研究认为,身体锻炼提高了社会支持,增加了社会活动,改善了健康状态的自我良好评价,从而提高了主观幸福感。日常锻炼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强身健体,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平和的心态,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积极参加到多进行日常锻炼这一行列之中。本研究通过对长期坚持日常身体锻炼与不进行日常身体锻炼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常身体锻炼对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主观幸福感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坚持日常身体锻炼年限长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高于年限短的老年人。因此,要维护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效应并使之长期发挥作用,应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并使锻炼成为个体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形成一种生活规律,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有益于建立良好和谐的社会。参考文献[1]萧振禹,老年人的价值.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393-405[2]邢亮,董大勇,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联性的调查与分析,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年23卷3期[3]陈作松,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体育科学,2005年05期[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33-35,80-81.[5]李金平,徐德均,邓克维,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幸福度影响,中国
本文标题:发展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