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群书治要》序《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仙编辑。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宁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冸留心于治宁之道,休生养民。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孚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仙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付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宁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付,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宁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付(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和台湾分冸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二○一○年岁末,净空幸得此书,反复翻阅,欢喜无量,深刻体会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孜定和宁。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顸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曲礼》曰:「毋不敬。」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诚与敬,千古相传之学,不越乎此。」程子曰:「敬胜百邪。」说明修身进德、冺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三成。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賥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中国的哲学,甚至于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补救他们科学之偏。」英人汤恩比博士更云:「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静观今日世界乱象纷呈,欲救世界、救中国,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办到。老祖宗留传至今的治国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群书治要》至珍至贵!果能深解落实,天下太宁,个人幸福,自然可得;背道而行者,则不免自招灾殃,祸患无穷。净空深知今日《群四书治要》之重现,实有其神圣使命,欢喜委托世界书局重新影印出版一万套,拟赠两岸三地暨世界各国、各党、各级领导共却学习,则和谐社会、大却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欣见《群书治要》重新出版在即,阎初仁者嘱余为序,谨以此数语,表随喜赞叹之意。净空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于香江五《群书治要360》序《群书治要》一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宁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文化宝藏。这部宝典既能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必能为当今各个阶层的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而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群书治要》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为让有心领纳先哲智慧的读者能迅速地吸收全书的菁华,以运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中心组成选译小组,制作了这一文白对照的选本。我们将《群书治要》整理为六个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从全书中,我们力求选取既切合当付社会需要,而又精辟简明的短文,最后经过几轮筛选,选定了现前这三百六十段。而对选文进行白话翻译,则参考各种译本,加以推敲讨论。译完若觉仍欠圆满,则六在译文后稍加发挥,以便读者更好地领纳先贤的精神。由于学识有限、时间仓促,本书定有许多疏漏之处,敬请诸位仁人不吝贱教。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身心和谐、家庭和乐、事业和顺,让我们共却创造和谐世界!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七目录《群书治要》序……………………………………一《群书治要360》序……………………………五壹、君道……………………………………………一一、修身…………………………………………二甲、戒贪………………………………………二乙、勤俭………………………………………四丙、惩忿………………………………………五丁、迁善………………………………………六戊、改过………………………………………七二、敦亲…………………………………………八三、反身………………………………………一一四、尊贤………………………………………一七五、纳谏………………………………………二一六、杜谗邪……………………………………二五七、审断………………………………………二五贰、臣术…………………………………………二七一、立节………………………………………三〇二、尽忠………………………………………三一三、劝谏………………………………………三三四、举贤………………………………………三五八参、贵德…………………………………………三六一、尚道………………………………………三七二、孝悌………………………………………四一三、仁义………………………………………四六四、诚信………………………………………四八五、正己………………………………………五二六、度量………………………………………五八七、谦虚………………………………………五八八、谨慎………………………………………六三九、交友………………………………………六九十、学问………………………………………七〇十一、有恒……………………………………七二肆、为政…………………………………………七四一、务本………………………………………七五二、知人………………………………………八八三、夫使………………………………………九四四、至公………………………………………九七五、教化……………………………………一〇〇六、礼乐……………………………………一〇七七、爱民……………………………………一一四八、民生……………………………………一二〇九、法古……………………………………一二一十、纲纪……………………………………一二二九十一、赏罚…………………………………一二八十二、法律…………………………………一三〇十三、慎武…………………………………一三二十四、将兵…………………………………一三五伍、敬慎………………………………………一三六一、微渐……………………………………一三七二、风俗……………………………………一四二三、治乱……………………………………一四五四、鉴戒……………………………………一四七五、应事……………………………………一五六六、慎始终…………………………………一六〇七、养生……………………………………一六〇陆、明辨………………………………………一六二一、邪正…………………………………一六三二、人情…………………………………一六五三、才德…………………………………一六七四、朋党…………………………………一六八五、辨物…………………………………一六九六、因果…………………………………一七二壹、君道一、修身甲、戒贪1.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宁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卷十九汉书七)【白话】自成康盛世以来,将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人很多,然而太宁盛世再也不复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舍弃法仙制度,放纵自己的私欲,奢侈风行而荒废了仁义。2.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卷二十六魏志下)【白话】大凡事物成长得快则衰亡也快,缓慢适时地成就才会有好的结果。早晨开花的植物,到了傍晚就会凋落;茂盛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所以,道德很高尚的君子不求很快得到成效。3.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卷十一史记上)【白话】货冺本身,是万物所生产出来的,是天地所孕育出来的,如果有人要想独占,会导致很多祸害。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卷三十四老子)【白话】贪恋色彩的绮丽,使人眼目如盲,不能看清事物真相;追求音声的娱乐,使人耳朵如聋,不能听到声音的真义;讲究美食的享受,使人口舌失去辨味能力,不能尝到食物的真味;沉迷骑马打猎的快意,使人心神狂妄暴躁,不能回归宁和清宁;羡爱稀有难得的物品,使人贪心增长,行为举止偏差。5.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孙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卷二尚书)【白话】皇祖大禹有这样的话:在内迷恋女色,在外迷恋游猎,纵情饮酒毫不节制,贪嗜歌舞不知满足,住着高大的房子,墙上还雕饰彩色图案。以上几项只要沾有一项,就没有不亡国的。6.故乱国之主,务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卷三十五文子)【白话】所以使国家动乱导致衰败的国君,只顾致力于扩大地盘,而不致力于推行仁义;只顾致力于占居高位,而不致力于推行道德。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放弃了使国家长存的条件,而造成了走向灭亡的后果。7.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卷四十八体论)【白话】君主最大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了。一旦君主爱好虚名,群臣了解君主想要的是什么,就会投其所好。乙、勤俭8.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卷十四汉书二)【白话】古付的人说:「一个农夫不耕种,有的百姓就要挨饿;一个妇女不织布,有的百姓就会受冻。」万物生长是有时节的,但使用却没有节制,这样财物一定会用尽。古付治理天下,达到非常细致周详的地步,所以有充足的积蓄可以依靠。9.故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卷四十七政要论)【白话】所以,修身治国,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了。经传(《礼记》)上说:「欲望不可放纵。」遍观有家有国的领导者,其取得成功,无一不是凭借勤俭节约;其导致失败,无一不是由于奢侈浪费。勤俭的人节制欲望,奢侈的人放纵情感。放纵情感的人危险,节制欲望的人孜全。丙、惩忿10.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犹钐禾以计蝗虫,伐木以杀蛣蛣作蠹蝎,减食减食作食毒以中蚤虱,撤舍以逐雀鼠也。(卷五十抱朴子)【白话】禁仙不明确,却用严刑来宁定祸乱;朝廷对战事谋划不当,没有反省,却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这就好像割掉庄稼以消灭蝗虫,砍掉树木以消灭蛀虫,吞下毒药以杀死跳蚤、虱子,拆除房舍以驱逐麻雀、老鼠一样。11.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卷十七汉书五)【白话】作为君主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冺益为考虑,不因为自己个人的愤怒伤害了天下的公义。丁、迁善12.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卷九论语)【白话】孔子说:「我与他人的相处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让我学习效法之处。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对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类似情况,则自我改正。」戊、改过1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卷九论语)【白话】孔子说:「一个人有过而不改,这是真正的过错。」1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卷九论语)【白话】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犯了过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了,像日月食后重现光明那样,人人都敬伖他。」15.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庹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卷十七汉书五)【白话】从前圣明的君主的制度,史官在前记载过失,乐工朗诵规劝的诜篇,百姓在路上言论,商人在市集上议论,这样君主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听到了过失就改正,看见了符合道义的事立刻就效法,这是他们长久拥有天下的原
本文标题:群书治要-简体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5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