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心语心愿岁月如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已经走过了十五个春秋。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认识已从八十年代的懵懂无知发展到现在的积极求助、寻求发展。伴随这一转变的是心理咨询中心的发展过程。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切智慧、成就、财富和幸福都始于健康的心理,人才成长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我校于20世纪八十年代就认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于1989年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为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创建一流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在1999年又扶植心理咨询中心为专门为学生服务的独立机构,这在当时全国高校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几年来,心理咨询中心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服务、教育与科研方面不断探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目前已有7名人员编制,分别设为宣传教育岗、科研开发岗、团体训练岗、办公管理岗等,另有多个兼职名额,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服务内容已扩展到宣传、教育、培训、预防和干预几大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十多年来,在心理咨询中心开展的个别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信件咨询、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家庭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和宣传教育活动中受益的大学生数以万计。展望未来,我校要创建一流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相应地要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发挥重要作用,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如何依托我校雄厚的教育学、心理学力量,充分发挥创造性,突破国内高校现有的工作模式,在咨询中心的工作目标、队伍建设和工作手段等方面下功夫,将是我校心理咨询中心近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希望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中做出更大贡献。领导寄语2心语心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十五年工作总结一、从“白手起家”到高校咨询中心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于1989年,起初挂靠在学生工作部之下,没有专职人员、专项经费和设备,仅有两名兼职工作人员。当时,国内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心理咨询中心在学校的支持和重视下,克服重重困难,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已逐步探索出功能完善的高校咨询中心的软件、硬件建设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互配合、殊途同归。实践证明,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德育创新的要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化、专业化是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纵览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无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鉴于此,1999年心理咨询中心从德育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公益性机构。目前已有7名人员编制,分别设为宣传教育岗、科研开发岗、团体训练岗、办公管理岗等,每个岗位均需承担咨询和教学任务,另有多个兼职名额,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背景为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辅导学、医学等,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多年以来,在心理咨询中心开展的个别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信件咨询、心理素质训练课程、讲座和宣传教育活动中受益的大学生数以万计。心理咨询中心也因为勤勉卓越的工作于2000年7月被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委员会评为“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大学生参观学习星移斗转,峥嵘岁月——发展历史心理素质课程训练课3心语心愿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十五年来,我中心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模式方面探索出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接待了数十所兄弟院校的参观访问,成为全国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中公认的“排头兵”。二、工作特色——以科研为依据,开展特色鲜明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在我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参与师范司“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核心素质目标”课题研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项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式研究”的基础上,我中心提出了大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围绕这一总目标,又制定出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目标和可实施的具体培养方式与培养计划。提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模式,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建方面提出了功能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建设蓝图,如与在校学生人数相匹配的个别咨询室、团体训练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治疗室设置。软件方面包括:心理咨询中心的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建设、与课程群互补的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个别心理咨询、家庭辅导、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且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新生心理普查、扶植学生社团进而促进大学生自助与朋辈互助等。1.内容丰富的课程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健康与人才发展》、《人际关系与人才发展》、《做个high大学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等课程;在一年级必修课《大学生思想修养》中,我校率先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同时,心理咨询中心主编、参编了四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计划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针对各年级学生需要和问题类型的分级分类教材体系,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实用性的有效结合。2.专题精品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颗亮点。我中心每学年推出心理健康专题系列讲座30场左右,如“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新生适应”、“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大学生健康自我形象谈”、“把心儿打开,让阳光进来——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谈”、“恋爱也是需要学习的——友情与爱情”、“情绪的方向盘在你自己手中——情绪的调节与管理”、“女大学生青春快乐理心坊”“迈向理想的阶梯——生涯规划”等,不仅受到本校学生的广泛欢迎,还吸引了北京其他高校学生的注意。3.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班主任培训班合影4心语心愿每学年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做培训和督导,心理健康者协会的学生带领成长小组20多个,通过朋辈辅导使得大家能够更好地处理大学生活适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宿舍关系、自我探索、情绪表达、异性交往与恋爱、创新能力的开发等课题,促进学习和成长,发挥学生之间的平行影响。另外,由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带领“心理训练成长营”,使得学生在互动中了解自身潜能、认识自我和他人、学会更好的处理合作与竞争、全面提升自身素质。4.有特色的个别心理咨询。实行学生预约制,每天下午免费接待校内学生来访,平均每学年接待个别咨询来访量为1200人次左右,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有力助手和有效指导。咨询员分“人际关系”、“压力处理”、“婚姻恋爱”、“新生适应”、“生涯规划”、“学习心理”等擅长领域进行专题咨询,真正实现“专职、专业、专心”的服务理念。5.开展家庭辅导,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开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家庭辅导,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支持力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辅导得到校学生工作负责部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效果显著,使因病因事休学的学生回家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得到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康复。6.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言传身教的能力。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为“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促成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中心于2003年编纂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知应会》,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工作负责教师、骨干学生、学生宿舍楼管老师手中,并对他们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得更多的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来,更好地履行他们的育人职责。7.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个别咨询现场咨询及宣传家庭咨询班主任培训班5心语心愿除了常见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量、现场咨询、心理影片展播讲评、心理健康宣传资料发放等活动外,各高校现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月”活动为我校首创;由我校学生首倡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短短4年内已推广至北京乃至全国高校,提升了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层次;以我校“雪绒花学生心理帮助热线”命名的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活动,目前也已发展到联合北京18所高校的规模,为配合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要,我中心主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必读》一书;我中心指导学生开展的校园情景心理剧在全国也属首创,心理剧是团体咨询与治疗的一种重要形式,剧情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而自编自创自演。“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有奖征文/征画”也是我们近两年内的精彩节目。8.心理健康宣传——形式多、范围广。中心每月编辑一期《心理健康》报,发至校内各有关部门、各研究生和本科生宿舍;制作心理健康宣传展板和传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普及;制作心理咨询中心网页,通过网络更大范围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自助技巧;加强与相关机构、媒体的合作交流,如联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单位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宣传与报道。9.最早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早干预、早预防。我校从1992年开始连续多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对重点关注人群进行约访面谈,及时有效地对出现心理危机或存在危机隐患的学生进行干预,为学校有关部门和院系提供学生入校后学习和生活指导的参考。10.扶植学生社团,促进大学生自助和朋辈互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者协会”是由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的自治社团,心理咨询中心对其进行专业技术支持,前身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热线”的“雪绒花学生心理帮助热线”——(010)58800764/58808136于1989年创建,现在每晚5:30-9:30开通,即主要由学生负责接待。社团成员通过电话咨询形式为全社会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服务。该热线成为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一个窗口。同时,心理咨询中心还指导该学生社团走进中小学校、社区开展心理辅导实践活动。二、独创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学生走进中小学个别咨询
本文标题:发展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