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绪论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人的身心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量变与质变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即所谓的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研究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第一,人类心理发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即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1)绝对决定论;(2)共同决定论;(3)相互作用论: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个因素。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如RH溶血病、苯丙酮尿症。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不同的心理或行为,不同的年龄阶段,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大小也不同。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间断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2、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特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3、研究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如感觉统合失调、多动症、口吃等。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对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直接影响的有两个因素:1、西方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①捷克的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幼儿期――出生到6岁,迅速的身体成长和感觉器官的发展;童年期――从6岁到12岁,记忆力和想象力连同它们的执行器官语言和手的发展;少年期――从12岁到18岁,思维的更高发展;青年期――从18岁到24岁,意志的发展和保持和谐的能力。②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③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④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⑤德国的教育家福禄贝尔2、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儿童心理科学研究的真正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霍尔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广泛运用问卷法。(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3、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三)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我国最早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1892-1982)发展心理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已近百年历史,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2、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特有的和重要的现象,也就是揭示在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心理发展的特点。3、探讨发展心理学中的理论问题。4、在研究方法上的改造与创新,积极寻求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1、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优点:这种方法省时、省精力。缺点:并不能反映个体在其自然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多少带有人为拼凑起来的性质。2、纵向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组)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年龄)上反复地进行观测,从而取得相继年龄上的变化资料。优点:它取得的资料是同一个或同一组个体的发展规律,因此可以更确切地揭示人的心理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期缺点:研究时间拖得太长,研究对象常常流失,样本不能始终保持完整;同一被试反复测验容易产生练习、学习效应。横向纵向研究法:在横向的基础上再进行纵向追踪。如贝利的早期智力分数与后期智力分数的相关研究。(二)个案研究与抽样研究个案研究:对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个别的系统的调查,可以追踪观察,也可以采取回溯调查。如日记法、传记法、摄影法、对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多动症、自闭症)。个案研究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症状2、症状的原因分析3、依据何种理论方法来矫正4、矫正的过程和结果(三)跨文化研究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研究,以期探讨人类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发展的含义与性质1、广义的发展是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整个变化过程,生理上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体质的增强或衰退,心理上包括认识变化完善、个性方面的变化完善。2、发展的性质:(1)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举例:儿童语言的发展。(2)在正常的条件下,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而且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如儿童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是按照两条法则进行的:头尾法则(自上而下)和远近法则(自中心而边缘)。(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不的组织系统发展的速度不一样,也表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如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展速度不一样。(4)发展具有差异性,一个正常的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到达的水平上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5)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在动物早期生命中有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对某一特定刺激或对象可以形成一种永久性的铭记。关键期理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依据。二、教育与发展的关系1、皮亚杰“略为超前”的理论观点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不象动物那样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而是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如果新信息与已有经验过分同一,则不能促进心理发展;如果输入的新信息与已有经验毫无共同之处,就会使同化与顺应无法实现,也不能促进心理发展;只有当新信息与已有经验既有一致又有一点不一致,才容易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信息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好奇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心理得到发展。2、维果斯基关于“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智力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由于教学,使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清除这种差异。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派别一、自然成熟论代表人物:格赛尔(A.Gesell,1880-196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主要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强调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是受机体内部的因素,即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外部环境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发展本身的自然成熟程序。格赛尔的理论来源:著名的双生子实验。二、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发展理论1、人格的结构成份人格由三部分组成:伊底、自我、超我伊底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组成。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于伊底之间,从伊底中发展起来,遵循现实原则,能参考现实来调节伊底。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2、人格发展的五阶段(1)口唇期(0-1岁)满足吮吸的需要。(2)肛门期(1-3岁)对幼儿来说形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3)前生殖器期(3-6岁)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恋父恋母情节,儿童形成性别角色的时期。(4)潜伏期(6-11岁)最大的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5)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或疑惑(2-4岁)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7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7-12岁)第五阶段: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第七阶段: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第八阶段:完善感对失望(老年期)第五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的一串感觉:(1)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自己个性的个体;(2)自我本身是统一的;(3)自我所设想的我与自我所觉察到的其他人对自我的看法是一致的。自我同一感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自己奋斗目标是什么?三、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理论观点:榜样、强化、观察学习以及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四、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1896-1980)(一)发展的本质皮亚杰认为认识发展不是单纯来自客体,也不是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和运算,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二)制约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因素、社会环境、平衡化(三)思维发展阶段理论1、研究方法:临床法2、划分阶段的依据:心理运算,即一种内化的可逆的动作。3、思维发展的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成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形成表象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成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运用假设进行思维第四章青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事物和现象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智力的最高级和最核心的部分。智力与思维的关系应该是:智力包括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广义的认知,其含义与智力等同,狭义的认知,其含义与思维等同。青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迅速的。一、智力的发展1、智力的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的发展规律2、新的智力理论:(1)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2)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二、思维的发展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1)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4)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和思维对象的差异。2、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1)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具有预见性;(3)思维是形式化的,即进入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化,即所谓元认知明显化;(5)思维能跳出旧框框,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追求个人的色彩。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和成熟期。第五章青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觉察和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途径:一是自我比较,另一是社会比较二、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征根据我国韩进之等人的研究,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是直线的、匀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1)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这是因为学校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儿童对自己的认识;(2)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3)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学时期,原因是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自我意识更加深刻。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原因、阶段和特点1、突变的原因:生理上的原因、心理上的原因、社会的原因。2、突变的阶段:发现自我-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初步社会化3、突变的特点:(1)具有成人感,独立性增强。(2)自我分化为:一种是具有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的我,另一种是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客体的我,这样中学生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我。(3)自我认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表现在: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对自我的评价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性品质方面转化。第六章青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青少年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随着年龄增长,情绪生活的冲动性逐渐克服。2、情
本文标题:发展心理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