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1015
第九章制度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专业化和分工第二节交易和交易成本第三节制度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专业化和分工一、专业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一、专业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专业化: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将生产活动中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上。分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一、专业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马克思把分工分为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即企业内分工,是指企业内部个人之间的分工。社会内部的分工又可分为一般的分工,生产大类进一步分为种和亚种。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开宗明义:“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时至今日,经济学家仍在重复着斯密所指出的这些好处。但在这些好处的背后,分工还有更深层的功效。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探讨分工与比较优势、分工与知识积累的关系。1.分工与比较优势假设美国和日本只生产两种物品:计算机和小麦。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见表14-1。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美国日本制造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劳动100120生产一吨小麦所需要的劳动58表14-1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劳动成本单位:工时美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更有效率。然而它却从日本进口计算机。为什么?答案就在于比较优势。1.分工与比较优势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1)自然禀赋,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等地理因素。(2)取得的禀赋,即积累的资本、培养的人才和创造的技术。(3)优越的知识;包括技术优势,可能因历史的偶然因索造成,也可能由有意的政策形成。(4)专业化。以上四个因素中,第四个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知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物化的知识和非物化的知识。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前者表现为物质资本,后者则表现为人力资本。知识又可分为技术知识和制度知识。技术知识是与生产的社会属性无关的生产技术知识,制度知识是关于如何协调分工的知识。2.分工与知识积累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个人只能掌握人类知识整体的片段。专业化的含义就是专门知识的获取、积累和使用。如果比较优势的原则适用于知识的获取、积累和使用,我们可以认为专业化和分工能够带来知识获取、积累和使用效率的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更有效率的使用是这一过程的结果。2.分工与知识积累第二节交易和交易成本一、分工与交易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一、分工与交易“交易”一词在经济学中早已存在,但它只被局限于物品交换的含义。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对交易概念提出了一般性的解释。他指出,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上‘物品的交换’,它们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一切决定于社会集体的业务规则。因此,这些权利的转移,必须按照社会的业务规则先在有关方面之间谈判,然后劳动才能生产,或者消费者才能消费,或者商品才会实际交给其他的人。”1.交易的概念一、分工与交易交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买卖的交易是平等的个人之间的交易,管理与限额的交易则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在管理的交易里,上级是个人或少数人组成的特权组织,上级发号施令,下级必须服从。在限额的交易里,上级是一个集体或者它的正式代表,如公司的理事会、立法机关、法院、政府等。1.交易的概念一、分工与交易新制度经济学家基本上继承了康芒斯对交易的定义。威廉森从契约关系的角度出发,特别强调了交易的普遍性。他认为交易发生在两个技术可分离的单位之间,而这种技术的可分离性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普遍得多。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交易是经济理论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易活动是与生产活动相对应的,后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1.交易的概念一、分工与交易分工与交易是经济活动中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分工的发展必定伴随着交易的扩大,另一方面,交易也只有在分工发达时才有可能扩大。如果所有的生产者都生产所需要的全部产品,交易也就是不必要的了。2.分工与交易一、分工与交易斯密定理与扬格原理。根据广义的市场概念,斯密定理可以改写为: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这并不是同义反复,这意味着不断战胜走向经济均衡的力量的反作用力。扬格的结论是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条件中,影响经济进步的因素因此要到影响劳动分工的因素中去查找。2.分工与交易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交易的收益就是实现分工的收益。在通过市场的交易中,双方能够从交换中获得利益。在组织内部的交易中,交易是分工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的获取、积累的知识联合起来。1.交易的收益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在交易生利的基石上构造他们的模型。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是《国富论》的核心。然而,经济学家在构造模型时都对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成本未予理会。分工的收益通过交易得以实现,同样,分工的成本也表现为交易成本。2.交易成本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交易成本可以定义如下: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2.交易成本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在人类行为动机方面,交易成本分析假定人类有投机取巧的倾向。投机取巧倾向(opportunism)是指人们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是强烈而复杂的,人们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包括(1)有目的、有策略地利用信息,按个人目标对信息加以筛选和扭曲;(2)背信弃义,违背对未来行动的承诺。2.交易成本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他不可能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一览无余,不可能获得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取巧行为就有了生存空间。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等资源,也就是说,要支付成本。2.交易成本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2.交易成本一般说来,交易的商品技术上越复杂,使用寿命越长,上述各项成本费用就越高昂。构造简单的商品,一望可知其质量、性能,而复杂产品就要经过多方面的测试、研究才能搞清其真实品质。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3.交易成本与制度交易有收益也有成本,一项交易是否能发生,取决于交易的净收益。如果交易的收益一定(交易的收益基本上是物质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函数),要保证交易的发生乃至扩大,就必须降低交易的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有两种途径:一是减少交易;另一种是建立适当的制度,减少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第三节制度与经济发展一、制度的含义二、制度变迁三、制度与经济发展一、制度的含义制度: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正式地说,制度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结构的约束。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一、制度的含义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规则,它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其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制度的功能降低交易成本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提供给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外部性二、制度变迁(一)制度与组织制度是比赛规则,组织是参赛者。(二)制度变迁的过程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主要源泉。相对价格的变化主要是企业家行动的结果。偏好或口味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另一源泉。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从制度变迁的规模来考察:整体制度变迁和局部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的主体来考察: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的速度来考察:激进式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二、制度变迁(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在存在路径依赖性的情况下,最有效率的制度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制度变迁与中国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划分:1978-1992年,感性探索阶段:试验性、探索性,重点是破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旧体制1978-1984年:农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扩散工程1985-1992年:城市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推广和诱致性、强制性变迁的交替过程1993-2020年,理性推进阶段:系统性、主动性,重点是制度创新1993-2005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2006-2020年: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制度与经济发展产权可以定义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它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某种归属关系。产权主要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可分解性是产权的重要性质。1.制度与资源配置三、制度与经济发展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2.科斯定理三、制度与经济发展3.制度与经济发展制度为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秩序,制度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从事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盈亏。制度将人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联系在了一起,决定了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进程。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的低效率计划经济制度曾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失灵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第九章1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