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非公经济 建设小康社会——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发展非公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党的十六大充分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陕西*县,能否抓住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实现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一、发展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非公经济逐步涌现。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县委、县政府把非公经济作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并制订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使非公经济不断发展。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5679个,注册资金15470万元,主要涉及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商业、餐饮、服务等八大行业。2002年,全县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912万元,完成总产值39198万元,工业总产值139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2.1%和2.7%,实现税金461万元,利润总额28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7.7%;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有了新的变化,13582个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务工经商,从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已占到全县农村劳动力的9.9%,全县民营企业职工工资及其它收入达到6583万元,为全县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24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054万元,占当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0.1%。民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363万元,流动资产2347万元,民营企业人均资产6412元,人均装备固定资产4684元。煤炭、建材、粮油加工、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为繁荣城乡经济、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增加全县经济总量的突破口,按照“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思路,取消限制门槛,放宽准入领域,重点解决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环境等问题,使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到6月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9336万元,总产值21485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7.6%和1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金794万元,利润总额1546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7.1%和23.7%。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2%,现价增加值7186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3.6%。二、存在问题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民营企业为振兴我县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纵向比,有发展,有进步,但横向比,差距大,困难多。一是表现在发展主体上的速度慢,规模小,水平低,素质差,不平衡。从速度上看,“九五”以来,我县民营企业年均发展速度为18.6%,比全省、全市的平均速度分别低5.23和7.61个百分点,综合指标在全市属后进位次。从规模上看,全县民营企业中85%是个体工商户,而90%的个体户注册资金在1万元以下;私营企业中除百祥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太峪加油城、鹤阳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生力源药肥有限责任公司等6户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外,其余绝大多数企业注册资金在30万元以下。2002年全县民营企业户均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2万元,仅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47%和43%。从水平上看,我县民营企业投资小,档次低,全县民营企业中90%以上以饮食、服装、运输、零售业为主,小打小闹多,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及出口创汇企业还是空白。从自身素质上看,从事民营企业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市场经济知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管理水平跟不上,大多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比较松驰,这使民营企业在资本结构上呈现“家庭化”,在内部经营管理上呈现“家长化”,用人制度上呈现“家族化”。从发展面上看,乡镇之间、村村之间发展不平衡。16个乡镇中,除城关以外的15个乡镇,民营企业在数量上与城关基本持平,北极、新民两乡镇的个体户远远多于其他乡镇,没有集市的几个乡镇相对较少,发展缓慢。二是表现在发展环境上的场地缺,资金紧,协调管理松。从经营场地上看,经营场地缺。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很难形成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牵动面大的集贸市场;在城镇,由于地域狭小,场地紧缺,不能提供充足的经营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资金上看,发展资金紧,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靠自筹资金创办,创业初期尚可维持经营,而扩大投资则无钱投入,一些企业被迫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永乐多元素化肥厂、*县生力源药肥厂等企业因缺少流动资金,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产品的开发因此而长期受困。从协调管理上看,协调管理松。对民营企业宏观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职能部门服务机制尚未完全规范。相关部门大局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差,多头管理,多头检查,多头收费及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依然存在。三、对策建议(一)必须做到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分析我县与发达地区非公经济发展的差距,根本还是观念滞后。为此,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尽快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非公经济作为繁荣我县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来抓。要坚持不懈地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造舆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发展非公经济的目的、意义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宣传中省市及我县关于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扫除思想障碍,树立“丢官座牢何所惧,只要县兴民能富”的一心为公的思想意识和“敢为人先吃螃蟹,栽好梧桐引凤凰”的大无畏精神和博采众长的开发发展观,对非公经济实行重点培植,重点管理,重点扶持,在资金扶持、技术改造与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强化管理与改革等方面都与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一样对待,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二)必须做好发展环境的大优化。要为民营等非公经济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使它能够凭自身素质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发展壮大。一方面既要营造适合本县人的投资环境,又要营造适合外县人包括外省人的投资环境;既要营造公正廉洁的党风政风,优惠宽松的政策法规,简化快捷的办事程序和太平的社会治安,自由的宗教信仰,和谐的人际关系,周到的优质服务等软环境,又要营造适于生产经营的基础设施硬环境,包括方便充足的水源、能源、交通、邮电、原材料、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休闲娱乐设施等。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经济的需要,不断提高投资环境的质量和梯次,加强环境治理,使投资者来有信心,住得舒心,干得安心,玩得开心,一切都放心。采取必要措施,严禁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提高办事效率,搞好服务,要按照“公开程序,限定时效,跟踪监督,误时处罚”的原则,实行新的办事程序和运行机制,对民营企业在证照办理、用电、用水、贷款等方面提供便利。重新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放水养鱼,培植财源,休养生息,先付后取;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体现与公有制企业“同环境、同政策、同待遇、不岐视、不干扰”,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三)必须进行发展思路的大调整。从我县的具体情况看,今后在发展非公经济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抓住两个重点,做到三个结合”。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大、中、小并举,一、二、三产业并进,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同步,走多元化、活机制、高速度、高效益、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质量和效益上有一个新的跨越。抓住两个重点。一是依托资源搞开发,我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果业、畜牧等都是优势产业,民营企业根植于农村,创业于加工业,具有为农业服务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农业是必然选择。民营企业要充当龙头,实行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生产,一体化经营,大上一批为农业服务、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化、“山川秀美”工程项目。二是依托城镇搞服务。结合小城镇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切实抓好城乡市场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县城,要加大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力度,搞好摊位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经营场地。在农村,继续加大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把集镇建设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考虑、同部署,达到“建一处市场,活一片经济,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群众,兴一座城镇”的目标。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推进各项改革相结合。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以购买、租赁、承包、兼并、入股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和以延长土地承包期、四荒地开发治理、山川秀美工程、农业产业化为主的农村改革和其他配套制度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以各种方式承包荒山、荒坡、荒滩,培育林特果树、果苗和树种,兴办绿色企业和为生态工程服务的项目,通过产权置换,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二是把发展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同扩大投资需求相结合,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以严格的质量监督为前提,鼓励民营企业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参与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把发展民营企业同启动市场消费相结合,充分发挥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体制灵活、经营多样的特点,鼓励他们多形式、多渠道地为群众提供符合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价格的商品,进一步搞活商贸流通,繁荣城乡市场。(四)必须实现融资方式的大突破。资金短缺是发展民营等非公经济的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要从“贷、扶、引、积、切”五个方面下功夫。所谓“贷”,就是争取银行贷款,尽快探索和建立为非公经济提供贷款担保的新机制。所谓“扶”,就是利用扶贫资金,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农村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对非公有制经济兴办的扶贫项目要从扶贫资金上给予扶持和倾斜。所谓“引”,就是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外地私营企业到县内投资办厂,参股经营。私营企业也可以通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直接向社会融资。所谓“积”,就是建立发展基金,坚持每年从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地方税中提取5%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逐年积累,合理利用,滚动发展。所谓“切”,就是从财源建设资金中切出一块,专项用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五)必须实行管理方式的大变革。一是在宏观调控上,政府部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借鉴先进地区管理企业的经验,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一个好体制,建立一个好机制,优化一个好环境上,只管发展方向,不管生产经营;只管减轻企业负担,不管企业具体行为;只管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不管企业人事任免;只管组建行业协会,不管协会具体运作;只管牵线搭桥,不管协商行为。做到放手放胆而不放弃,引导指导而不大包大揽,重在项目论证、招商引资、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市场分析、搞好协调服务等方面,积极当好企业的参谋,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二是强化服务。要牢固树立并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政策就是服务的思想,各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经常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同民营企业主打交道,交朋友,帮助民营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三是加强引导。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自身改制改组,围绕股份化、集团化进行投资扩张,向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发展,帮助其跳出“私人所有”的局限,摆脱“家庭式”管理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其扩大生产规模,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产品结构,发展多种行业、多种产品的混合型、综合型实体。四是强化监督。要运用行政、法律、审计、金融等手段,对民营企业主实行监控,促其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照章纳税、遵纪守法;要发挥民营企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标题:发展非公经济 建设小康社会——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