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4.6-第四章(功能性食品学-抗肿瘤)-GXL
1.肿瘤流行现状2.肿瘤概述3.肿瘤发生的诱因第六节抗肿瘤功能性食品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恶性肿瘤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肿瘤流行现状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4.35/10万,占比26.44%;心脏病死亡率为136.61/10万,占比21.98%;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23/10万,占比20.63%。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肿瘤流行现状发病前十位恶性肿瘤的构成1.肿瘤流行现状死亡前十位恶性肿瘤的构成1.肿瘤流行现状中国目前肿瘤发病居前五位的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1.肿瘤流行现状1.肿瘤流行现状各年龄段发病率、死亡率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40岁之后增长较快1.肿瘤流行现状中国癌症发病率与世界相比1.肿瘤流行现状中国癌症死亡率与世界相比1.肿瘤流行现状中国癌症死亡率与世界相比1.肿瘤流行现状为什么我国癌症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品17%???病谱不同:中国:肺、胃、肝、大肠、食管美国:前列腺、乳腺、肺、大肠、黑色素瘤就诊的时间偏中晚期:缺乏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认知不足癌症的5年生存率仅为30.9%(IntJCancer,2014,Sep20)1.肿瘤流行现状中国癌症流行特点发达国家高发的癌肿迅速上升,如肺癌、结直肠癌等。1.肿瘤流行现状癌症防控研究难点1.肿瘤流行现状肿瘤防控突破点2.肿瘤概述2.1肿瘤定义肿瘤(Tumor):是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了持续性异常增殖而形成的赘生物,由实质细胞、血管、支持性机制与结缔组织所组成。2.肿瘤概述2.2肿瘤的特点异常代谢与旺盛生长;是人体内一些不正常的细胞,能无限制疯狂生长异常功能与结构;可侵犯到正常的组织器官,以致造成病变导致器官功能丧失2.3肿瘤的一般形态外形大小色彩硬度2.肿瘤概述乳头状囊状多房性囊状结节状乳头状分叶状2.肿瘤概述肿瘤外形和生长方式颜色一般为灰白或灰红色,但与组织来源有关2.肿瘤概述硬度起源组织、实质与间质的比例、有无变性坏死骨瘤硬脂肪软实质多软伴出血坏死软2.肿瘤概述2.4肿瘤的分类肿瘤多发部位:胃,肝,肺,淋巴,乳腺,结肠等等。2.肿瘤概述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命名,按一般原则有以下3种情况:①癌:(carcinoma):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命名方法为:组织来源加癌。②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滑膜骨、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命名方式是在来源的组织名称之后加“肉瘤”。③癌肉瘤: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则称为癌肉瘤。2.肿瘤概述2.肿瘤概述良性肿瘤纤维膜包被不浸润、不转移破坏因素:体积破坏力:正常情况不破坏恶性肿瘤假膜或无膜包被能浸润、能转移破坏因素:多方面破坏力:超强2.5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肿瘤的生长2.肿瘤概述肿瘤的生长速度•良性:较缓慢•恶性:迅速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良性瘤•浸润性生长:恶性瘤•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皆可浸润性生长为恶性肿瘤生长方式2.肿瘤概述膨胀性生长形成分叶状肿瘤2.肿瘤概述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肿瘤2.肿瘤概述2.5肿瘤的生长与扩散(2)肿瘤的扩散淋巴性转移: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血液性转移:癌细胞通过血管转移。播种性转移:癌细胞浸润腹腔等体腔内部,对体腔内脏器官形成威胁。2.肿瘤概述外因生物性因素:HPV、HBV、EBv、幽门螺杆菌、寄生虫。化学性因素:烷化剂、多环芳烃、亚硝胺、霉菌毒素。物理性因素:X射线、γ射线、紫外、慢性炎症等。其他因素:慢性炎症、创伤。3.肿瘤发生的诱因内因遗传因素免疫状态:肿瘤抗原,肿瘤免疫逃避内分泌因素年龄因素3.1肿瘤发生诱因3.肿瘤发生的诱因3.2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是正常组织在外界致瘤因素作用下,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抑制,致使细胞生长和分化失去控制而发生恶变。癌基因抑癌基因3.肿瘤发生的诱因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产物原癌基因的激活编码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序列原癌基因激活癌基因肿瘤生长相关蛋白结构改变基因表达调节改变(过度表达)异常蛋白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靶细胞形成肿瘤肿瘤抑制基因对细胞增殖起负调控作用缺失发生肿瘤3.肿瘤发生的诱因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1)饮食及不良生活习惯70%~75%(2)遗传10%(3)病毒10%(4)辐射线5%(5)其他5%综上,肿瘤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合理的膳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膳食主要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促癌阶段,膳食不当或营养不平衡会导致促癌过程的加快,合理膳食和平衡营养则可延缓和阻碍促癌过程的进展。4.1致癌主要因素的分布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食物污染:谷、豆、玉米中的黄曲霉素烹调方式:烟熏、烧烤、高温油炸食品添加物:防腐剂、保鲜剂、着色剂、甜味剂、保存剂残留物质:杀虫剂、农药、荷尔蒙、抗生素、多环狀成分饮食习惯:菸、酒、槟榔、咖啡、糖精、油脂太高、蔬菜、水果、纤维摄取太少4.2致癌的饮食因子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1)食管癌经调查研究,已发现以下几个要点:①缺少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②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如钼、锌、镁、硒等。③进食腌制和霉变食物。④喝酒加吸烟则食管癌的发生率显著上升。4.3与饮食密切相关的几种癌症图:这个不规则的略带红色的溃烂的外生性的,位于食道中部的如在黏膜表面所见的包块是鳞状细胞癌。食道鳞癌的危险因素在美国包括大量吸烟和酒精中毒。在别的国家饮食因素可能起作用。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2)胃癌①好吃熏烤食品: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蛋白质在高温下,尤其在烤焦时会分解产生致癌的成分。②饮水及粮食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偏高。而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胃中可能与胺类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很强的致癌物质。③喜吃腌制食品,含亚硝胺。④吃霉变食物,发现胃癌高发区的粮食与食品受霉菌污染严重,甚至在胃癌患者的胃液中,也检出霉菌及其毒素。⑤饮酒:酗酒可损伤胃粘膜,引起慢性胃炎。酒精可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损害和减弱肝的解毒功能。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胃溃疡恶变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3)肝癌在我国沿海地区尤其在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发病率最高。肝癌的发生与饮食的关系如下:①食物的黄曲霉菌污染: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率也高。②水源的污染:污染的水中含有致癌促癌物质,例如蓝绿藻毒素、腐植酸等。③酗酒:酗酒明显损伤肝脏,可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变,在这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原发性肝癌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4)结肠、直肠癌①高脂肪膳食:吃高脂肪膳食的人群,其结肠、直肠癌的发生率比吃低脂肪膳食的人群高,这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②膳食纤维不足:饮食中植物纤维素多的非洲国家,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③其他因素:多吃含丰富维生素A的食物,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多喝啤酒或既喝啤酒又喝其他酒的人群,其大肠癌发病率较高。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开发抗肿瘤食品,要充分合理地应用各种功效成分,诸如免疫球蛋白、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同时,还要注意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对肿瘤发生或抑制的复杂影响,合理平衡各种营养素的搭配及活性成分的配伍关系。4.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蔬菜水果的功效成分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碳水化合物:高糖膳食可诱发胃癌;膳食纤维可诱导益生菌的繁殖;增加排便、减少致癌物滞留;富含硒、延缓癌症成长。活性多糖可增强免疫力低聚糖可调节肠道菌群脂肪: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可降低肿瘤诱发几率。脂肪→类固醇荷尔蒙增加,可诱发癌症。如:增加雌性激素→乳腺癌→胆酸增加,会催化肠道肿瘤成长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亚硝酸化→会催化肿瘤成长减少烟熏、烧拷蛋白质(肉类)烟熏→烟含多环烃化合物及焦油→致癌物→烧拷→蛋白质变性→致癌物维生素:维生素A:防止上皮组织癌变,改变致癌物的代谢,增强免疫反应,增请对肿瘤的抵抗能力.维生素C: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能抑制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降低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维生素B2:降低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维生素E:降低腹腔注射化学致癌物引起的皮肤肉瘤和皮肤癌的发生率.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微量元素:已知在膳食防癌中,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有硒、锗、铁、碘、钼等。根据动物实验,可能有致癌作用的有9种元素是铍、镉、钴、铁、镍、铅、钛及锌。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有致癌性作用的4种元素是砷、镉、铬及镍。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游离基抗氧化剂抑制蔬果中的防癌成份及其生物效应: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生物效应食品提升免疫功能菇类(香菇多糖等)、夏虫夏草、薏仁及含硒食品诱导癌細胞良性分化能胡萝卜素、大豆、冬虫夏草、大蒜、蕃茄素抑制癌血管新生功能大蒜、大豆、儿茶素促进癌細胞凋亡功能葡萄皮、維他命A、人参、蕃茄素、大蒜,大豆、儿茶素抗氧化(自由基)功能大蒜、葡萄、蕃茄素、儿茶素、深绿色及橙黃色的蔬、坚果、小麦胚芽、大豆、胚芽油抑制細胞讯号传导功能大蒜、大豆、儿茶素、蕃茄素及含丰富叶酸的蔬果★含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及一般蔬菜、水果与五谷类※含硒食品:玉米、小米、南瓜、大白菜、葡萄、韭菜、大蒜、内脏类、奶製品、海产类。★含丰富叶酸的蔬果:菠菜、花椰菜、豌豆、蕃茄、柑橘类水果、香蕉、香瓜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1)大蒜美国卫生总署国家癌症中心1992年用2700万美元历时3年进行防癌食品研究,对40多种食物比较后得出:大蒜为第一位有效抑癌物质。4.5抗肿瘤的功能性食品举例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生理功能辅助抑制肿瘤:能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加实验动物脾脏重量,增加吞噬细胞和T细胞数,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胃内亚硝酸盐含量:可降低胃内亚硝酸盐含量,降低胃癌发病率;促进肠胃消化液的分泌以及杀灭微生物等作用。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2)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属类胡萝卜素,但没有β-胡萝卜素之类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番茄红素在番茄中的含量最高,但普通品种含量仅33~37mg/kg,但在一些特殊品种中的含量可达400mg/kg。属脂溶性色素,溶于油脂后方能被吸收利用。生理功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氧化游离基,降低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已证实对预防前列腺癌、肺癌、胃癌最有效,对胰腺癌、大肠癌、食道癌、口腔癌、乳腺癌、子宫颈癌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生理功能抗辐射:防止皮肤受紫外线伤害。当紫外线照射皮肤时,皮肤中的番茄红素首先被破坏,照射紫外线的皮肤中的番茄红素比未照射皮肤减少31%~46%,而且β-胡萝卜素含量几乎不变。这表明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减轻组织氧化损伤的作用。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3)冬凌草主要成分: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冬凌草素、卢氏冬凌草甲素,以及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等一系列萜类组分等。生理功能:对移植性动物肿瘤艾氏腹水癌、食道癌、乳腺癌、肝癌、网织细胞肉瘤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4)虾青素是从河螯(ao)虾外壳、牡蛎(mǔlì)和鲑鱼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但不能转化为维生素A,可作为食用色素使用。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人的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对膀胱癌、口腔癌和由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4.抗肿瘤功能性食品(5)硒及含硒制品硒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红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的必要成分,并以此形式与生育酚相互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即防止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的氧化,使细胞膜避免过氧化物损害。辅助抑制肿瘤作用①蛋白质相结合而成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从而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畸变。②调节环腺苷酸(cAMP)的代谢,使能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cAMP的水平提高,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③硒
本文标题:4.6-第四章(功能性食品学-抗肿瘤)-GXL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9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