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5/131一、音韵学及其功能(一)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第一节音韵学基本知识第六单元音韵音韵学与语音学不同虽然二者都研究语音的,但音韵学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属于普通语音学。2020/5/133(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以《诗经》、形声字为主要研究材料;(2)中古时期(六朝至唐宋),以《切韵》为主要材料;隋:陆法言《切韵》宋:陈彭年《广韵》(《大宋重修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以《中原音韵》为主要材料;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二)音韵学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2020/5/134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合规律。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6.小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2020/5/135(三)音韵学的功用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2、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3、是训诂学的工具。4、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2020/5/136(四)学习音韵学的目的1、有助于学好古汉语(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声训,通假,古今字等)2、有助于学好现代汉语,了解汉语史(五)学习音韵学的方法1、共时观察2、历时观察3、比较观察2020/5/137(一)声母(声,母,纽,声纽,字母)1、五音、七音(见教材)2、清音、浊音3、全清、次清4、全浊、次浊二、声母的基本概念2020/5/138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清: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音。2020/5/139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即成为“三十六字母”。宋三十六字母2020/5/1311三、韵母的基本概念1、韵和韵母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母还要区别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韵的概念比韵母的概念大。2、韵部和韵目韵部指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韵书中把所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起,构成一个韵类。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例如:红[oŋ]、孔[oŋ]、贡[oŋ]三者声调不同,属于3个不同的韵类,而它们所包含的韵母只有一个。韵类有声调的差别,而韵母不论声调。韵部不计较韵头,也不计较声调,因此,韵部的概念比韵和韵母都大。东韵红类[oŋ]:红东公空弓类[ioŋ]:弓戎中隆3.等和呼等和呼是等韵学中的重要概念。等是用来分析汉语语音的一种重要方法。呼是用来区分韵母发音时嘴唇的圆展。4.洪细洪细有大和小的意思。在音韵学上用这一对术语来区分韵头或韵腹开口度的大小。洪音指的是开口度大的韵母,细音就是开口度小的韵母。下面是中古二呼与今音四呼的对比:例如《韵镜》中的开合两组以及四等的排列等韵图2020/5/1317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就叫阴声韵。阳声韵:以鼻辅音(-m,-n,-η)收尾的就叫阳声韵。入声韵: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就叫入声韵。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广州方言保存完整的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例如:入声韵例字2020/5/1320四、声调的基本概念1、四声:韵文的创造者为了使韵文达到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即平、上、去、入四声。2、平仄:就是四声的分类,是平声和仄声的合称。平:中古的平声;现代的阴平、阳平。仄:中古的上,去,入三声;现代上声、去声。3、舒促:是舒声和促声的合称,本是古人用来区分韵尾类别的术语。平上去可叫舒声调,入可叫促声调。古代四声与现代方言区声调对应表2020/5/1322五、古代注音的基本概念特点:用汉字给汉字注音1譬况: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术语:长言之,短言之,急气,缓气)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被)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例:渔,读若《论语》之“语”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音鍼。玏,音勒。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口诀如下: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第二节中古音本节学习掌握内容:一、《广韵》的性质和体例二、《广韵》的声母系统三、《广韵》的韵母系统四、《广韵》的声调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都是较为方便的。《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备的一部韵书,反映了中古的语音系统。一、韵书介绍研究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韵书。韵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按韵母编排的字典。韵书的特点是把同韵或同音的字编排在一起,便于写诗填词的人选字押韵。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将《切韵》一系的韵书作为代表。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魏李登编著的《声类》。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书成于隋代仁寿元年,即601年。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等人奉敕编修《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意思是扩大、丰富《切韵》《唐韵》。这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现在用得最广泛,被称为《宋本广韵》,《广韵》基本上继承了《切韵》的音系和反切。人们根据《广韵》整理出来的语音系统叫做“《切韵》音系”,也称“广韵音系”,这就是中古音音系,代表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广韵》是研究中古音的核心材料。二、《广韵》编排体例:第一,先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五卷第二,每个声调下再分韵。一个韵选一个代表字作为本韵的名称,叫韵目。如东韵即以“东”为韵目。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第三,每一韵中以声纽的不同再分若干小韵。如东韵“同”小韵中有同、仝、童、僮、铜等45个同音字。1.分卷、韻和小韻(一)《廣韻》層次:卷韻小韻韻韻小韻小韻………………1.分卷、韻和小韻(二)分卷:方式聲調→卷→平上去入上平聲卷下平聲卷上聲卷去聲卷入聲卷1.分卷、韻和小韻(三)分卷:《廣韻》標示卷1.分卷、韻和小韻(四)韻:標示上平聲卷各韻目錄韻目反切東韻1.分卷、韻和小韻(五)韻:東韻東韻1.分卷、韻和小韻(六)小韻:東韻中的小韻⑴東小韻1.分卷、韻和小韻(七)小韻:東韻中的小韻⑵同小韻中小韻東小韻三、《广韵》的声母系统《广韵》的声母在《广韵》本书中并没有显示出来。清代学者陈澧通过分析《广韵》的反切上字,发现与36字母并不相同。后来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广韵》的声母系统可以归纳为36个或37个。《广韵》三十六字母表见教材注意与宋三十六字母的区别。四、《广韵》的韵母系统1、《广韵》一共有206个韵。为什么中古会有这么多韵呢?这206韵包括声调的不同。这206韵不是同时同地的一种语言的韵母系统,而是兼有南北古今方言的韵母系统。2、十六摄等韵学家们把206韵归并为16个大类,叫做十六摄。归并原则:韵尾必须相同,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1、通摄2、江摄3、止摄4、遇摄5、蟹摄6、臻摄7、山摄8、效摄9、果摄10、假摄11、宕摄12、梗摄13、曾摄14、流摄15、深摄16、咸摄五、《广韵》的声调《广韵》206韵按四声分卷,即平、上、去、入四声,汉语有4个声调,是南北朝诗人的发现。中古时期汉语有四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不过,其中的平、上、去是调值的高低升降;入声实际上与韵类有关,是指带塞音韵尾的音节。古人对四声的认识,非常玄妙。明末和尚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明末袁子让《字学元元》:大概平声铿锵,上声苍老,去声脆嫩,入声直朴。中古四声的调值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中古的诗人为了押韵,把汉语声调分为两类:平声和仄声。与四声的关系是:平仄中古四声平声→平声↗上声仄声→去声↘入声平声又叫舒声,仄声又叫促声。中古诗人写格律诗,对平仄的要求极严。2020/5/1342(一)上古的声母我们这里所说的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上古没有反切注音,也没有韵书和韵图作依据,对上古音的研究起步较晚。上古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面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节主要介绍上古音的一些特点。关于上古声母的讨论有:全部提出上古声母系统的有三家:章太炎21纽,黄侃19纽,王力先生32纽。第三节上古音王力三十二声母唇音:帮滂并明;舌面:章昌船书禅;舌音:端透定泥余;正齿:庄初崇生;齿音:精清从心邪;喉音:影晓匣;牙音:见溪群疑半齿:日;半舌:来。2020/5/1344相对上古韵母研究而言,声母研究的材料要少得多,可以用于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有谐声材料、古代注音材料、通假异文材料、声训材料、方言材料和汉藏语系民族语言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学者们研究出了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2020/5/1345(二)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考察上古声母系统可用的材料最主要的是谐声字,其次是通假字、声训、异文、直音、读若等文献材料。1、“古无轻唇音”最早研究上古声母并取得成就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他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断。2020/5/1346古无轻唇音,意思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一组重唇音帮组声母,即读作双唇塞音的“帮[p]”母、“滂[p’]”母、“并[b]”母和双唇鼻音的“明[m]”母;轻唇音声母,也就是唇齿音“非[f]”母、“敷[f’]”母、“奉[v]”母、“微[]”母在上古是不存在的,直到中古时期它们才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这个结论主要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2020/5/1347通假异文:封域/邦域附娄/部娄扶服/匍匐伏羲/庖羲芜青/蔓青汾水/盆水古代注音:《说文·女部》:“娓,读若媚。”《说文·肉部》:“膴,读若谟。”2020/5/1348声训材料:《释名·释州国》:“邦,封也,封有功。”《释名·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望,茫也,远视茫茫也。”《释名·释宫室》:“房,旁也,在堂两旁也。”《尔雅·释言》:“靡,无也。”2020/5/1349谐声字:非——悲辈排裴反——版板扳叛番——播潘蟠鄱(番禺)奉——棒捧埲菶未——妹寐昧魅例如:“微”古读作“明”《水经注﹒汉水篇》:“文水即门水也。”。“文”属于“微”母字,“门”属于“明”母字。谐声字:亡(微)——氓(明)未(微)——昧(明)现代方言中还保留着只有重唇音而没有轻唇音的例子。像厦门、潮州、福州等方言中只有重唇音,这显然是古音的遗留。例如:飞(非)费(敷)肥(奉)万(微)潮州[pue][hui][pui][bueŋ]厦门[pe][hui][pui][man]2020/5/13522、“古无舌上音”古无舌上音,意思是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这也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2020/5/1353通假异文:冲子/童子天竺/身毒滹沱/虖池孟猪/明都追琢/雕琢直/特古代注音:《说文·水部》:“冲,读若动。”《经典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音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0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