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韩非子》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说郑国有个人要买双鞋,在家用根绳子量好了脚的尺寸,然后急匆匆奔向市场,找到卖鞋的又想起量脚的绳子忘带了,返回家取,再到市,市已关闭了。这个故事可用于说明•A.法家重视国家治理的规范•B.战国时期没有统一度量衡•C.商品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D.郑国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解析材料信息是郑人一个来回间,市已关闭,这表明市场活动有时间限制。•答案C•2.据大臣汲黯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但汉王朝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A.汉初法律制定趋向成熟•B.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外衣•C.“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D.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解析本题共有三个重要信息: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重用酷吏,统治也很残暴;汉没有重蹈秦的覆辙。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汉武帝时董仲舒“独尊儒术”的特点(即外儒内法且剂之以道)。•答案B•3.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解析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A、C两项都不全面,B与史实不符。•答案D•4.18世纪后期起,不少士人建议朝廷将内地过剩人口组织起来,迁往西部从事开发。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西部开发引起士大夫关注•B.人口膨胀已成为社会问题•C.有识之士警觉英国的扩张•D.清朝的行省制进一步完善•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过剩人口”。18世纪后期,人口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士人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答案B•5.“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换言之,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是()•A.新航路开辟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结果•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C.新航路开辟促成欧洲反天主教会力量联合•D.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率先支持探险•解析材料强调地理大发现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封建势力的参与。远洋航行需要投入很大成本,非一般势力所能做到,需要封建王室或政府的支持才能实现,所以选D。•答案D•6.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王位继承法》,限定了国王的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重申国王必须遵守法律。议会还对革命期间处死国王等事件进行了合法追认。这表明()•A.议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B.资产阶级真正确立了统治•C.英国国王实属虚君•D.天主教会被驱逐出英国•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是逐渐弱化的,议会的权力是逐步扩大的。1701年的法规从法律层面肯定了革命期间处死国王的事件,君权神授彻底被否定;议会颁布的法律限定君主的继承顺序,进一步强化了议会的权力。•答案A•7.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材料说明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B.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要有新发展•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渐趋成熟•解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19世纪下半叶明显好转,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恩格斯认为斗争的方法已经陈旧了,反证了该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相对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成熟。•答案D•8.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专制过于强化是失败的主因•B.单纯发展海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C.洋务运动没有改良封建政治制度•D.缺乏团结统一的领导导致战争失利•解析郭嵩焘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上下不通畅,不一心;李鸿章强调日本举国一心,而中国则是仅以北洋之力在抗衡。故两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没有形成上下一心的改革局面。•答案D•9.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的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16省,参与签名者达20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报告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影响是()A.使立宪运动彻底失败B.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D.列强放弃支持清政府•解析清末“预备立宪”有很强的社会动力,即立宪派的推动。但皇族内阁的骗局使立宪派大失所望,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材料所述就是这一历史现象。•答案C•10.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A.遵义会议B.国民大革命•C.重庆和谈D.社会主义改造•解析由于博古、李德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对此,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答案A•1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人高调主张“日本可以说不”,西方普遍流传“日本威胁论”,美国学者还写了一本书叫《日本:世界第一》。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日本政治和社会开始右倾化•B.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强国•C.中国改革开放引起西方警惕•D.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太•解析材料蕴涵两个信息:日本高调;西方恐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意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答案B•12.下面是我国上市公司价值总值及其占GDP的比重表,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年份、项目、1990、1991、1992、1993、1994、市价总值(亿元)12、109、1048、3522、3691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0.06、0.54、10.2、7.9年份项目1995、1996、1997、1998、1999市价总值(亿元)3474、9842、17529、19500、26471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6、14.7、24、25、32•A.对外开放成绩卓著B.金融市场不断扩大•C.产业结构趋向完善D.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解析由表格中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及其占GDP的比重可知,股票市场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和规范。•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古者,名山大泽不以封,为下之专利也。山海之利,广泽之畜,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司农,以佐助百姓。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盐铁论·复古》•(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其原因。•(2)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建议?据材料概述提出该建议的理由。•(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对西汉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经济现象:西汉初年,商业迅速发展,商人在社会上十分活跃。原因:汉初“无为而治”;统治者对商业采取放任政策。•(2)建议:盐铁官营。理由:私营盐铁造成“浮食奇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器为兵器之主要材料,不宜为民众所掌握;地方豪强经济实力大为膨胀,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安定。•(3)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反击匈奴准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用经济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私营手工业和商业,加剧官吏腐败。•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背景对这些信息进行说明。•答案示例1信息: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说明:图1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对立状态;图2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示例2信息: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对立转变为合作。•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孤立;中国改革开放后通过招商引资、加入世贸组织等活动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经济联系与合作。•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所谓“洋务”乃由于西方社会注重效率,与中国传统社会习惯大相径庭。每一件兵器的使用,都受到传统文化、思想之约束……如开办各类实业工厂,社会上需要有各类商业组织作配合,如零件、银行、保险等,但这些在19世纪的中国都全付阙如;会计没有完善的管理概念,使会计账目不能有效核实;人事管制漫无标准,盖因传统文化欠缺现代人事管理思维。——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走向扩张之路。•——摘编自《扶桑东洋起强邦:日本明治•维新如何拉开了与中国的差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共同历史背景。•(2)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差距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作用。•答案(1)国内: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相对落后,阶级矛盾激化。•国际:西方各国对中国、日本进行侵略,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束缚着新式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教育相对滞后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变法阻力小,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坚力量,而且改革措施涉及社会各个领域,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等。•进步作用: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对华的商品输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引进西学,促进了思想的开放,引入西方科技,开启了中国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创办了同文馆、派遣留学生,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政治妥协是一种极高的政治智慧,东西方的传统政治文化中皆蕴涵着深刻的妥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妥协这种规避暴力、超越合作、孕育民主的政治智慧在东西方政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且有效的妥协机制。美国《联邦宪法》的形成与通过较充分地折射出制宪会议中存在的政治妥协。从某种程度上看,《联邦宪法》的形成与通过也是政治妥协的产物。•——摘编自《美国政治发展中的妥协机制研究》•材料二法国不断地重新制定宪法,而不是在原有的宪法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正,这是法国方式的一大特征。这同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社会力量之间缺乏和解,在法国,革命与民主及其反对者的理论高度意识形态化了。这种不妥协、不断的较量和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形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1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