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姓名:魏法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王凤才20040415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作者:魏法汇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肖春燕.贾世泽.XIAOChun-yan.JIAShi-ze生态危机根源探析——人对人的压迫与人与自然的分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8,25(4)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密切关注的议题.工业革命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但另一方面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人们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必须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即人对人的压迫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人与自然的分离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对人的压迫.因此,当今的生态危机仅仅通过改良是不能够真正得到解决的.人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对人的压迫、人与自然分离的现状,才能使人类既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又合理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学位论文郑少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2008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悄悄地报复人类。因此,当前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尤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为指针,论证了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教训,进而深入剖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并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见解。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界便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便成为人类长期思考并试图谋求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当前,在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面前,人类更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自然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努力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获得持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从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分析了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紧追性,阐述了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思考。就结构而言,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课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主要思路,以及研究的主要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发展的含义及其规律。人类发展主要包括形体、智力和人的素质的发展。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形体、智力和人的素质方面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人类发展也有其特定的规律可循,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首先,人类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人类发展要以社会发展水平为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水平,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人类发展状况。其次,人类发展也有继承性。每个时代人类发展的具体状况,虽然各不相同,但在精神方面,特别是一些能体现民族特质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呈现出很强的历史延续现象。再次,人类发展是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人类发展也一样,也必须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二是自然发展的含义及其规律。自然发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类是在对自然发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中,建立起一定的自然观,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因此,认识和掌握自然发展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从地球的起源、演化直至最后进化出人类来,自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周期运动。从整个自然发展的历程来看,自然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既受制于自身的演化规律,又受制于人类社会的干预和影响。第一,自然发展受制于自身的演化规律。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而是辩证地发生的,其发展的每个部分、每个局部区域的过程、每个有限的阶段和环节,都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断演化。第二,自然发展也受制于人类社会的干预和影响。人类社会形成以后不断地以自己的形式影响着自然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大量人化自然的出现。当然,人类不恰当的干预,也会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不断失衡。因此,在影响自然方面,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使自然在其发展进程中,更加有益于人类。三是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在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关系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也对其作了系统、精辟的阐述,深刻地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及其原因探析。主要阐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教训。纵观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阶段。在这一阶段,自然处于主导地位,人们崇拜、敬畏自然,人与自然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人与自然关系也进入第三阶段,即工业文明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已经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与自然关系也处于一种空前紧张的状态。人与自然关系的第四阶段是生态文明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开始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探析。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有必要对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第一,对自然界的规律认识不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就要遵循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不无关系。第二,从制度层面讲,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这就是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长期存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追求剩余价值。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的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动机,资本家对自然界进行了肆意的掠夺,最终导致生态危机。第三,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紧张状态,也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关系。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利益矛盾主体都只从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只顾民族利益而不顾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以违背生态伦理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去开发、利用、分配与消费自然资源,最终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紧张。第四,科技的滥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行为所带来的副作用也在逐渐扩大,其根源在于人们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滥用,这就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第五,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也是现代过度消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产物。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在人类的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是生产行为,包括杜会物质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以及消费行为。因此,要探究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就离不开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分析。第四部分是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之路,它注重从全局的角度来考察整个人类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确实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作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以减少或消除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且是人的无机之躯。因而,当我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时,就必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现阶段我们更要积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们在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以不断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全面唤醒人的沉睡着的各方面潜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部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主要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处理好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然界客观规律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时,既要看到自然规律的制约性和规定性,也要看到人的能动性在改造和创造自然方面的作用。只有正确处理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变为现实。二是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只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改造,才能使人从全面的方式掌握自然,保证人对自然的利用不会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当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整合与协调,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代内和代际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这样,我们就能合理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一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不仅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还能使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领域不断扩大,能够利用的能源和资源不断增多。因此,我们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四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发展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加强公民的生态环境教育;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五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3.期刊论文段海静.阮心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广西轻工业2010,26(3)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爆发,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环境界研究的热点.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及表现,提出生态文明是人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学位论文沈忠德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2009近年来,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森林面积不断缩减、土壤沙漠化、物种灭绝等,而且这些生态危机越演越烈,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地域的界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生态危机,国内外学者纷纷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寻求根治生态危机的良策,挖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在笔者看来,以实践为中介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哲理深刻,从一个全新的视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便化解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除了前言外,还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追溯了自然观的历史发展进程:(1)古希腊“物活论”自然观;(2)文艺复兴时期的机械主义自然观;(3)辩证的自然观。指出了三种自然观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第二部分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梳理:(1)自然的内涵;(2)马克思自然观的主要思想来源;(3)马克思自然观的唯物主义基础;(4)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论述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理论意义。(1)马克思的自
本文标题: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