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单元教材解读: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会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六、课时安排:约3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题:认识平面图形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田自冰/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3)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感知“面在体上”,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评价任务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感知“面在体上”。通过在纸上描出图形,检查任务是否达成。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叫图形的名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检查任务是否达成。3.通过把学具分类放回学具袋,检查学生是否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图形分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学前准备复习各种立体图形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说出他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这些图形环节二二、探究新知画平面图形1.让学生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在白纸上画一画体会图形形状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多媒体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菱柱的一面分别抽取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了这几个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试着总结各种平面图形特点3.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4.请同学们看:(电脑演示,把长方形拉长,变成平行四边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呢?(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对边相等)像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能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5.请学生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图形环节三实践运用课堂作业新设计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能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图形拼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题:图形拼组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田自冰/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2.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体验。在第一组图中同时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让学生通过动手去折一折,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同时,也在对比中感受到两种图形的区别。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参与对知识的建构。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与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在《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我采用猜想、验证、操作等方法,具体如下: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先大胆的猜想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猜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组织学生动手折、拼等,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3.观察讨论、合作交流法: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评价任务:(1)第二、三环节完成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和具体的操作,体会图形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特征,在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2)第四个环节完成目标二,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第五、六个环节完成目标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评价任务任务1: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任务2: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学前准备说一说、认一认出示几幅图画,说一说它们各像什么。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复习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平面图形复习1.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为拼一拼做准备。环节二二、探究新知通过动手去折一折、摆一摆的活动是让学生,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把握。2.先拿出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的三角形、一个鱼生独立完成拼图3.再拿出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拼的。)能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字母T、一个拐角、还能拼出一个正方形。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按书上图案的样子学着拼一拼,一边拼一边说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拼各种各样的图形。环节三实践运用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巩固、练习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一、单元教材解读:20以内的退位减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校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初步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通过操作,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单元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四、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五、单元教学措施: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六、课时安排:约6课时《十几减9》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十几减9课时:共5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田自冰/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1).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3).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2、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后续还要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几减九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必须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教材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但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创设了元旦游艺活动的大情境来贯穿整节课的始终。3、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计算十几减九的知识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新知识,而是旧知识。但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关
本文标题: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5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