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唐山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唐山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刘国中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海平石家庄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2007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十多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很快,2006年我国钢产量达到4.18亿吨,连续十一年居世界首位,占世界钢产量的33.8%,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铁大国。石家庄经济近年来能够得以快速增长,与钢铁工业的超常发展密不可分,钢铁企业已成为吸纳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渠道,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进入工业化中期,我国经济结构向重化工业转移,石家庄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将发挥重化工业基地作用。按照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坚持融入京津唐“大三角”,与京津错开定位的发展思路,钢铁工业对石家庄乃至更大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和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仍有潜在而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钢铁工业的分析,对钢铁生产过程价值链分析,结合石家庄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和资源能力现状,在SWOT分析基础上,找出石家庄钢铁工业发展的机遇、威胁和优势、劣势,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评价实施等步骤,找出对石家庄钢铁工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发展战略选择。这些战略包括:稳定增长战略、集群化战略、品种质量立体定位战略、多元化投资战略、循环经济战略。希望这些战略选择对石家庄钢铁工业的中长期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学位论文李毅仁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研究2006战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近年来企业界和学术界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既是在此科学领域的初步探索,也是本人在天津大学完成MBA课程学习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从而为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对中国类似的钢铁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钢铁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资金、技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在经过近二十年钢铁产能和产量规模的快速扩张之后,我国钢铁产业进入了以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这从品种、质量、数量等各个方面对整个钢铁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我国政府将在淘汰落后工艺,控制规模增长,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环保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同时,我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跨国钢铁公司兼并重组、构建战略联盟的步伐全面加快,这一切都在深刻改变着钢铁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邯郸钢铁集团公司作为有着48年发展历史的国有钢铁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强的发展优势,但在体制、机制、品种、质量、成本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劣势也愈加明显。战略必须适应变化。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战略作出及时调整。本文在对邯郸钢铁集团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调研、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SWOT分析研究方法,识别分析了邯郸钢铁集团公司的基本竞争战略。根据公司现状及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提出了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板材品种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公司战略目标和总体战略规划。围绕总体战略,提出了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产品组合战略、资产重组战略和循环经济战略的基本方案。3.学位论文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2008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战略管理、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优势,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钢铁产业运行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国际比较、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等,从产业视角对我国钢铁产业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发展和产业整合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目的是为钢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为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调整提供借鉴,为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也进一步拓展产业整合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全文把钢铁产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作为基础条件,把转变钢铁产业发展方式作为目标,从钢铁产业组织整合、产业链整合和产业空间整合三个纬度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市场和政府在钢铁产业整合中的定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构建了资源环境约束→转变产业发展方→钢铁产业整合→市场与政府科学定位的逻辑分析框架。全文共分为8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主要是对立题的依据及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简要的阐述。第2章产业整合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现有的产业整合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主要包括斯密、马克思等早期经典理论对产业整合的相关论述,科斯、威廉姆森等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近年西方学者对产业整合实证研究的结论以及我国对产业整合的理论研究成果。第3章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简要回顾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钢铁产业随工业化进程的演变规律。在概述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总体状况、能源消耗与环境代价之后,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对钢铁产业的资源支撑能力、环境约束进行了重点分析,特别对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和近年钢铁出口热进行了冷静的、深入的思考。第4章转变发展方式与钢铁产业整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进行了对比,认为两者不是对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延伸和深化。对我国钢铁产业粗放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产业整合是转变钢铁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特别就产业整合对促进钢铁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第5章钢铁产业组织整合。对我国钢铁产业组织现状进行了评述,特别指出我国钢铁产业的逆集中化趋势和规模不经济的特征。总结了世界钢铁产业组织整合的历程和动因以及对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启示,指出我国钢铁产业要想在世界钢铁市场中发挥与产能规模相匹配的作用,就必须加强产业整合,实现向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的转变。论证了我国钢铁产业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及产业整合的“难题”,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6大驱动力和概括归纳出5大钢铁产业整合模式。并从国际铁矿石价格博弈对我国钢铁产业组织整合进行透视。第6章钢铁产业链整合。对上游资源的掌控能力和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是中国钢铁产业的“两大软肋”。本章提出了钢铁产业的前后向整合,构筑协调发展的钢铁产业链的思路,对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整合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整体设计。通过对钢铁企业案例分析,实证了产业链整合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第7章钢铁产业的空间整合。在综述产业布局理论的同时,强调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产业布局理论创新。在总结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钢铁产业空间整合的思路:按照“内陆压缩存量,沿海转移增量”的原则,依托现有优势企业,结合兼并、搬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逐步提高产能的空间集中和资源的区位优化配置。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特别是跨区域整合进展相对缓慢,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直接关系,本章对钢铁产业跨区域整合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第8章钢铁产业整合中的市场与政府。市场机制在钢铁产业整合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本章基于资源约束和钢铁产业的负外部性,论证了政府推动钢铁产业整合的依据。资本市场为钢铁企业市场化整合提供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创新手段,政策调控为钢铁产业整合创造环境条件。并以宝钢整合八一钢铁的案例实证分析了市场与政府在跨区域产业整合中的定位和分工。本文提出了以下有创新性的观点:1.构建了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理论分析框架本文把资源环境约束作为全文的基础条件,深入探讨了高能耗、高污染的典型代表—钢铁产业整合及其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构建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已有文献主要把产业整合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行为,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产业整合,而本文把产业整合集中应用于产业层面,在合理吸收战略管理理论精粹并在对现有产业整合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产业视角对产业整合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钢铁产业整合包括产业组织整合、产业链整合和产业空间整合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展开深入分析,丰富和发展了产业整合理论的内容。2.对产业集中度、产业整合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的特征,指出钢铁产业集中化和分散化趋势并存,但分散化趋势占主导地位,导致产业集中度明显下降。论证了产业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与产业整合的活跃度和难易度间的关系,提出我国钢铁产业整合面临产业快速成长过程中的“难题”: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重化工业化的加速,钢铁产业国内需求快速增长,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缺少动力与压力,“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在正处于成长期的我国钢铁产业中还没有发挥出实质性作用,产业整合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出于提升钢铁产业运行效率的需要,特别是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强化,要求加强钢铁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强调产业整合在产业成长期的市场环境下的艰巨性,由此推导出我国钢铁产业整合不仅需要市场自身的整合力量,还需要政府推动的结论。3.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驱动力模型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整合驱动力主要是市场需求约束下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钢铁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市场控制力的内在动力,行业不景气时期往往是并购等产业整合活动的活跃期。我国钢铁产业的运行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钢铁产业整合的驱动力也存在着差异。在我国钢铁产业正处于成长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钢铁产业整合驱动力不仅来自于市场需求约束下的生存竞争和企业扩张的内在冲动,而且更多地来自于资源约束、节能减排、外资并购压力、产能过剩、集中度过低、产业政策等综合因素。4.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条件下,我国钢铁产业整合应在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下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是较合适的整合模式。基于资源约束和钢铁产业的负外部性,论证了政府推动钢铁产业整合的依据。指出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整合的市场环境不成熟,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来实现诸如钢铁产业这样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整合和调整,周期过长,并伴随着资源的持续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政府推动钢铁产业整合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必要的。并以宝钢整合八一钢为例探讨了市场和政府在钢铁产业整合的定位和分工,提出我国钢铁产业整合尤其是跨区域产业整合应综合利用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合力,充分兼顾各方利益,采用“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模式是比较合适的选择。5.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产业链整合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与普通产业链进行了比较,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而构建,而普通产业链则是围绕产业间供需关系建立起来的;普通产业链通常是线性的、单向的供需链,循环经济产业链则是非线性的,可能会以“环”、“链”、“网”等形态表现出来;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各环节、各节点企业间的依存程度更高;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相对更长。并就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产业整合进行了设计,基本思路是:通过产业链整合,进一步拓展钢铁生产流程的功能,使其不仅具有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而且具有能源转换、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等功能,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中的物质循环方式来规划生产体系,发展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的循环利用领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大中小循环。6.系统地论证了产业整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产业整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产业整合的目标和内在动力。本文详细论证了产业整合是转变钢铁产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产业整合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节能减排;有利于有限资源的集中有效使用,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钢铁产业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带来产业运行的相对稳定性、持续性,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论证过程中,还提出一些明确的观点,如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与其说是产能过剩,不如说是技术水平低下、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过剩,产能过剩或许可以通过未来不断增长的钢铁市场需求来消化,而解决“企业过剩”的最好办法是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还提出
本文标题:唐山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