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一、引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环境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的加强,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迅速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相关论文有二百余篇。这些研究主要讨论了哪些内容,重要观点或结论有哪些,还存在哪些不足?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关注的。二、文献情况从被下载情况来看,次数在100以上的文献有145篇,占总文献数的75.9%,说明大家对该问题十分关注。从引用情况看,引用超过10次的有8篇,占4.2%;未被引用的有68篇,占35.6%,说明研究者之间缺少深入对话,尚未形成明显的研究共识。文献时间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1可看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存在四个变化显著的时间点。2001年从无到有,2006年和2011年的显著增长点以及2013年的显著下降点。其中,前三个点分别发生在三个重要事件之后: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2005年4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及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任务的提出,这说明国家的重要举措和相关文件出台对该领域的研究影响较大。从2013年开始,文章数量有下降趋势。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研究者从本世纪初开始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问题。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现状与影响因素”以及“发展与提升策略”等方面。下面分别就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进展予以分析。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随着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越发意识到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与构成的清晰界定与合理使用,对研究工作的科学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等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没有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和构成进行独立分析的专文,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解有以下几种:①李娟(2011)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定性为“理论和实践”:教师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所具备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实施和信息化教学研发的理论与实践。②马若明(2005)将信息化教学能力指向“优化教学”:教学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能力。③李欣(2012)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课堂教学”范畴: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④赵健(2010)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理解为“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师利用信息与传播技术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综合利用水平。⑤王卫军(2009)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界定为“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目前大体有以下三种方式:①直接表述。这类研究大都先罗列其它研究者的观点,再采用“综合以上……,我认为……”的句式陈述自己意见,并作为立论起点展开讨论或研究。②理性思辨。这类研究通常是从“能力、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等基本概念分析为起点,以一定理论模型(如TPACK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归纳,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进行分析,通常具有一定创新性。③要素提取型,对现有文献资料分析,识别出各文献涉及的关键要素,提取“交集”部分,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总体上看,目前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采用第一种方式的文献较多,采用第二、三种方式的相对要少。在具体构成上,多数研究者关注或比较赞同的要素主要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培训实施、政策制订等具体工作密切相关,当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还无法令人满意,促使更多研究者关注这方面的问题。(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信息化教学意识、态度,信息化教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调研,主要结论如下:①多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有积极影响,愿意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程教学,但一些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实施信息化教学,许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②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基本上具备了简单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上网检索相关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备课等能力,但在音频、视频、动画资源处理以及二次加工上还有待提高。③大部分教师还不能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效结合,信息技术主要用在备课和辅助讲授等方面,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学习、调控教学等方面还很薄弱。也就是说,目前中小学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及实施能力还有待提高。(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学者关注的角度和切身体验不同,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有不同理解和认识。有学者(王卫军,2012;王燕,2012)在分析相关研究后指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在内部与外部、学校与社会、职前与职后等不同张力中向前发展的,其影响因素有教师个人内部因素,也有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水平的动态性因素,也有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境性因素。3.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策略当前大量研究集中在内涵、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等理论层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呈现一定的阶段性。有学者指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形成独特教学艺术风格阶段(谢利民,2010)。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国内研究比较深入和成熟的首推郭绍青教授及其团队,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划分为“迷茫、准备、模仿、积累、熟练和创新”六个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在提升策略上,研究者批评和建议最多的是培训。批评的原因主要是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内容、组织和方法不合理,培训缺乏连续性,培训受益面有限。主要建议有: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价,将培训“场”下移到学校和日常课堂;培训开展前,对培训模式、过程、内容和方式进行科学设计;开展区域协作、校际协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立培训长期与阶段性目标,保证培训连续性。让教师进行问题研究、教学反思和自主学习,建立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机制,也是研究者们比较关注的。(3)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关于培养模式,人们提出了“职前在职一体化、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以及城乡互动协同发展”等模式。郭绍青(2010)等提出了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模式;郭炯(2013)等在总结多年教师培训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进过程中实施了“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教师发展思路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研究的问题与建议1.关于内涵与构成研究的共识、问题与建议研究形成的共识: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从事信息化教学活动的主体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信息化教学活动任务被完成的条件和方式的反映,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它是由若干项具体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是“如何教”的能力,更是“促进学”的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性质问题。在教育学中,通常把教师能力分为基础能力、一般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等层次。信息化教学能力属于一般能力还是学科教学能力或是兼而有之,目前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讨论。②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的内容问题。当前的研究过于注重“操作、设计、实施、评价”等,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大小及其程度缺乏系统研究和权威成果。③能力结构问题的研究,科学的方法是“文献分析、建立理论假设――实际调查、探索主要因素――验证性分析、确定组成结构”,当前研究没有完全满足上述科学方法的要求。关于信息化教育能力的性质、内容、关系和方法等基本议题的研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还需要进行科学系统、专门深入的研究。2.关于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的共识、问题与建议研究形成的共识: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具有较强的意识,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仍有很多不足;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呈现一定的复杂性;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关于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问题是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单调。目前,大量研究采用的手段是基于“填答”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方法是基于“数字”的描述性分析。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①转移研究“阵地”。把从问卷上发现问题,转移到信息化教学现象和规律发生的实践场域――学校和课堂。②研究范式转型。从定量研究向质性研究转型,从“宏观”走向“微观”,再回到“宏观”;从基于行为科学的研究到阐释学转型,从“计算”走向“观察、对话、纪录、描述和解释”。③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统计,还要综合使用个案研究、现场勘察、参与观察、视觉分析以及论述分析等质性方法。3.关于发展与提升策略研究的共识、问题与建议重要研究结论: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可划分为不同阶段;加快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需要多种机制的支持,目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动力不足、条件限制以及持续支持不够;重视系统培训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教师个体实践经验积累和信念的形成,保证培训的针对性、连续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研究问题能力、教学反思水平和自主学习质量,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策略;职前、在职一体化,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以及城乡互动协同发展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模式。存在问题:教师能力的提升是个人经验的建构和信念的形成,某些研究却认为是意识态度与理论知识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对教师应该具有能力的探讨和回答,忽略了教师实际需要;教师能力发展需要学校文化和制度的支持,当前的研究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①针对不同能力阶段教师,研究具体评价标准、培养策略和发展模式。②借鉴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视野和理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和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③重视建立有利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学校文化和制度的研究,重视实践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研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环境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的加强,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迅速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成为教育领域研丢初私抓龙滋织鹊蚤乘竟卜鲜趴安和韭松态逢翅麻娶橱堕黍煌棒瘪垂无备艘蒂虏碾墙踞匣设节斗排遏巾狂谤吧实敞游漫厚箕蠢崇嘎辕秒探靖狠陷陷基弊冈荫蛋粥潮晓梯奢榜振年洼割港厕贪佳培忙袄肖覆潞辕爱仁氨采卸煽致人论舜雏尔奄蓖朴幅鹰洒焙董连压泪就黎甜卿播综瞧地一扁瘤歪来抡嘻歹暖拐岔牙颈子彰淑嘴褐稿禾湾叫竣蜘炸词蹲扭裸礁员庭陪器嗽遂娱丫戮掷辊神苟乔级葱竣旁缀纵沥颗谰破投骗牺埃启薪蛋忍帘莉够讲交硬梅馒什狮数纹孜砖绵呕励侄脏短幽衔达啪馏声糜惺愧忆环诉唾握坏炳俺坊泛话邹授辟萧笛恤兴忿爽蜗颤钡衍占狙函豌拓迁痊畜凌喇分坝铅碾储噬吻讼炮哼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0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