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人物发展脉络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人物发展脉络人物简介贡献及新闻思想王韬江苏吴县人,它一生中有三件事对他影响最大,即:上书太平军、游历英法、主编《循环日报》。1、鼓吹国人办报,王韬积极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在各省会城市办报,还要办西文报。2、重视报刊政论。他主张办报要“立言”,因此应:“博采舆评”。他主编的《循环日报》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其中包括议论时事的时评和阐释政治思想见解的政论。3、致力于革新文风。晚清文风不敢大胆地触及时政,不敢直抒己见。王韬却赞成经世致用,他的文章,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坦诚己见,冲击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保守文风,对后来报章体的形成与流行,起了先导作用。4、提出报刊言论自由的思想,并对报刊的功能做出了归纳,表示报刊应该“通外情,广见闻”,“下情上闻,任意下达”,“启民智,辅教化”。5、王韬主编的《循环日报》成为“中国人自办成功最早的中文报纸”。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曾上书清廷主张变法,创办了《万国公报》。1、1895年8月创刊《万国公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办的第一家报刊,该刊每期刊载论说一篇,是对上皇帝书的思想与主张的具体阐述。《万国公报》作为维新派宣传与联络的的工具,加快了维新力量的汇合。2、1895年12月《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出版,作为维新派得第一家正式机关报。该报出刊载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但是在光绪皇帝重压下,1896年1月被迫停刊,出版1个月又5天。1896年上海强学会机关报《强学报》创刊。3、《强学报》集中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要求,还提出“明定国是”的主张,宣传设立议院、组织学会、开办报馆等政治要求,表达了维新派强烈的参政愿望。4、康有为认为报馆应该有“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的作用,随之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热潮。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他是从康有为,参与维新运动,毕生与文字宣传工作结缘,既是政治活动家,又是学者、政论家、报人。1、1895年,梁启超参加《万国公报》、《中外纪闻》的编辑工作,1896年,参加创办《时务报》,任主笔,思如潮涌,才华洋溢,以文章闻名国内。2、梁启超在报刊、新闻、舆论、写作等方面,有许多论述,集中代表了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在中国新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梁启超认为“报馆有益于国事”,因此维新派把创刊报刊作为推动变法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他还认为报刊应该“去塞求通”,国家的强弱在于通塞,而“去塞求通”的首选工具是报刊,并首次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和作用。4、梁启超是我国最早提出对“党报“见解的人,他认为,《时务报》、《知新报》早已超出一人之报的范围而是党的报纸。5、梁启超提出,报馆应该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报馆对政府的监督,是舆论监督,而作为向导者,报馆应该面向大众,具有“救一时明一义”的特征。6、梁启超对办好报纸提出了四个原则:①、宗旨定而高,以国民最多数利益为目的。②、思想新而正,要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同胞。③、材料富而当,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而得一字之益。④、报事速而确,重时事。7、梁启超采用了“忠告、向导、浸润、强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的手段来宣传和制造舆论,使维新思想深入读者内心。要想形成健全的舆论观,应该坚持“常识、真诚、直到、公心、节制”这五个原则。8、梁启超在办报过程中还创造了一种形式自由、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人们多称作“时务文体”或“新民文体”。这种文体曾长期为中国报刊所采用。9、1902年2月梁启超又在横滨创办了《新民从报》,这是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包括在内,其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是中国报界前所未有的。严复福建候官人,出身名医世家,初期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变法自强,但晚年思想保守,主张尊孔读经,反对白话文。1、1897年10月在天津与李志成、王修植等人创办了《国闻报》,该报是维新派在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宣传阵地。2、所撰《国闻报缘起》是阐述维新派新闻观的一篇重要文章,文章指出,国闻报以报道国内外时事和载译外国报刊材料为主要任务。3、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辟韩》等文章,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变法自强,在当时影响很大。孙中山广东中山人,兴中会创始人,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华民国的缔造人之一,提出“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执政纲领。1、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同时利用当地的华侨报刊展开革命宣传。但是效果并不理想。2、1900年孙中山为了鼓动革命派与保皇派作斗争,他亲自组织创刊《中国日报》,委托得力助手陈少白在香港办报。《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陈少白广东新会人,是孙中山的密友,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随中山流亡日本,后来到香港筹办了《中国日报》,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后来脱离政界,兴办实业。1、1899年冬,他奉孙中山之命去香港筹办《中国日报》,创刊后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日报》早起宣传内容主要有:①、宣传反清反封建。②、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介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历史。③、报道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④、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罪行。⑤、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与保皇派论战。2、《中国日报》革新了传统的竖行长行的版式,采用短行排印。《中国日报》在出版日报的同时还出旬刊《中国旬报》,主要发表论文,文艺作品,它的“杂俎”专栏移入日报后改名《鼓吹录》,是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3、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所继承,是资产阶级革命报刊的特点之一。袁世凯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陆军之父,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华民国大总统等职。1、1912年三月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了袁世凯,新闻传播的短暂繁荣也随之结束。袁世凯打着共和的旗号,用残暴的手段实现专制统治,迫害新闻就,捣毁、查封报馆和殴打、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2、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事业遭受重大打击,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作“癸丑报灾”。黄远生江西九江人,1904年东渡日本官费留学,专攻法律。1909年回国后任邮传部员外郎,1912年开始记者生涯。1、黄远生善于采访,勤于写作,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被称为“报界奇才”。2、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点:①、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②、报道重要人物事件。③、抓住具体场景细节。④、语言通俗生动。3、黄远生认为记者要做到,能想,能走,能听,能写。其次,他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要真实,精确,客观,系统。他还提出,办报是为主持公道,指斥时弊,记者应为民生社会请命,反映民生疾苦。陈独秀安徽怀宁人,1896年考中秀才,收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他走向西方求学,踏上了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党、共产党的道路。1、陈独秀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成为杂志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他从三个方面领导了《新青年》的发展,①、制订刊物宗旨和不同阶段的办刊方针。②、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③、组织编者、读者和作者队伍。2、1918年陈独秀调整办刊宗旨,邀请鲁迅、周作人等著名作家撰稿,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反对封建主义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好似春雷乍响,惊醒了一代青年。3、《新青年》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是它唤醒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为当时的媒体的新闻传播增添了新内容。蔡和森湖南湘乡人,1918年同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向导》主编两年零八个月。1、他担任《向导》主编期间,在该刊上发表文章360多篇,这些文章有对现实问题作系统分析的政论,也有短论。他的文章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的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
本文标题: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人物发展脉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0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