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学记读后感1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学记读后感2在还没有学过《学记》之前,就曾听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而在仔细学完《学记》后才真正领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就是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结合我们自身而言,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能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学习能力最强最需要老师引导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格就将定型,我们小学老师就应该教会他们摆脱可能会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因为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第二原则当其可,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掌握教育机会,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比平时更加深刻。如果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了,之前吴院长也和我们说过,很多小学女教师在工作两三年后才来考研,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即使学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学的进去呢?第三原则是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小孩,也要顾及到一些学习知识比较慢的学生,当然最好的就是知识难度能够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教学太过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那么这样子的教学,实际上是毫无成效的。第四原则相观而善,指的是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学校里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而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的时候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当然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不过在当今社会互相切磋学术的朋友实在是不多了。虽然《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学习效仿,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学记》是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的楷模。学记读后感3《礼记·学记》开篇说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汉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后,中国的教育哲学、教育理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变。汉武帝在诸子百家里选择儒家的教学思想为国家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我们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教我们平常思维的方法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处事待人接物的纲领有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此书真正能帮助大家都获得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能成为、学校、社会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读本及参考教材,亦同时启迪我们父母师长们应从小注重培养儿童的德育。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强国之本。”今天,我们给儿童最好的基础教育无过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儒家圣贤文化,并希望得到各界共同来参与和大力推动。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姐妹重圆读书梦。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事迹,“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希望我们大家能携起手来,让美德世代相传。学记读后感4西汉郑玄云“《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意。”意思是说,《学记》记载的是人学和教的意义,也就是学圣贤怎么学?教怎么教?《学记》是最优秀的教育哲学论著,这里的“学”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学习,它是指中华先祖的圣哲教学体系。它的教学目的在开篇即说得很明白,培养“觉的大人”以“化民成俗”。它的教学内容是“知道”,“人不学,不知道”,要了解这个“道”,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它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大学之道”,“大学之法”。《学记》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内涵十分丰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为人师者,读此类经典书籍,自然需要精读、回读、细读,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其中的教育智慧,读以致用。无论是观名家上课还是看名师课例,都能看到他们引导学生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点拨到位,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老师润物无声地指引下,拓展思维,积极表现,精彩不断。让人惊叹,以为妙绝。这样的教学过程正契合了《学记》中的一段话“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它的意思是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道而弗牵——引导而不强迫,平和启心智“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为人师者要有这样的信心,也要有这样的观照,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学生是可以教得好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在教室里就会很耐心、很真诚地为每一个学生负责。曾经有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师,面对学生吵架甚至打架后告状的问题,孩子们总会说“老师,他怎样怎样。”大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别人的不是,而不会说“老师,我……”老师这样引导,他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了八个字“贤人争罪,愚人争理。”然后解释说如果一个人是贤人,一定会争罪是自己的;一个很笨的人,则会争道理是自己的,过错是别人的。经常引导,孩子们就耳熟能详了。当孩子们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时,老师“示之以道途”,在黑板上展示并天天讲,让孩子们对照着去落实,慢慢的就养成了习惯,有问题先学会了自省,开启了心智,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自然会越来越融洽。在班里,我也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刚入初中时,孩子们读书少,写出来的文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我就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见识还挺广的,紧接着就顺势引导,其实老师的这些见闻都是从阅读中获得的,然后每隔几天就给他们推荐几本好书,还把自己写的拿给他们看,让他们发现读书写感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适当的,再开展一些富有趣味的读书活动,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剩下的路要靠他们自己慢慢走。到了初三,好多孩子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书虫”了,现在,他们的口语表达,书写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青春因为书香的润泽变得愈发美丽,我们的关系也因为阅读的默契而变得愈加和谐。强而弗抑——鼓励而不压制,自信激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一直以来为老师们所称道,他告诉孩子这样的道理,“按时不迟到有糖吃;尊重老师有糖吃;敢于和坏人作斗争有糖吃;承认错误学会反省有糖吃。”就很好地运用了“强而弗抑”,正所谓“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他道出了孩子的四个善,于是孩子会越来越往善的方面发展。记得那年去外地参加一个同课异构的公开课,课堂上,我发现一个小女孩想举手又不敢举手的样子,眼神中有一丝胆怯又有些许期盼,我便请她发言,刚开始,她的声音有点小,我鼓励她说“你的语言组织得很好,富有条理性,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后来,在一个微写作练习展示中,她竟然第一个举起了手,声音洪亮地读完了自己的文字,我毫不犹豫地对她大加赞誉,并称她为“诗意女孩”,因为她写的内容确实有文采。听到了我的赞美,女孩有些羞涩,但她的眼光中分明射出了自信的光芒。后来,当地的老师在评课中也提到了这个细节,说我对这个女孩的关注非常有意义。现在想想,也应该是运用了《学记》中提到的“强而弗抑”原则吧。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多留心,多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加鼓励,引导他们向善、向美的方向发展。开而弗达——启发而不灌输,深思益创新教师的责任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因为质疑是开启创新的钥匙;教师的责任还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不是一味依赖老师,因为实践出真知,学以致用才能达到学的真正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肯定学生的大胆质疑精神,拥有独特的见解。记得一位数学老师曾对一位同学说,老师给你讲了一道题之后,你要学会举一反三,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而不要同样类型的题总是问老师,想直接得到答案,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深入不到本质。在给学生讲题时,她从不直接给答案,总是先让学生多读题意,看自己读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地向未知走近,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答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与喜悦。要想让学生“善学”,教师就要“善教”,而我们的“善教”也是要以“善学”为前提,博学多识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教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学记》中“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教和学都是无止境
本文标题:学记读后感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1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