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临浯小学教师教研活动评价标准
临浯小学教师教研活动评价标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关注的是教师自主教研意识的确立,个人能力的系统超越(教学问题的诊断、行为的改进、以及由此而来的理念更新等等),通过组织成员的素质互补,提升整个组织的学习与研究水平。有效的教研实质上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式的组织学习、实践、反思与改进的系统过程,基于以上理念我校试建立了此评价标准及量表。评价标准共分四大要素,也就是评价量表中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又分10个小要素,也就是评价量表中的二级指标。每一个小要素都根据其在活动中的重要程度予以赋分,并统一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一、目标明确1、专题清晰典型,要切中时需(此项量化标准为15分)*专题清晰:指的是研究者对专题的概念要明确,教研活动到底要研究什么,都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要做到非常清楚。*典型:指的是所选的专题要具有典型性,是组内教师的共性问题,是针对多数教师或学生的问题。*切中时需:指的是所研究的专题符合组内成员的需要,正好是大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专家常说“一项研究,专题选好了研究就成功一半了”,可见专题的确定是多么重要。2、任务明确具体,有预期指向(此项量化标准为10分)*任务明确具体:指的是一次教研活动具体要研究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明确。*有预期指向:就是针对任务明确具体来说的,是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要拿出怎样的结果,是初步形成某个问题的解决策略,还是某种课型的操作设计等等,教研组要有具体的预设。从教研者角度来说,有了具体的目标,大家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和思考,教研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有利于教研目标的达成。从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验收活动效果。二、准备充分1、活动之前有策划(此项量化标准为5分)活动之前的策划:指的是活动之前组长对本次活动都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么干等要有计划。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活动前的精心策划是教研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系列的专题研究应有比较完善具体的计划,而对于这样单次的教研活动策划可以简单一些。2、专题学习有思考(此项量化标准为5分)*专题学习:指的是教研组成员围绕教研主题要提前对相关理论、已有经验进行学习,为教研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有思考:指的是教研组成员提前不能只是单纯的学习,一定要通过相关的理论、经验的学习,对即将研讨的主题或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有效的教研实质上是有效的、合作式的组织学习,是个人在组织中的共同分享、创造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习是重要基础。每一次教研活动,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是有备而来的,这样教研活动就会成为观点与观点之间的碰撞、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锋,到最后将会是智慧与智慧之间的交融。三、过程评价1、气氛热烈、互动性强(此项量化标准为10分)*互动性:指的是参者能够围绕研讨专题有交流有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为解决问题献计献策。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是主体参与、合作共生,实现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自说自话、没有共鸣、没有碰撞的教研,称不上教研,更谈不上有效。2、重点突出,集中突破(此项量化标准为10分)*重点突出,集中突破指的是:参与研讨者的发言能够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对于教研活动的重难点内容能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和解决。任何一次教研活动都不可能是无效的,我们这里所谈的有效其实指的是高效,而重点突出就是高效的标志。3、研讨深刻、有理有据(此项量化标准为10分)*研讨深刻:指的是参与研讨者思维有深度,在表述观点时能够结合具体的现象,并能够透过现象揭示问题本质。*有理有据:指的是参与教研者表述观点时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支撑。专家型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最大不同点是:专家型教师往往能够从事情的表象敏锐确定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每个问题的解决策略背后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支撑,并能够使问题的解决策略确实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而一般教师往往只能就事论事,不能由表及里的去思考问题,难以有进一步的提高。因此,研讨中教师无论是反思还是讨论都应向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向努力,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久而久之思维层次一定会得到提高。4、调控梳理、注意提升(此项量化标准为10分)*调控梳理:指的是主持者在教研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研讨的进程、主线,引导教师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对教研中老师的意见、问题及时进行收集整理,为形成结论做好准备。*注意提升:指的是主持者要在收集整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最后形成成果或结论。教研活动主体是教师,但教研活动成败与活动主持人的行为密切相关。教研活动主持人作为活动进程的主导者,是架构实践和理论桥梁的核心人物,一个好主持人就是一次好的教研活动。四、教研效果1、研讨有结论、研究有成果(此项量化标准为15分)*研讨有结论:首先指的是要关注教研过程中达成共识的意见,最终要形成一个大家认可的结果。其次,要关注教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争议,能解决的要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有解决的设想,而不能是议而不决。*研究有成果:这一点是针对第一个要素中第二个小要素而言,指的是要达成预期的成果。教研活动的过程是教师观点交流、智慧共享最终形成新认识和新方法的过程。如果活动中大家研讨的很热烈,但最终没有形成明确结果的话,教研的价值就无法体现。2、意行有改进、研究有延续(此项量化标准为10分)*意行有改进:指的是通过教研活动,教师教学意识和行为要有所改进。*研究有延续:指的是专题研究不能随着研究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去进一步思考和完善。教研活动是否有效,最重要的要看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是否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评价一次教研活动是否有效,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于现场,而更应关注到教研之后的所产生的效益。另外,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和行为应该是不断更新,螺旋上升的,因此,有效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研究与进步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这一项标准不是通过现场活动就能够表现出来的,还要通过实际看课等途径来评价,因此,虽然很重要,但相对于现场活动赋分较小。五、关于评价主体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在评价主体上我选择了组内教师自评,组长自评和主管领导评价。1、组内成员自评:鼓励参研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反思,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自主发展的能力。2、组长自评:鼓励组长自评,能够促进组长对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的反思,有助于组长组织能力的提高。3、主管领导评价:主管领导从管理和指导的角度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能使教研组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有助于下一步的改进,同时对主管领导也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六、评价标准的使用原则遵循“轻检查、评比,重诊断、指导和激励功能”的原则。1、教研组成员和组长进行自评,只是起到帮助教师规范教研活动,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研活动的作用。在短时期内可以进行,以后随着教研活动的逐步规范有效,自评可以逐步淡化直至取消。2、对于教学管理者来说,要想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一方面有助于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是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衡量和管理所必需的,因此管理者对评价标准的使用,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甚至是经常的、常规的,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
本文标题:临浯小学教师教研活动评价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1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