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在互补借鉴中谋求发展
在借鉴探索中谋求新发展众所周知,2000年一汽集团的公司化体制改革推进,是集团公司56家分公司、子公司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经营的分水岭。站在新起点上,回眸它们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经营好的公司有其相同的一面,而经营不好的公司却有各自的因由。以下对装备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和教培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两个公司在历史、现状、产品及经营领域等方面的比较,在相同与不同中互补借鉴,寻找中心在困难与挑战中蕴藏的希望和机遇,把中心不断做精、做强、做大的答案。一、比较之中找异同,互补借鉴寻规律回顾公司与中心走过的历程,我们来比较二者在历史、现状、产品和经营领域中存在的相同与不同。1、相同之处。历史状况:都是一汽集团在计划经济下诞生并为其服务,运营经费由集团管吃管填的分厂和学校;公司体制:同是隶属于一汽集团公司的分公司与子公司;经营思路:依托一汽市场为主,开拓社会市场为辅;经营模式:订单式的制造与培训;生存方式:在市场经济模式下运营,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自主经营,自负营亏;集团支撑:通过努力受到集团公司的重视,给予政策扶持,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舞台。2、不同之处。经营产品:如果说公司经营的汽车零部件和设备是企业诚信的“名片”,那么中心经营的人才则是提升信誉的“绿卡”;管理对象:公司是管理、技术和操作员工,中心是教师、学生;发展途径:公司发展靠产品、技术、质量、成本的支撑,中心发展靠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用人企业的良好口碑来发展;目前现状:公司面临着市场、产品的重新定位的十字路口,未来发展景尚不明朗,中心则是在教学、育人、培训和输送人才等方面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发展处于上升势头。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指出:“普遍存在的东西要从方针、政策里面去找答案;反复出现的东西要从规律性里面去找答案。”比较的结果告诉我们:不管是企业还是中心,要想发展并且发展得好,只能靠自己,因为世上没有救世主;一汽和外部的支撑是二者在短期内迅速积累和扩张的先决条件;先进理念、管理模式、诚信美誉度与积极融入一汽乃至社会经济产业价值链,并成为重要的环节,是二者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二、形势面前谈希望,逆境之中搏机遇2000年7月,中心由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学校组成后,集团公司对其经费逐年减少,经过三年过渡后实施零补贴政策。期间,中心虽在内部管理、办学、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探索创新,来服务一汽,回报社会,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尊重与认可,达到了企业、学校和社会三者互利共赢的办学目的。但由于学校缺少资金支持,教学硬件和教学环境相对较差;人才需求属于买方市场,学生毕业后择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和社会在职业教育的产学结合方面投入力度较小,给学校教学实践、学术研究及经营等方面造成的压力较大。通过对制约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的解析,中心要认识到:不仅要敢于面对市场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更要积极地在逆境中去搏取机遇。当前:1、中心通过努力,首批进入国家211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魏主任代表中心的全体教职人员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使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到达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中心还争取到了国家资金的支持,并正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保护机制。2、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坚定“以服务为导向,走校企融合的发展道路”的先进理念,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持续为发展一汽自主汽车品牌的战略目标服务。为汽车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的职业人才,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尊重与认可。3、西方白领阶层流行着“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的“知识折旧定律”。这就使已毕业并走向工作岗位的员工有重新走回课堂,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与需求。4、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将有20万名学生参加高考,而全国高校只招收10万名学生,其他学生将成为中心承担起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双重历史职责,这也必将成为中心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所以说,中心要借进入国家211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等利好政策的东风,在经过不断改革和探索的基础上,抓住得之不易的机遇,服务企业和社会,立足职能、创新经营、体制和机制,走上中心高速发展的经营轨道。三、直面现实拓思路,探索发展新模式1、做强培训主业,广招社会生源,积极接触强势企业,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中心的大名叫一汽教育培训中心,所以必须要承担起培训一汽员工的重任。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塑造“自主汽车职业人才”为根本。中心要从企业用户的需求出发,深入基层调研,开发在职各层次员工的培训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着重解决受训人员在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科学管理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及生产技术难题等方面的困惑与不解,使员工从一汽集团公司强迫学到自愿学的思想与行动的迅速转变,促进在职员工培训率和自觉性的提高。广招社会生源,使生源实现多样化。中心可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可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亦可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育,实现中等职教与高职教育的融通。对高职生源既不能降低基础文化要求,又不能忽视其专业岗位针对性的标准,做到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的人才宁缺毋滥。接触强势企业,拓宽学生择业渠道。借助中心已分配到青汽、云南红塔等公司学生的良好口碑,积极与一汽●大众大连发动机厂、一汽成都汽车厂等一汽内部公司、合资公司及社会的强势企业广泛接触,通过定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2、同国内外知名高职院校对标,打造名师队伍,创建品牌专业,不断提升中心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职院校对标,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不断适应企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着重选拔各专业的带头人,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教师要深入工厂承接课题,搞科研和技术开发,同时学习最新的技术管理规范,把工厂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课堂;从工厂引进具有工程系列的中高级技术职称,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有一定年限,经过教师培训,取得任教资格的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形成教师队伍的优势互补,努力打造一支把握技术前沿,专兼职结合高素质的名师队伍。找准“突破口”,创建中心品牌专业。精心搞好专业布局。结合中心师资、设备等资源实际,选择几个专业进行试点经营,在专业布局上走精品之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优势;努力创建“示范专业”。注重发挥所选专业示范力量的辐射作用,不仅对本校其他专业起到引领和促动作用,更要在其他职校产生积极和广泛的影响。打造“重点专业”。与一汽发展的生产项目相匹配,着重对中心的传统专业进行现代化革新,不断提升中心的核心竞争力。3、发挥基础设施与设备的优势资源,搭建实习平台,优化培训模式,推进中心经济的持续增长利用设施资源,优化培养模式。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培养的模式多样化。实施模块式教学,尤其要设计好实训模块,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施结果控制,注重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如图书馆、计算机房、语音室、基础实验室要全天侯开放服务;通过实训、课题、案例等途径,将知识、技能等教学活动渗透到素质教育中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积极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来。利用中心设备,实现培训与收益双赢。校办企业与实习工厂的设备资源在满足学生实习的基础上,对一汽内部及社会企业进行承揽带料加工活源,一可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二可节省实习原材料费用,三可为中心获取收益,实现培训与收益的双赢。同时,对教室、设备等进行租赁也可成为中心新的效益增长点。此外,中心在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对校徽、校旗、校训、校歌、校容校貌及师生行为规范与准则进行不断完善和严格管理;加强中心的内外宣传工作,加强与国内高职院校的学术交流,扩大其在一汽内部、社会及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达到内强管理、外塑形象的目的,对中心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支撑。上述为个人的浅薄认识,请批评指正。王洪峰2007年2月14日
本文标题:在互补借鉴中谋求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