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一)
第一章前言前言一般由4部分组成,即:任务的由来与目的任务、编制依据、方案编制所做的工作和方案适用年限。一、任务由来与目的任务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2009】61号文)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实施意见(豫国土资发【2009】113号文)及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豫财建办【2009】162号)的要求,××公司为了办理采矿证的延续(办理采矿证、缴存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委托××地质队(公司、院)承担了《河南省××县××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河南省××县××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矿山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估,制定矿山企业在建设、开采、闭坑各阶段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落实矿山企业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为矿山企业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并且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主要任务为:1、收集资料,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2、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3、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采矿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4、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和恢复治理技术措施。6、安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案。7、进行恢复治理工程经费概算。二、方案编制的依据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和其他,共分4部分。依据排序是先国家,后部、省,最后是厅。同级别以时间先后为序。(一)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1996年8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8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1985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7)《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9)《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发[2000]38号);(10)《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公布,自2011年3月5日起施行)。(二)政策文件(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2009】61号文);(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4)《**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号文);(5)**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实施意见(国土资发【***】***号);(6)**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豫财建办【2009】162号);(7)《**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审查工作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10]40号)。(三)规范、规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0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第81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199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土壤环境技术标准》(GB15618-1995)注:上列规范、规程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上述规范进行修订后,以新批准年号为准。(四)其他依据(基础资料)(1)《××矿区勘查报告》(储量备案文号);(2)《××矿区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证明)或《××矿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市(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市(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4)《××市(县)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水源地保护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此报告、方案可以利用);(5)《××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6)方案编制委托书。三、方案适用年限新开矿山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备案表》确定的可采储量、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加之基建期、闭坑后的恢复治理期,确定《方案》编制服务年限。延续开采矿山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备案表》确定的可采储量、《方案》编制时国土资源部门储量动检报告中剩余的可采储量、生产规模,计算矿山服务年限,加之闭坑后的恢复治理期,确定《方案》编制服务年限。《方案》适用年限为5年,不足5年的按照实际年限确定。若采矿证到期后需要延续、开采规模与开发利用方案发生变化,应重新编制或修编《方案》。四、方案编制所作的前期工作评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情况,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做的相关工作,列表说明。内容包括:资料收集×份,开采现状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地形地貌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自然及人文景观调查、工程设施调查××km2(以评估区的面积为基准),地表水、地下水调查×处,矿山现有的地质灾害点×个,露采场×个,排土场(废渣堆)×个,工业设施×个,照片×张。对于邻近有矿山,增加调查面积;如果评价排土场引发泥石流时,以分水岭为界,增加调查面积。如果是一级评估,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第6章要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0,有重大影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将野外调查工作列表1-1,并填写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表1-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单位工作量说明收集资料份勘查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水源地保护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野外调查调查面积km2比例尺1:1000,包括矿区及周边影响地段评估面积km2调查线路km地形测绘km2比例尺1:1000~1:5000排土场个规模、形态…崩塌体个地下水点综合地质调查点个钻探m槽探m3……提交成果数码照片张选用××张文字报告份1图件套3第二章矿山基本情况本章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环境;矿山开采历史,矿山开采现状;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第一节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及交通本小节主要择录选用《××矿区勘查报告》的相关内容,但必须选用最新资料。矿山所在地隶属于××县××乡(××村),距县城的距离与方位,距交通干线的距离,交通状况,附交通位置图。方案中所附的交通位置图,不能简单的从老版本地图上复印,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村村通公路等已投入使用,将最新的交通线标注上去;有的县市在进行乡镇合并,行政区划也应引用最新资料。矿山交通位置图,以矿权地所在的县市为基本图幅,公路、铁路、一般道路、省界、市县界、城市、村镇、河流、水库等主要标志,采用正规的地形图图例;矿区位置应有图例,用红色标识,要醒目,尽量使矿区位于交通位置图中间;图件比例尺不宜太小,采用线段比例尺时,比例尺取整数;图名在图的正下方,居中,比正文字体小一号加黑。二、矿山范围及地理坐标矿山范围从采矿权人提供的采矿证或“国土资源部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上抄录,说明矿区面积、地理坐标,附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若是北京54坐标系,应换算成西安80坐标系,将两个坐标系的拐点坐标同时列入表内)、开采标高(目前颁发的采矿证上是——开采深度:×××m标高—×××m标高)。三、社会经济概况1、区域经济概况——以县区为单元。社会经济状况采用最新的统计资料,县域面积、人口、经济规模、人均年收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2、矿山附近经济概况,矿区范围内居民户数、人口(若居民点较多时可列表录入自然村名称、居民户数、人口数量)。3、矿区范围内及周边的文化古迹、交通电力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4、矿区及其周边土地类型及利用现状,山区植被(森林覆盖率、树草类型)情况,为确定评估级别、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为生物治理打基础。一级评估必须附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列表说明土地(耕地、林地、果园、荒地)的类型,占有面积及比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详见附录2。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主要介绍矿山企业名称、位置、范围、相邻矿山的分布与概况。一、矿区以往地质工作概况主要从勘查报告中摘录相关内容。矿区以往勘查过程,勘查单位,备案评审机构,资源储量。二、矿山开采历史首先介绍是新建矿山还是延续开采矿山、扩界开采矿山,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矿山开采历史包括以往矿山开采的范围、层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时间、已经消耗的储量,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三、矿山开采现状矿山开采现状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储量,现状情况下的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山剩余可采储量、年生产能力、剩余生产服务年限,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对于新建矿山,详细介绍以往民采活动的开采时间、规模、废渣堆放、采坑范围等;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打基础。若是延续开采矿山或扩界开采矿山,在介绍民采、邻区开采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以往矿山开采情况,遗留有什么问题。通过评估区和相邻矿山开采区过去民采时材料收集和访问,查明老巷道、老采空区、老窑洞、老排土场、老坑道、老选冶地等分布。编制评估区和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现状图。范围可以超出评估区范围,以能说明相邻矿山对本区的影响即可。尽可能用插图、表数据说明,概略评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相邻矿山的名称、与本矿山的相对位置、地理坐标、矿区范围、开采矿种、开采标高、开采规模,附相邻矿山分布图。相邻矿山的排土场、抽排水、采
本文标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5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