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资料1)
市政协党组调研座谈材料——阳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伴随着经济强县、文化大县、旅游名县的步伐,我县的城市建设把住脉搏、抓住契机,全县上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规划为龙头,以重点工程为亮点,以生态建设为特点,以城市管理为热点,县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得到了全县人民的广泛认同。在2008年10月15日全市特色城镇化建设阳城现场会上,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分表现出我县城市建设在全市的示范作用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依托城市建设我县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具体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阳城县共辖10镇、7乡、1个办事处,468个行政村,1777个自然庄。总人口41万人,其中县城人口逾10万。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占到95%以上,其中山地1158.2平方公里、人口人,丘陵810平方公里、人口人。全县有2个全国重点镇(凤城镇、北留镇),一个国家园林城镇(北留镇),2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皇城村、郭峪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润城镇、町店镇),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桥村、尧沟村、上庄村、南安阳村、洪上村)。二、总体规划根据我县的城镇体系、区位分布、资源特点、经济条件等情况,我们对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构想是:中心崛起,三轴齐转,四区互动。中心崛起:即县城。根据县城地形,规划了三个分区:以滨河东路为轴线的城东区,初步定位为我县的生活居住区;以新阳街、凤凰东西街为轴线的中心区,初步定位为我县的商业贸易区;以西河路和迎宾大道为轴线包括西河乡在内的城西区,初步定位为我县的行政办公区和文化教育区。形成具有阳城山城特色的串珠成链、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格局,力争到2010年城镇人口达到21.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三轴齐转:第一条轴线是由凤城、润城、北留组成的沿晋阳高速公路地带的“城镇走廊”,其经济实力、产业水平、人口数量位居全县前列,这条轴对阳城的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以此为核心,形成环圈经济,向周围辐射。第二条轴线是沿阳翼高速和阳济公路地带,加强与晋南地区及中原经济圈的经济联系,促进我县与省内外其它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第三条轴线是沿阳垣公路地带,将对开发西南部落后山区的经济起带动和推动作用。四区互动:一是东中部经济区,由凤城、北留、润城、西河4个乡镇组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县域内能源、建材、轻工及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带动区。二是北部经济区,由町店、芹池、寺头3个乡镇组成,为县域内重要的农业基地和新兴的煤炭工业区。三是西南部经济区,由次营、河北、横河、固隆、演礼、董封、驾岭7个乡镇组成,为县域内农、林、牧、副重要生产区。四是东南部经济区。由东冶、蟒河、白桑3个乡镇组成,是县域内重要的旅游、环保型化工区和农业生产基地。三、主要工作(一)狠抓县城扩张,提高容量和承载力,舞起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县城是支撑发展的载体,是对外形象的窗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和学生流动的重要聚集地。我们坚持把县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城乡一体化的龙头来抓。县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特色”,即山水园林城市;“坚持两条原则”,即布局上以向外扩张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内容上以增加绿色、完善功能、提高品位为主;“实施三区战略”,即城东区、中心区、城西区;“实现一个目标”,即建设宜居城市。“十一五”期间,按照“主攻城东区、巩固中心区、启动城西区”的思路,我们共确定了城东开发、两河治理、生态公园、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32个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06、07、08年相继铺开了25项,分别是滨河东路及城中村改造、北环路改造、西小河治理一期、获泽河治理二期、互通立交桥、平板桥、窑头桥、建南桥及桥下附属、体育中心、六大森林公园、供水管网改造、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总投资24个亿。目前已经完成11项,完成投资6.86亿元。特别是以滨河东路和东入口立交桥、跨河平板桥、窑头桥“一路三桥”的建成通车为标志,城东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县城东部未来20年的道路主体框架基本搭就,初步实现了县城向东扩张的战略目标,城市发展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基础。今年我们计划在完善08年重点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阳高泉、东坡头、虎头山森林公园内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周边环境和绿化品质;完成骏马岭、美韵森林公园建设,并向公众开放;实施旧城改造。启动滨河西路城中村改造工程,纵深推进老城区改造。县城范围内各村由凤城镇牵头实施,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有序实施旧城改造。在供暖、供气、供热、住宅招商引资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争取政策贷款、争取项目扶持,争取专项资金、集聚土地储备,全面加大筹资力度,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二)狠抓交通建设,缩短时空距离,架起城乡一体化的“高速路”。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公路交通是缩短城乡时空距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为此,我们以全面提升公路路网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为目标,高速路、县乡路、村村通公路全面推进,力求构建四通八达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把城与乡连成一体。一是打通出境路。开工建设的阳翼高速公路已经在我县确定王村、汉上、芹池三个出入口,加上晋阳高速的北留、润城出口,大半个阳城就都挂上了高速路。下一步,我们要全力做好拆迁、征地、补偿等工作。同步要铺开县城和芹池两个出入口的连接线建设,并积极争取阳济高速和阳垣路建设上马。二是完善县乡路。近年来,新建村村通水泥(油)路853公里、累计达到2610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到92.7%,通班车的村达到93.6%。今年,要全面完成八芹路改造并实现通车,做好固隆至董封公路改造的各项前期工作。上述出境路、县乡路全部建成后,加上晋阳高速,阳城的交通将真正变得四通八达,不仅与县外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而且县内县、乡、村之间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三是谋划环县城公路。初步规划内环路全长40.7公里,包含面积34平方公里(是现有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的近4倍),连接15个村,10条公路。初步规划外环路全长73.6公里,包含面积102平方公里(是现有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的11倍多),连接21个村,12条公路。建成后,县城的体量将大大扩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将大大推进。(三)狠抓园区发展,促进产业积聚,搭起城乡一体化的“平台”。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加快城市人口的集聚,增强城市的产业支撑,而且可以将大量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去,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我们坚持把园区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突出抓了建瓷园区建设。到08年底,园区一期基本完成,二期加速推进,形成生产能力5000万平方米,安置劳动力3000余人,拉动货运量120万吨,成为了就业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今年要乘势而上,装满一期,推进二期,开工三期,再建8条生产线,达到24条、88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新增就业岗位1600个。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形成50条、2亿平米以上生产能力,安置劳动力12000人,每年拉动货运量600万吨。同时,根据各个小城镇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还在全县规划了北留煤化工园区和电力园区、润城铸造园区、凤城建筑陶瓷园区、蟒河精细化工园区、演礼日用陶瓷园区、芹池煤化工园区、东冶煤化工园区等8个工业园区,其中北留煤化工园区和电力园区、蟒河精细化工园区、演礼日用陶瓷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并发挥出了日益明显的集聚效应。(四)狠抓旅游开发,就地转移农民,开启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如果说兴办园区是引导农民离乡进城、有序向外转移的话,那么发展旅游则可以就地转移农民,实现农村就地变城市、农民就地变市民。不仅解决了农民离乡进城后带来的城市日益膨胀、设施不堪重负,而且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拓宽了农民就业门路,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业、娱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搭建了致富增收的平台。基于此,我们狠抓了旅游业的发展。按照“整合东北、主攻东南、启动西南”的思路,完成了皇城相府和九女湖的资源整合,实现了一体化经营,并扎实开展了申报国家5A级景区工作;同时理顺了蟒河二十多未解决的体制问题,促成全县第一个百万吨级的竹林山煤矿与蟒河村合作,共同进行景区开发。未来阳城按照“开发城东、巩固城中、启动城西”的建设时序,东南有晋阳、晋济、晋焦高速直通晋城和中原腹地,西南有阳翼、阳垣线连接临汾、侯马及河东大地,城市快速路网在城东一是“擦亮阳城东大门,扮靓阳城第一路(滨河东西路)”,二是建设南外环路;在城西改造搬迁区,打造迎宾大道,实现向东向西两翼扩张,双向对接,使阳城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进一步扩大,城市主道路网系统重点建设凤凰街的改造提升,29号路的拓宽改造,实现主干道网与城市快速道路网的连接;城市街区城中村毛细路网采取属地建设、政府扶持、整合资源,交通改善的原则实施。到“十一五”期末,随着各项工程的全面竣工,阳城的城市面貌将焕然一新,城市面积将增加4.8平方公里,城市增容居民5000户、人口3万人。一个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秩序、畅通、文明、和谐的新阳城将以更加矫健的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二00九年四月三日
本文标题: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资料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