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公园发展与现代园林思潮园林艺术原理一、公园、城市公园、国家公园的发展社会变革,大大改变了城市面貌,同时,也赋予园林以全新的概念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导致欧洲君主政权的覆灭,小少以前归皇家所有的园林逐步开始对平民开放。在伦敦和巴黎市区里开放的一些原属皇家的园林,成了当时上流社会不可或缺的表演舞台,也是公众聚会的场所,起着类似公众俱乐部的作用。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除原属皇族的园林对平民开放以外,城市公共绿地也相继诞生,出现了真正为居民设计,供居民游乐,休息的花园甚至大型公园。代表性园林:肯辛顿花园KensingtonGarden、海德公园HydePark、摄政公园RegentPark、波德南园BodnantGarden等。海德公园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地区,占地360多英亩,原属威斯敏斯特教堂产业。十八世纪前这里是英王的狩鹿场。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将之用作王室的公园。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海德公园曾向公众开放。美国城市公园美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而历史却很短的国家,直到1776年,才摆脱了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在殖民统治时期,美国各地只有小规模的宅园,无豪华壮丽可言,其形式基本上反映了殖民地各宗主国园林的特征。18世纪后,出现了一些经过规划而建造的城镇,才有了公共园林的雏型。道宁19世纪,在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之后,园林事业才开始有所发展。此时,在园林界出现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道宁(AndrewJacksonDowning,1815—1852)。他靠自学成为造园家。并集园艺师与建筑师于一身,还写了许多有关园林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841年出版的《园林的理论与实践概要》。奥姆斯特德继承并发展了道宁思想的是另一位杰出人物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1822——1903),他是第一个以“LandscapeArchitecture”一词代替英国人的术语“LandscapeGardening”,用“LandscapeArchitect”代替“LandscapeGardener”的人。1854年他与沃克斯(CalvertVaux,1824—1895)合作,以“绿草地”为题赢得了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竞赛的大奖。占地843英亩(约5000多亩)在中央公园酝酿出现的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1851年纽约州议会通过的公园法正是这种状况的集中体现。1858年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公开举行,设计方案应征的人很多,奥姆斯特德及沃克斯二人合作的方案在35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公园的实施方案。奥姆斯特德本人也被任命为公园建设的工程负责人。只不过当时的中央公园用地及其周围地区尚远在纽约市的郊外。高低不平的土地、裸露的岩石、散布的低收入者的棚户足以让任何一个房地产商望而却步。当时设计者即预料到,将来一定有一天公园的四周发展起来,这里将是居民唯一可以见到自然风光的地方。奥姆斯特德预料纽约人口将达到两百万,而这个公园将成为他们游览的中心,他还说,“公园四周的大楼即使高得比中国的长城高两倍,他的设计也可以保证在园里看不到这些大楼。”他的设计中有山有水,拟布置出一派乡村风光。奥姆斯特德对城市公园的设计(1)保护自然景观,在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3)保持园林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4)选用乡土树种,特别用于公园周边稠密的种植带中;(5)道路应呈流畅的曲线,所有道路均成环状布置;(6)全园以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城市公园时期自从纽约中央公园问世以后,美国掀起了一场城市公园建造运动,而奥姆斯特德则成为这一运动的杰出领袖,其作品遍布美国及加拿大;欧洲各国也纷纷仿效。在造园史上,这一时期的美国园林也因而被称之为“城市公园时期”,美国在城市公园建设方面成为后起之秀;开始走向世界前列。国家公园•是19世纪诞生于美国的又一种新型园林。•1872年,由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签发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Park)的决定。•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宗旨在于对未遭受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维持其固有面貌;并在此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是认识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第一批(2001)•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国家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陕西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二、19世纪园林风格及特点•循着历史的发展脉络,19世纪的园林自然更多地承继了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的风格特点,没有形成新风格。•规则式与自然式并存的做法在19世纪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折中主义的思潮。园林或以自然式为主,或以几何式为主,停滞在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柑桔园及温室也往往成为局部的中心,并且由于新材料的应用,温室的规模愈来愈大。植物的引种驯化和大量建造植物园,也是19世纪园林发展的一个趋势。大批不满现状的艺术家掀起了许多运动,其中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是这些运动的重要部分。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次大众化的艺术实践活动,是世纪之交欧洲艺术的重新定向,是一道受人欢迎的振奋剂。它的起因是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andCraftsMovement)的影响,反对传统的模式,在设计中强调装饰效果,希望通过装饰来改变由于大工业生产造成的产品粗糙、刻板的面貌。新艺术运动最早出现于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家,分别称为“20人团”和“新艺术”。自然界的贝壳、水涡旋、花草枝叶等给艺术家们带来无限灵感,他们以富有动感的自然曲线作为建筑、家具和日用品的装饰。后来,新艺术运动又发展出直线几何的风格,以苏格兰格拉斯哥学派(GlascowFour)、德国的“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ViennaSecession)为代表,探索用简单的几何形式及构成进行设计。新艺术运动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欧洲各国也有不同的表现和称呼,但是这些探索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高迪高迪1852年出生于西班牙附近的小镇Reus中一个铁匠家庭,后来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院学习,被教授们认为不是狂人就是天才。高迪把他的全部才智贡献给了巴塞罗那,在那里设计了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等建筑。1900年,高迪受朋友,实业家居尔的委托,在巴塞罗那郊区设计一个居住区,尽管最终只完成了少数几栋建筑,但是却建成了一个梦幻般的居尔公园(ParqueGuell),在公园中高迪以超凡的想象力,将建筑、雕塑和大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整个设计充满了波动的、有韵律的、动荡不安的线条和色彩、光影、空间的丰富变化。围墙、长凳、柱廊和绚丽的马赛克镶嵌装饰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其风格融合了西班牙传统中的摩尔式和哥特式文化的特点贝伦斯彼得·贝伦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彼德·贝伦斯是德国工业同盟最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他出生于汉堡,曾在艺术学院学习绘画,1891年后在慕尼黑从事书籍插图和木版画创作,后改学建筑。l893年成为慕尼黑“青年风格”组织的成员,期间他接受了当时的激进艺术的影响。1900年黑森大公召他到达姆施塔特艺术新村,在那里他由艺术转向了建筑。1903年他被任命为迪塞尔多夫艺术学校的校长,在学校推行设计教育改革。莱乌格新艺术运动中的设计师与园林作品流派设计师代表作主要风格维也纳分离派高迪居尔公园将建筑、雕塑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整个设计充满了波动的、有韵律的、动荡不安的线条和色彩、光影、空间的丰富变化瓦格纳创立维也纳分离派在设计上整体上采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尤其方形,采用连续的直线及纯白和纯黑的色彩,仅在局部保留少量的曲线装饰,这些和新艺术运动中以自然题材的曲线作为装饰主题的风格相去甚远奥尔布里希色彩园霍夫曼斯托克莱宫穆特修斯英国式独立住宅园林与建筑之间在概念上要统一,理想的园林应该是尽量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座椅、栏杆、花架等室外家具的布置也应与室内家具布置相似。德国青年风格派贝伦斯专题花园意识地拜托新艺术运动中的曲线形式,朝功能主义发展。莱乌格苟奈尔花园抛弃了风景式的形式,把园林作为空间艺术来理解奥斯特多夫海德堡Krehl别墅认为园林与建筑统一起来,风景式园林的“回归自然”的设计是错误的的格拉斯哥学派麦金托什格拉斯哥艺术学校超越了对自然的模仿,放弃了几乎所有的曲线,改用直线和简明的色彩现代建筑艺术包豪斯柯布西耶赖特阿尔瓦·阿尔托英国的园林先驱唐纳德功能的、移情的、艺术的本特利树林英国的园林先驱杰里科对意大利园林深刻了解对现代艺术保持同步自己的风格第二阶段的肯尼迪纪念园舒特住宅巅峰——莎顿庄园场所精神是作品的核心建筑融于景观之中,而不是场地的中心尺度亲切宜人古典的元素克利的绘画传统的花坛杰里科的花坛哈佛革命艾克博凯利罗斯生态与园林哈普林麦克哈格德国后工业时代的景观彼得·拉兹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杜伊斯堡风景园港口岛公园70年代的景观设计新思潮极简主义——彼得沃克大地艺术——北站广场波普主义——玛莎舒瓦茨解构主义——拉维莱特园林与生态的结合4R原则雨水花园产业地段的改造利用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作业抄绘拉维莱特公园的点线面系统整理资料库自行查找田园城市理论并学习
本文标题:城市公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