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市群空间分析与西部重点城市群发展研究
城市群空间分析与西部重点城市群发展研究作者:韦艳南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申兵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动因、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以关中城市群为例-经济研究参考2007,(64)如同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一样,西部地区的城市群地区也应成为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点.以关中城市群为例,由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兴平市、华阴市、韩城市和杨凌示范区组成的关中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西北五省区的27%、23%和36%.加快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对于发挥这些地区的聚集效益,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关中城市群为例,分析西部地区城市群形成动因和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对策.2.期刊论文刘欣英.LIUXin-ying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发展-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15(6)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需要依托城市群的发展.关中地区具备一定的条件优势,可以优先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通过增强中心城市西安的辐射功能,完善城市等级结构,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城市管理制度,发展点轴式空间结构战略,来带动关中地区及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3.学位论文计珊珊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研究2008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级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作为城市化进程中重要而又独特的区域将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促进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的不断提高。本文从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分析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我国西部,虽然城市化水平不高,但也已初步形成多个城市群。其中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已具有较高水平,西部大开发使它们有特殊的历史机遇和条件,它们的加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他如兰白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以及南北钦防城市群等也在形成当中,它们在西部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支配地位,是西部经济核心地区,它们的发展将是西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问题。论文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方法和思想,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和空间结构的形成基础,从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其次通过对西部地区空间结构现状分析得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借鉴以及阐述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的内涵,并提出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目标。最后运用规模等级结构的Zipf维数对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进行测算并使用R/S分析方法对其预测确定其调整方向,同时利用回归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各因素的影响过程分析实现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的目标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4.期刊论文卢万合.刘继生.LUWan-he.LIUJi-sheng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的比较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2)运用城市流强度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99座城市的外向型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和城市流倾向度进行计算,并汇总求出各城市群的上述指标,进而对城市群间城市流强度、各城市群核心城市及各城市群内部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间外向型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存在巨大差距,并存在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地区逐渐减小的态势,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为三大高城市流强度的辐射中心;东部地区城市群从业人员中为城市区域以外的地区服务的人员比例普遍较低,其中长三角最低仅为11%;核心城市的外向型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变化趋势与城市群一致,对城市群影响巨大,北京、深圳和上海三座城市综合实力和外向型服务能力最强,北京服务型产业在全国也有着超强的辐射功能;城市群内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差巨大,核心城市的总体实力、城市流强度均较高,但无一例外的其GDP'i值大于其K'i,表明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十分必要,非核心城市则更应着眼于综合实力的提升.5.学位论文巩筱璐中国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目标与实现机制研究2008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西部城市群成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但利益冲突也最为激烈的区域。西部城市群内城市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直接阻碍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研究中国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实现机制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中国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从自由发展观的视角提出了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目标,即城市群内人均实质自由水平扩展的总量目标以及城市间人均实质自由水平差距缩小的结构目标,并分析了总量目标与结构目标之间的联系。借鉴核心-边缘模型和局部溢出模型,本文构建了西部城市群实质自由扩展模型并得出了随着资本折现率和资本折旧率的降低,企业空间集中度的增加、城市群劳动力数量以及工业品消费份额的增加,城市群实质自由扩展速度会加快的结论。当前的一些制度设计增加了中国西部城市群内城市间的贸易障碍,降低了企业空间集中度,不利于总量目标的实现。据此,本文设计了协调城市政府间利益关系的机制,该机制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城市群内的贸易成本,促进城市群人均实质自由的扩展。中国西部城市群人均实质自由总量扩展的同时也扩大了人均实际收入的差距。因此,只能通过缩小人均公共性功能性活动的差距以实现结构目标。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人均财政收入差异、人均净补助差异是影响功能性活动差距的主要因素。当前的一些制度设计通过这些因素的影响扩大了中国西部城市群内城市间功能性活动的差距。据此,本文设计了转移支付制度、事权划分制度、政治激励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等制度,以缩小公共性功能性活动差距,从而促进中国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结构目标的实现。最后文章具体到操作层面,针对设计的实现机制提出了中国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6.期刊论文陈波翀.CHENBo-chong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成都发展战略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经济全球化拓展了成都发展的资源和市场边界,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成都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竞争劣势,在西部地区和重庆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的发展定位应该与重庆一起成为西部地区的增长核心,打造以成都平原都市圈为基础的成渝城市群,以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参与竞争的需要.7.学位论文李兴建西部地区城市集群化发展研究2004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中国21世纪初整个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最艰巨的战略任务之一.目前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城市数量少,等级规模结构极不合理,城市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超大、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分布严重脱节,缺乏一个合理的功能、性质、等级、规模的城市体系,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由于中国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基础的巨大差异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全面均衡地推进,作者提出加快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城市化进程应顺应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规律,应当走非均衡、重点发展的道路,即优先发展人口稠密、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发展基础好的区域:成渝地区、滇中地区、关中平原、天山北坡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内蒙古中部地区、广西南部地区、贵州中部地区等,在这些区域实行城市集群化发展战略从而实现该区域的率先发展,并以此来带动西部其他欠发达、不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论文通过对中外城市群发展理论的研究,阐述了城市群、城市集群和城市集群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内涵,对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研究,将西部地区的8大城市群划分为城市群的初级发展阶段、中级发展阶段和高级发展阶段三大类城市群,每一不同阶段的城市群采取不同的发展调控策略.论文对西部地区唯一的城市集群——成渝城市集群进行实证研究,分别论述了成渝地区四个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综合分析了整个成渝城市集群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成渝城市集群网络化发展策略.8.期刊论文施建刚.裘丽岚.SHIJian-gang.QIULi-lan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流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9)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以西部地区代表性的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流的方法分析城市群内5个主要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计算并找出不同城市的基础部门和城市流强度,得出结论:成都平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呈现明显的差异,有着较好的错位发展空间;在具体产业表现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而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成都的城市流倾向度值表明了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次位城市绵阳面临自身内向性发展不足的问题;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分化明显,城市化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并提出加强成都平原城市群内部联系的简要建议和未来研究的展望.9.学位论文胡顺侠关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发展比较2008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区域竞争的基本单位,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加速阶段,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西部地区推进城镇化,缩小区域差异的战略手段。西部地区面积辽阔,但城镇发展水平较低,亟需加强城镇化发展,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而西部城镇密集区建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对西部地区城市群,尤其是对位于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重点地区的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选择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评述国内外有关城市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结合城市群概念,对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范围进行了界定;然后分别从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城市群结构等方面对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选择了16个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1997--2006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思路途径与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在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上,可以遵循不同的原则、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而从不同视角来认识城市群的发展状况;2)对两个城市群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各自优势及劣势;3)近十年来两地综合发展水平一直保持较平稳的发展趋势,并于2001年进入较快发展期,总体上两地综合发展水平是同步变化的;4)着眼于两者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思路与途径。10.期刊论文周兴维西部开发的大城市之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7(4)城市的结构和时空分布,是社会经济自然演化形成的,非人力所能强勉.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自有其内在规律;结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具体国情,西部在城市发展战略中,需要实现从行政化到市场化的转变,走好西部大城市发展之路.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feb3bf6-0f54-4232-9c9b-9e2d006217fd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3日
本文标题:城市群空间分析与西部重点城市群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