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四遍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新课导入〉邓小平的名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考1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1、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指自然界事物运动的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指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但能被人利用。一、历史规律原理生产力: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唯物史观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经济基础总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所有制、关系、分配制度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中起作用的基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上升、曲折二、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两棵树,你砍哪一棵?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心理学家的测试: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没有目标,我们几乎会同时失去机遇、运气和别人的支持,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就没有什么能够帮助得了你!【案例】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目标,像分水岭一样,轻而易举地将资质相似的人分为:主宰了命运随波逐流少数卓越精英多数平庸之辈2014年700万大学毕业生我们将成为其中的一员,应该怎么办?2015年660万大学毕业生2016年770万大学毕业生2016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在找工作。相当于世界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绝不认命!修鞋嫂自学成故宫葡语讲解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你经常能碰到这样一个奇人——她红彤彤的脸庞,衣着朴素,发型没作任何修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妇女,却是一名优秀的葡萄牙语讲解员!这样强烈的反差让每一位经过她身边的游客都忍不住好奇地停下脚步……面对现实,我该如何选择以后的人生?人生目标:人类、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等不同的角度确定,与个人的价值观及人生追求密切相关。一个人应该明白自己的使命,清楚自己的主要人生角色,然后根据使命宣言和人生角色确定目标。大学生之人生目标如何成就自我,唯有奋斗!制定目标是还要明白,目标不是远不可及达不到的,也不是触手可及的,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有望得到成果的。制定完目标后要查看,自己所指定的目标,是否合理。三、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发展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个人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反面人物乙甲丙正方向负方向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因其个人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是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现象,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1、历史事件的当事者;2、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者;3、历史进程的影响者。时势造英雄,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普通个人的作用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雷锋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比尔盖茨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是黄埔军校同学的徐向前和胡宗南走上不同道路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在1924年成立的一所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在这所学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中,有这样的两个人,由于不同的人生目标,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人生道路。被留校,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徐向前,一个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胡宗南。当年他们都很有志向、很有才华,在黄埔军校毕业之后,都曾被留校,都曾参加公北伐战争并担负过领导职务。但是后来,一个参加了共产党,另一个为蒋家王朝奔波卖命;其结果一个成了共产党和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另一个最后败逃台湾。余则成VS李涯相同点:都有着非常强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不同点:人生目标不同余则成: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李涯:为苟延残喘的蒋家王朝卖命失败成功人生目标的选择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潜伏案例三: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环境和发展规律相一致,就会产生积极作用。青年学生要了解社会的发展,遵循其中的规律,并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本文标题: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8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