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探索
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探索李永生北京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Tel:63819826E-mail:lysabc691@sohu.com)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探索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一部分内涵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宏观实践探索1、内涵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内涵是什么?3、基础教育为什么要走内涵发展之路?4、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内涵发展?5、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策略6、内涵发展防止的误区第二部分学校内涵发展的教学实践的例举——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与创新第一部分内涵发展哲学思考与实践探索一、内涵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外延”和“内涵”最初是逻辑学上的概念。在哲学上,内涵是指事物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是事物的质的方面,它回答该事物“是什么”或“什么样”的问题,表示内容和实质。外延是指事物所反映的对象或对象范围,是事物的量的方面,它回答对象“有哪些”或“是哪些”,表示数量和形式。内涵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质量优化、素质水平提高、综合实力增强等。外延发展作为内涵发展的对应概念,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如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长等。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共同之处都是发展,但两种发展差异是显然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进行过探索,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横向扩展发展观念,如法国社会学家佩鲁在1983年提出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观;第二种是纵向扩展发展观念,如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和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种是内涵发展观念,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开发署以及斯蒂格利茨、阿玛蒂亚·森等人提出的人类自身的发展观、实现社会转型的发展观以及作为自由、人权发展的发展观等等。内涵发展,不是外延的扩张,更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对一个组织来说,外延和内涵都要发展,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发展外延,就是扩大规模和数量,增加未来发展的空间;注重内涵发展,眼光就放在组织效能高、质量好、社会满意、综合实力强上。二、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内涵是什么?简单地说,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是指基础教育在资源投入一定的境况下,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制度、改善管理、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开发和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共享率和使用率,从而增强学校效能、提高教育质量。从哲学的角度对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进行思考,这里探讨最基本问题是:1、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什么?3、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逻辑起点在哪里?4、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责任主体是谁?5、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策略和主要内容是什么?6、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当前,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坚持硬件达标的同时;根据当地教育的发展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和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协调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内部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突出质量第一意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符合教育方针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学校不断提高内部“加工能力”,努力实现5个转变:从数量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转变;从教育应试向提升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从“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转变;从自上而下的垂直化管理向发挥每个主体积极主动性的扁平化管理转变;从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学校具有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学质量。三、基础教育为什么要走内涵发展之路?1、基础教育初步完成规模扩张中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世界教育史上绝无先例的跨越式、超常规的规模扩张,初步完成了“双基”任务,成为公认的基础教育大国。2002年,全国有普通初中6.5万所,普通小学57.5万所,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1.9亿人。全国实现“普九”的县(市、区、旗)及县级行政单位已达2598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9.7%。到了2004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人口覆盖地区达到93.6%,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4.1%。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达62.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7.55%。2004年高中阶段全部在校生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220万人,是2000年的1.9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3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由小学毕业提高到初中毕业。由于学龄人口的下降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外延发展第一次出现了“涨停”。———2004年小学校数比上年减少3.17万所,初中校减少973所。正是进入这样高端平台以后,政府和学校才有余力、有精力、有条件来思考如何强化内涵发展。与此同时,东西差异、城乡基础教育差异越来越大。中国的农村小学占全国小学的93%,农村初中占全国初中的84%,农村小学在校生占全国小学生的86%,农村初中在校生占全国初中生的83%。外延发展已带来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资源紧张和动力不足,辍学率高居不下,素质教育难以推进,课程改革难以深化。要使基础教育协调、和谐地发展,外延发展模式必须与内涵发展模式同步进行、相互配合。2、基础教育的社会需求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新世纪,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要求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用特色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谐养成,注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着实培养。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以规模来适应人民的需要,而且也要以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新时期的家长更是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教育为例)3、学校扩招带来的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学校扩招(以北京市为例)学校大规模的扩招也带来了许多突出问题。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设施、设备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难以匹配;部分教学资源浪费严重、生均教学成本过高;行政管理成本、生均管理成本过高;学科结构与教师专业结构不匹配,可供学生利用的教师资源有限,学生的知识面窄,社会适应性差,外部效益低。由于外延拓展过快,在质量、水平、效益等方面尚有许多问题顾及不够。所以,要及时调整扩招带来的一些问题,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对其进行深入地消化和调整。4、学校的管理滞后,效能水平亟待提高现代化的学校需要现代化的管理,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不实现飞跃,很难适应要求。当前不少学校仍然存在教育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效能低下,管理方法落后,在教育理念转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教学、学科建设、教科研、信息化、人事制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改革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效能。“十五”期间,几乎所有学校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基本建设,特别是城镇学校政府用于硬件改造的投入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十一五期间,随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按照规划,国家将加大向西部和农村教育投入。一方面,由于管理粗放,导致现有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浪费。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紧缺,资源紧缺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重要矛盾,成为继续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的内涵发展之路将是必然选择。四、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内涵发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来分析当前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特点,我认为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人本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效能发展。1、人本发展人本发展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特点。坚持以人为目的,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充分发挥校内外各方面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受教育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例:一个学者的校长画图实验。)对学校教育来说,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服务于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办学来说,就是要以人才为本,确认并保证广大教职员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将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而创造良好条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晰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这个哲学命题蕴含着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动力是人、发展的尺度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也就是说,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就是要摆脱外在功利目标的束缚,逐渐向教育本质回归,即回归到发现人、发展人这个使命上来。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既包括员工,也包括学校管理者,还包括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而实现这种回归必须以认识人为基础,以尊重人为前提,认识人是为了发现人,尊重人是为了发展人。这既是基础教育制度建设的逻辑,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向度。在较长时间里,在较深程度上,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倾向,集中表现在:重智育轻其他诸育,重少数轻多数,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重眼前轻长远等,把学生当成了“考试的机器”,“以分为本,以考为本”,使教育丧失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性。以人为本,还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进步,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具有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2、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教,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推进内涵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内涵发展使基础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注入了新价值元素。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也就是说,发展最终体现的是人的素质的提升,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实现,是达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这样的发展观才是持久的、健康的、科学的发展观。(三个方面)1、首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2、重视教职工的全面发展。3、追求全面质量。全面质量不仅指教育结果,而且也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每个要素、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和有序运转。强调的是以全方位的视角评价教育质量,在内容上,包括教育目标质量、教育过程质量、师资质量、教育改革质量、教育设施质量、教育产品质量、评价本体质量等。在主体上,包括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管理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等。在评价方式上,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预测性评价。它是一个辐射各层面、横贯人终生的立体、多元化的评价系统,任何忽视其中某一方面的质量,均是不全面的质量。3、特色发展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小校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内容的相似形和统一性。学校特色是学校个性的张扬,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师生品格的凝聚和独特风貌的体现。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可替代性。一般来说,学校特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执行严明的规章制度、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简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和精良进取的师资队伍等方面上。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强调特色发展,必须:1、结合实际,正视“差异”,凸显个性。学校发展有“差异”,但“差异”正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点”。2、坚持以育人为本,讲求实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前提和基础。背离实施素质教育的这个办学目标,办特色学校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特色学校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任何哗众取宠,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义做法,
本文标题: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