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追随先辈足迹,勇做青年先锋”社会实践团(打印)
2011年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比材料优秀志愿服务队“追随先辈足迹,勇做青年先锋”社会实践队共青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委员会二O一O年十月1目录实践队简介………………………………………………2实践活动日程安排……………………………………………3实践活动总结…………………………………………………52实践队伍简介组织:共青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委员会顾问:靳英辉牛彦龙调查报告指导老师:闫小菊辛宏伟策划:席凡黄强总负责:席凡黄强负责人:席凡黄强实践成员:黄强王兆鹏张勤川杜斌蔺广勇陈玺桐呼姝言吴婷刘丹黄源席凡郭秋芳陈梦张骞伟寇艳丽江南方子默赵振李娇杨爱孙春俊席琳琳陈小琴专业分布:机械会计国贸人力资源管理测控学历:大学本科3实践活动日程安排陕西省延安市:2011年7月5日—2011年7月11日7月5日,出发,到达延安,联系民政局与八一敬老院。7月6日,走访延安八一敬老院,并做志愿服务。7月8日—7月9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跟班学习(并参观毛主席纪念馆、枣园、杨家岭、抗大等)7月10日,联系延安市市委组织部等政府部门,走访原延安地区行署副专员曹志谦等老干部。7月11日,返回西安(留下部分家住延安的同学继续开展走访活动)。湖南省韶山冲:2011年8月3日—2011年8月8日8月3日,出发到达湖南长沙。8月4日,到达韶山冲,参观毛主席旧居,走访当地群众。8月5日—8月7日,开展社会调查,深人走访当地群众,收集、学习毛主席及老革命的事迹。参与农业实践活动,融入广大人民群众之中。8月8日,离开湖南韶山冲。4“追寻先辈足迹,勇做青年先锋”社会实践总结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前赴后继,团结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命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为探寻中国共产党所走的这条艰辛而伟大的路程,我们将本次活动的主题设为“追寻先辈足迹,勇做青春先锋”,活动分为两个阶段,我们先后走访了陕西省延安市和湖南省韶山冲,时间分别为7月5日—7月10日和8月3日—8月8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延安篇(7月5日—7月10日)7月2日—7月4日,在10名参加本次社会实践的队员在学校进行了培训。首先我们选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追寻先辈足迹,勇做青春先锋。根据活动主题,我们共同拟定了活动的一些环节,再根据具体环节的拟定,对相关知识中国近代史进行了的学习研究,并且把本次实践的具体分工进行了分配,宣传材料的制定与准备,民政局电视台的联系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落实到每个人。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对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进行了观看,并结合本次活动,对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学习。最后,重要的强调了一下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对一些小的细节,安全常识进行了培训,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每个人都做出了郑重承诺。2011年7月5日8时许,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暑假社会实践的队伍,在院学生会同学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0个人坐上了前往5本次暑期实践目的地---革命圣地延安的列车。经历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在5日的13时左右到达了革命老区延安,随后我们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走访活动。在这五天内,我们参加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培训,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遗址还走访了延安市八一敬老院、抗日军政大学等地,重温了峥嵘岁月,受到了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还通过走访延安市的老领导和走访当地群众,对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新农村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们还拜访看望了当地的老红军,听他们讲诉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队员们立志深入学习革命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参观革命遗址,弘扬革命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详尽的文字,珍贵的实物和图片,当年的书籍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前辈建立和捍卫革命果实的历程,再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苦和精神的不屈;我们看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哟呵你刚来冲击的米糠、野菜和御寒的百衲衣,也看到了边区军民参加大生产运动壮丽场景的图片和用过的生产工具。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再现了当年的艰苦岁月。今日的繁华,今日的昌盛,是老革命们用毕生精力换得的,所以当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不去努力呢!真的,受苦的是老一辈,享福的是我们着一辈年轻人!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好好努力,要把我们老一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建设好,千万不能荒废我们老一辈人辛苦的劳动结晶!我们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技术,这才是我们实实在在能让我们老一辈心慰的事!6延安枣园革命旧址里,矮小的窑洞,简陋的桌椅,坚硬的木板床……这些无一不诉说着当年革命领导人们过着怎样艰苦朴素的生活。可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等革命先驱在这里创建了红色政权,土窑洞里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延安这个舞台上,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竖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导演了一幕惊天地的历史长剧,巍巍宝塔山,唤醒了多灾多难的民族。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延安的每一处革命遗址,都记录着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延安精神可歌可泣,如同一块血染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那是对心灵的一种震撼。追寻先辈足迹,珍惜美好今天。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我们带着满心的敬佩,满心的好奇,来到了延安市八一敬老院,延安八一敬老院位于延安城区东北方向长青路段成立于1959年,是全国两所免费敬老院之一,和别的敬老院不同,住在这里的10位老人均是老红军、老八路。同学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前往不同的房间慰问不同的老人。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听力不好,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帮他们倒热水,剥香蕉,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名叫常正民的87岁老人。常正民老人与我们进行了仔细的交流,他是延安市张坪乡人,1924年11月21日出生,1947年3月参加革命,在西北野战军第一军二十四团三营十八连做侦查员,1948年加入中7国共产党,1949年任副排长曾经参加过榆林、沙家店、宜川、瓦子街、兰州等战役,1953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四月退伍,1958年任张坪大队党支部书记。年近九十的常正民老人依旧神采熠熠,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为我们激情再诉了当年惨烈、机智灵活的战役,常正民老人还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军功章展示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许多战斗中的动人故事,可以说,每一枚军功章都包含着老人的血与泪,包含着中国人民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我们还看到常正民老人腿上的伤痕,那是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老人说,国难当头,顾不得个人安危,在困难的环境,再大的挫折也抵挡不住爱国之心,所以当时,奋勇抗战成为一种趋势,每一个人都是抱着一颗不怕死的心勇敢斗争。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条件还是很满意的,老人说:“我们吃的用的都很好,一日三餐搭配合理,你们看,这屋里有彩电,空调,卫生间,身体也好,生活也好啊……”说完后,老人会心的笑了。同时还了解到,包括党中央,军委,及社会各界人士经常去看望他们,从房间的陈列来说,有纯牛奶,营养早餐饼及其各种水果。老人还拿出了爱心人士送给他的相册,里面有他和不同年龄段人的合影,那样的场景,那样的笑容,让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时间过得很快,到了老人吃饭的时间,大家就扶着老人们去食堂打饭,今天吃的是炸酱面,看着老人吃的津津有味,我们的心里也美滋滋的。夏有习习东南凉风吹拂东有和熙光照射。做到住房规范服务特色化、厨房标准化、环境花园化的标准。房间均为二人间,服务员全天24小时照顾,间间有卫生设施,食堂饮食生熟分开,规范健康。这样的生活献给为我们换来今天美好生活的老红军老八路不为过,这是他们理8应受到的待遇。通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我们都深有感触,体会到今天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安定是无数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追寻先辈足迹,勇做青春先锋”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在参观革命遗迹,聆听红色往事的过程中感怀革命志士的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从而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信念。随即,我们还走访了老红军曹志谦,曹志谦老人1934年(17岁)参加革命,53年公安部工作,58年陕西省公安厅工作,56—58年在西安交大学习,59年—61年分别在黄陵县、富县任县委书记,61年—79年任延安行署副专员,79年响应五中全会的号召“提前”退休。曹老94岁得高龄,行动不便,仍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老先生先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1、朱老总的参加革命的简要经历(四川人,农家出生,完成学业后到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当旅长,军阀混战时,不任生灵涂炭,参加革命救国救民但群众因为其曾任旅长而不愿接受他,后其出国留学,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参加八一起义后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2、陈毅将军九龙山遇险。老人深情的讲述着,我们用心的记录着,我想那样刻骨铭心的感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真切的领悟到,而对于我们,只有默默地用心去感受了。曹志谦老人对于我们当代青年给予很大期望,希望我们好好专于学业,不要拜金主义,一心一意为公不为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人还说当代年轻人吃的苦不够,要学会吃苦才行,没有经历过革命的艰苦,不要这一课,学要接受人民教育。老人的寄语使我们加深了关于和平与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认识,明确了新时9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更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追随先辈的脚步,追溯先辈的梦想.那些老革命老前辈留下的点滴,留给我们深深的感慨.大学生,天之轿子也.可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能体会当年战争的旅途和艰辛.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于出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时代下,不幸于不能体会到过去人们创造这一传奇历史的艰辛.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在某个夜晚仰望天空,看着那被历史刻上的漫天繁星.实践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这5天里我们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我坚信祖国的明天将更加的灿烂辉煌。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勇做青年先锋,展现新时期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韶山篇(8月3日—8月8日)摘要:韶山——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她孕育了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韶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新中国建立以来,她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与重视。在党的领导下,韶山经过韶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她已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变为工农业迅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普遍提高,纪念景点众多、服务设施完备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院团委的关注下,有团委牛彦龙老师担当顾问,有机械系团委书记辛宏伟担当活动指导老师,有席凡策划并负责实施,社会实践队组成员共13人,期间分两组展开调查一、回顾历史历朝历代以来,韶山一直处于“世外桃源”的状态,幽静中浸杂着寂10寞,默默无间里又溢出平静祥和。至清末这种状态开始变化,那就是受曾国藩影响,一批韶山人参加了湘军,从而在韶山鼓荡起一种尚武精神,这种尚武精神改变了韶山的民众心理,进而改变了韶山的社会状况。尚武精神也影响到了毛氏家族及毛泽东本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当是一个印证。韶山位于距湘潭市49公里的地方,据长沙100公里,传说舜曾在这演奏过“邵乐”。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已知到近代他都是世隔绝的室外桃园,韶山是为中国革命作出特殊贡献的革命地之一。1993年12月26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主席就诞生在湖南韶山下面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并非人人都熟悉86年前那段红色岁月。彼时,有一盏“星火”,点燃了韶山农民运动的熊熊烈火。从此,韶山便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紧紧相连。这盏顽强的革命“星火”
本文标题:“追随先辈足迹,勇做青年先锋”社会实践团(打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8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