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江苏省靖江市马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老山界课件 苏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Wēiyímǐn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间经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学习目标:感受课文中重点词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红军英雄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文结尾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从全文来看,“难走”表现在什么地方?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从中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从全文来看,“难走”表现在什么地方?请从文中圈划出有关语句。天气: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还是睡不着————极寒冷山路:陡、窄————难行红军:饥饿、疲劳有伤病员搀扶着、慰问、帮助敌人:追击、枪声很密————战争激烈、敌兵人多、装备精良时间:紧迫困难红军:动作、语言————不畏艰难、决心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于这么“难走的山”,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朗读第12—21段,并思考:①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②在这几段中,摆在红军面前的困难有哪些?请从文中圈划出有关词语。③红军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的?④红军的这些表现反映了什么?战胜困难——坚强的意志这个“坚强的意志”是指什么?——勇敢、英勇顽强、团结、不畏艰难、勇于、有决心、决心革命到底、不屈不挠、有信心、有必胜的信念。
本文标题:江苏省靖江市马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老山界课件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9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