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哲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属于(C)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的关系属于(B)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D)A.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5.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家庭关系D.宗教关系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A)A.资本积累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剩余劳动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1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环节的是(A)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指(CD)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2.社会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AD)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3.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CE)A.国家政权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民族气质E.地理环境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主要有(ABCD)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C.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E.非垄断企业内部的竞争5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B)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E.辨证否定的观点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CDE)A.生产方式是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7.最概括的说,生产资料包括(BD)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C.劳动资料D.原料E.自然物质8.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AB)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D.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E.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9.“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句话说明(ABC)A.新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必须以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程度为基础B.只有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程度,新生产关系才会代替旧生产关系C.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D.新生产关系的建立和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是纯粹自发的过程E.新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与人的活动没有必然联系10.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BCD)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中国哲学家朱熹主张的“理在事先”是A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调和折衷主义观点D.古代实证主义观点2.经济基础是指D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D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3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一种动力,它是D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政治关系C.家庭关系D.宗教关系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B)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C.各个资本家提高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8劳动二重性指(B)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9.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形成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三、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BCA.世界是毫无规律的堆积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C.“理在事先”D.“心外无物”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痕迹。”CD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3.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BCD)A.冰---水---汽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C.团结---批评---团结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4.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ABD)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下列关于生产关系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CD)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总是相适应的C.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CD)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价值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7.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BCD)A.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不变资本的数量减少B.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C.相对过剩人口产生D.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A.生产资料所有制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C)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不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ACD)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时间:7月6日(周一)9:00-11:00◆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第一章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四:联系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五:发展的知识点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六: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
本文标题:马哲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9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