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同步课程
1目录第一讲《世说新语》两则2第二讲:《论语》十二章7第三讲:综合性学习一——漫游语文世界10第四讲:习作一从生活中学习习作10第五讲:古代诗歌四首15第六讲:虽有嘉肴18第七讲:综合性学习二——少年正是读书时27第八讲:习作二说真话抒真情33第九讲:河中石兽36第十讲:寓言两则42第十一讲:习作三发挥联想与想象46第十二讲:课外古诗词之一52第十三讲:课外古诗词之二56第十四讲:名著导读《繁星春水》60第十五讲:名著导读《伊索寓言》69附录:七年级上册生字词汇编742第一讲:《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课文说明】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教学过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一、合作探究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5、拓展延伸: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一、合作探究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二、拓展延伸。5、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谦词有:①②⑤⑧敬词有:③④⑥⑦⑨同步练习一、给加粗字注音。谢太傅()雪骤()柳絮()无奕()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期日中:5.尊君在不:5三、翻译下列句子。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待君久不至,已去:四、填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五、阅读。(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加粗的词。无信:无礼:引:2.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二)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⑨并:都,全。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吾今死矣,子可去(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7.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三)蛙跳天火热,太阳光着屁股在河滩上耍野,烤得柴柴草草生烟。老汉带着宝贝孙子小管在毛豆地里汗水淋淋地割草。小管抹着额上的汗说:“爷,热。”“热,歇歇。”6爷孙俩提着镰来到河边柳阴下歇坐。小管问爷:“我考上初中,你叫上不?我爹说叫上。”“咱不。咱认字儿念个信甚的,不是睁眼瞎就行。多了,种地也没用。”“兴许能考上大学哩。”“兴不许呢?不是白耽误几年工夫?再说,咱这离城远,祖祖辈辈谁家出息过人物?”小管不再言语,只管看着河水发呆。一只青蛙自河中奔上岸来,三跳两跳隐入豆地。小管飞快跑过去,转眼工夫把青蛙抓回来。“拿绳绑住它。”小管捉弄着手中的青蛙,自言自语。“不绑,爷有手段。”说着,老汉起身用镰尖剜地,不大会儿就剜了个又窄又深的土坑。“放进去,它出不来。”爷指着土坑说。蛙被放了进去。小管见蛙急得蹦跳,忙用手捂。“甭捂,蹦不出来。”爷拍拍手,吸上烟,坐回原处说:“只管看着,它蹦不出来。”小管放手看蛙,目不转睛,说:“我放个棍儿,它能爬上来不?”“放吧,爬不上来。”放了棍儿,果然无用。蛙跳蛙跳,眼看越跳越低,还是跳个不停,却横竖跳不出坑来。爷扔下烟斗起身说:“走,再割。头晌得割满一车哩。”“割。”小管也离开沙坑,起身随爷去割草。头晌,车上捆满了草,爷俩准备回家。小管说:“爷,带上那蛙,回家叫我娘剥剥炸炸吃。”“带上。”爷坐在车上收拾牛车,小管飞跑去逮蛙。近至坑前,小管瞪眼。只见,坑已塌陷。蛙无。数年,小管考上大学,离开了自家村。8.这篇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________。9.小小说表现人物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10.文章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11.你觉得小小说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12.细细品读,会感到小小说中许多描写颇有深意、耐人寻味。例:“蛙跳蛙跳,眼看越跳越低,还是跳个不停,……”你怎样理解这话的含义?(发挥想像去做,能写几句就行)7第二讲:《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重难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过程】一、孔子及《论语》的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二、课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同步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0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