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童趣》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童趣执教者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童趣》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几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词语。2、熟读并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2、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难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分析是怎样得来的。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该教案设计中不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因此预计课堂应该生动活泼。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课文内容充满趣味,理解文意不难。新课标要求尽量避免讲到用法,着重放在积累词语、人文体验上,所以避免搞通译。一定要当堂成诵,分段进行较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背得最好的一段来试背,有助于提高背诵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分钟一、导入新课:播放背景音乐《童年》,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的,童年生活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今天我们要学的沈复的《童趣》就是一篇用简约生动的白描语言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板书文题、作者)学生跟唱,体会歌中的意境。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1分钟简介作者及作品出处。识记:作者的姓名、朝代、字、号、作品、评价强调文学常识识记要点:作者的姓名、朝代、字、号、作品、评价等。属于学习方法的指导。5分钟二、分层朗读,整体感知:1、放课文范读录音。2、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自由朗读。比一比,看谁能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添读”。3、投影正音:童稚(zhì)鹤唳(lì)怡然称快(yí)土砾(lì)丘壑(hè)癞虾蟆(hámá)藐小(miǎo)项为之强(wèi)(jiānɡ)学生小声跟读,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和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作稍微的点拨。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9分钟教师作朗读指导,划分朗读停顿,分清句读。教师提示如下:1、本文应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首段中前三个分句是作者对远逝往事的遐思,宜缓缓来读,声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说那时的行为和收获,可以略快,声音略高,并注意正确停顿。以下三段,分用三个四字词于段末小结,语气要轻松些。朗读“……则……果然……”和“……作……果如……”两个判断句时,语调略微欢快。1、教师范读时,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和语调。2、指名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1、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2、投影:(1)能/张目•对日(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较短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3.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和语调。10分钟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边读边体味,并结合注释和词典,疏通文句。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10分钟教师放录音,提出以下要求:(1)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你在译述时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2)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学生听读、朗读课文,识记文章的精彩情节,分小组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10分钟三、理读积累,品析意趣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明“趣”在哪里。2、指名发言,归纳总结学生一些代表性的发言。3、教师投影:(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2)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3)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4)找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6)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1、学生朗读、讨论、交流,指名发言。2、学生边读边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3、熟读文章,尝试背诵。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在上面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训练要求是不难的。诵读是直接感知课文语言和内容的有效途径。课堂小结2分钟《童趣》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辞简约,韵味隽永。通过朗读、翻译、品析,与生活链接的方法我们学习了文言文《童趣》,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沈复童年时的物外之趣,也提醒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高雅情趣的人!同学们,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情趣、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布置作业1分钟1、背诵全文。2、沈复观昆虫而写成此文,你在童年时也有这样回想起来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吗?请参照本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写一个表现童心童趣的片断。板书设计童趣沈复观蚊成趣(怡然称快)藐小之物———→物外之趣神游山林(怡然自得)鞭驱蛤蟆(兴正浓→呀然一惊)教学反思本篇为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让学生得其法,总体效果我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首先,我用音乐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实现文本和生活的对接。其次,我把生字、词的解决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最令我兴奋的是孩子们的踊跃发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我意想不到的,很多人的发言都揉进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感受,比我意想的生成的效果还好。但是,七年级的学生信息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了过高的估计,在本课时教学中整体语速过快,显得课堂气氛和节奏紧张。课堂上语速过快,语调平缓,显得重点不突出,学生不易于接受信息。再者,我设计的课堂提问有效性、方向性不强。在本课时中,应先让学生明确全篇主要讲什么内容,再逐段分析每件趣事。每节课应有一个重点问题贯穿其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后,通过作业和课后小测,我发现学生基本能掌握一般性知识,但对通假字、一些典型句子的释义、比如换字,加字这样的翻译方法等,应该多举例子进行讲解。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朗读的作用,如录音范读时可让学生轻声跟读,范读后可让学生大声跟读一遍,注意节奏、语音、语气的把握。每次学生读完后应加入适当的点评,而评价该以鼓励性为主;也可让学生间相互评价,讨论朗读感受,取得朗读反馈,或采用朗读竞赛等方式,如此既让朗读真正发挥作用,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再如朗读节奏的划分,可让学生自己朗读后,我发现错误、指出错误,选取典型句子,指导学生正音正字、节奏划分和朗读方法,此时我应进行范读,如此加深学生印象。另外背诵环节可与课文讲解结合起来,每讲解完一段再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本文标题:《童趣》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4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