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上海blzhongbnueducn发展战略规划――长远性
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2015年5月10日●上海blzhong@bnu.edu.cn发展战略规划——长远性、全局性的发展计划●将学校行为与发展环境相结合,提供实现预期目标的框架、方向和路径●学校使命、发展愿景、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战略任务、实施保障、操作执行★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SWOT战略分析法——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一.把握发展趋势——前提二.更新发展观念——先导三.明晰发展定位——基础四.突出发展重点——关键讲什么一.把握发展趋势——前提(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1.事业长足发展,改革成就显著(1998-2013年)(1)规模急剧扩大高校招生数:↑6倍多,在校学生数:↑6倍多普通高校数:↑1倍多,专任教师数:↑2倍多毛入学率:34.5%,高考录取率:>76%(2)效益显著提高校均学生规模:↑约2倍,生师比:↑近1倍(3)经费平稳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4%一.把握发展趋势——前提(4)结构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层次类型结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5)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招生和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6)大学功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转移(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2.主要矛盾转化,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迫切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质量,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硬件、软件建设,队伍,传统、文化、校风学风,办学特色●矛盾凸显、下移(非理性竞争)办班热、辅导热、择校风、条子生、高考移民、考试舞弊●如何不断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质量)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公平)如何逐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推进国际化)(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发展↓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高校办学主体地位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任务繁重利益相关者增多、利益诉求多样、价值取向冲突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问责重点指向高校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决策、改革举措实施难度加大)★关键: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优势特色(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增长调结构(产业、需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1.社会职业及就业市场变化研究产业结构、社会职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就业市场变化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专业结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一.把握发展趋势——前提2.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大学改革滞后,培养模式落后,“行政化”●就业形势严峻(系统工程)“十五”1090万;“十一五”2700万;“十二五”预计3520万879010611514521228033841349854761163101002003004005006007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998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增加7倍多(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3.高教投资体制改革●大学生缴费上学,构建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学校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趋势的成本分担机制●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关注教育收益率,维权意识、民主诉求意识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及改善生活条件的诉求增加●状告学校法人案例增多,校方败诉率较高★重视学生权益诉求,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梳理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自洽性),安全稳定(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1.学科发展综合化探索:资源整合,跨学科研究和跨专业人才培养调整:内部学术治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2.信息量飞速增长,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周期缩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视大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一.把握发展趋势——前提3.一些学科和技术领域孕育重大突破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工程、海洋工程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前瞻性、系统性与实用性4.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改变知识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传递方式由单向转向多向互动,大学知识权威遭到威胁,教育实际效能受到质疑(MOOC、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师角色转变:知识传授者→学习伙伴(师生学习共同体)冲击: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与学习方式、教室布局探索: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第一课堂的改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1.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势头迅猛●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45.98万,↑11.09%回国留学人员:36.48万,↑3.20%来华留学人员:37.71万,↑5.77%(203个国家和地区)2013/14学年:美国国际学生:88.6万,↑8.1%(中国内地学生占31%,↑21%;本科生↑18%)出国留学美国学生:29万●教师国际流动明显加速一.把握发展趋势——前提2.教学资源跨国流动和传播速度加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增长迅速到2012年底,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32个、办学机构43个●国际化课程、教材和课件的跨国流动和共享3.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跨国传播和融合●教育思想观念,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MOOC、翻转课堂)●大学多元文化发展★拓展办学视野,借鉴先进理念,促进双向流动(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二.更新发展观念——先导●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贯穿于规划制定和学校改革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1.先进的教育观与教育价值观2.现代的教学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权●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发挥,多样化、个性化培养●综合素质养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3.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才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观●时代内涵●阶段发展规律、多样化需求二.更新发展观念——先导4.科学的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改革促发展●内涵发展:育人:根本任务,质量:声誉载体、生命线●协调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节奏)●特色发展: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和谐发展:师生为本、管理文化、校园文化●统筹兼顾: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更难;遵循规律、注重积累二.更新发展观念——先导三.明晰发展定位——基础●学校发展定位使命、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办学类型、层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凝聚人心、制定实施规划的重要基础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体现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方向、使命)●符合社会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促进)●考虑学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资源条件)●适应生存发展环境(应对内部、外部挑战)●遵循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规律和发展趋势●发挥学校优势、特色(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三.明晰发展定位——基础●找准定位、各安其位、多样化发展●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应用技术型、学术型●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一流、高水平、知名、有影响、重要地位●国际、国内、地方、行业、同类院校●特色、优势(鲜明、突出、领先、先进)★实事求是,内涵清晰,形成共识切忌:盲目攀比、趋同化(攀高、就低)三.明晰发展定位——基础四.突出发展重点——关键●战略任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队伍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党建思政工作、物质条件保障★着眼全局、立足校情、突出重点、注重综合定位、目标;思路、策略;举措、措施;保障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一)切实抓好学科建设(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推进国际化建设(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五)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六)营造优良校园文化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一)切实抓好学科建设●学科:知识的分类、学问的分支某一科学领域知识的集成专业建设的基础/支撑●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特色、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学术声誉载体汇聚学科队伍:人力资源开发完善管理体制:资源整合、运行机制、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设学科基地:条件保障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四.突出发展重点——关键(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明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精英型、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遵循教育教学、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权,●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科学、规范(宽窄相宜)●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准入、调整和和退出机制●专业内涵调整与更新四.突出发展重点——关键3.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拓宽学科专业基础与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打破专业壁垒,加强跨学科/专业教育培育新兴学科专业,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先进、实用)★整体优化:知识结构,课程体系4.注重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训练,首岗胜任与职业发展(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注重探究式学习(改革第一课堂教学模式)(PBL、Seminar、capstoneexperience、CaseStudy等)●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观念,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合作式学习6.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评价、专业评价制度(内部,外部:政府、第三方、国际)●质量标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反馈改进、制度建设●国际趋势(资源使用效率、学生学习效果、保障体系的有效性)(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7.坚持教学科研并重●高校的科研活动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呈正效循环●本科生早期参加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参加教授研究团队;设立本科生研究基金;校企合作●坚持教学科研相长,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拓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科研项目、经费、成果→课程、教材、实验、特色专业)●重视教学研究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学法(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推进国际化建设●拓展办学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方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人才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四.突出发展重点——关键●促进人员、资源双向流动●鼓励学生和教师通过联合培养、合作研究、讲学游学、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国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高校工作●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境外举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促进中国教学资源的国际流动(三)推进国际化建设(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1.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年龄、学科、职称、学位、学缘、专兼职、双师型●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职业拓展能力(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建设,重视学术规范建设,倡导团队精神●改善教师生活待遇★体面生活、开心工作、在竞争中成长四.突出发展重点——关键2.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精干、高效,专业、敬业●增强服务意识为教师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重视问题研究、开展干部培训开拓性、主动性工作★扭转:重学术、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3.生源质量●数量、质量、结构★培养质量、办学声誉(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五)探索体制机制创新1.优化大学组织结构●学术治理结构(交叉融合、学术创新、规律)●党政管理机构(精干、高效,服务、研究)●教学组织形式★扁平化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大部制、学部制探索)2.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泛化、越位、错位、缺位,学术生态●克服“行政化”倾向、淡化“官本位”意识★各司其职、相互平
本文标题:上海blzhongbnueducn发展战略规划――长远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5010 .html